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22-03-04韦安记蒋燕铌孙大兴言晓梅姜小梅
韦安记 蒋燕铌 孙大兴 言晓梅 姜小梅
(德保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533700)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角结膜病,现为结膜下良性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侵入角膜缘,不仅影响美观、破坏泪膜导致干眼,还限制眼球的运动,当遮盖瞳孔时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该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属于慢性炎症性病变,研究表明为风沙、灰尘、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1]。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成为翼状胬肉的主要发病人群,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为降低手术复发率,目前临床上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为主,以物理、化学治疗为辅。我院自2020年5月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现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法应用于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价值予以评价,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诊治的84 例翼状胬肉患者(120 只患眼)纳入数据值统计指标资料,按手术方法分组,一组入组42 例(60 眼)。对照组:年龄上限72 岁,年龄下限38 岁,平均年龄(51.46± 3.21)岁;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内3~6 mm,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均值是(3.82± 0.30)mm。试验组:年龄上限77 岁,年龄下限34 岁,平均年龄(51.25± 3.42)岁;翼状胬肉侵入角膜边缘内3~7mm,翼状胬肉侵进角膜边缘均值是(3.97± 0.26)mm。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翼状胬肉患者以上数据资料予以评定,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患者临床诊断存在翼状胬肉;(2)患者以及家属都阅读且签字知情同意书;(3)无本研究治疗术式禁忌者;(4)项目指标内容上报医院医学伦理会之后被批准和盖章。
1.3 排除标准 (1)患者存在其他严重眼科疾病;(2)患者存在沟通障碍。(3)拒绝参与研究者。
2.手术方法
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单纯切除术治疗,利用开睑器开睑后于眼球表面滴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实施表面麻醉后利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实施结膜下浸润麻醉。药物起效后于翼状胬肉的颈部处剪开患者的球结膜,小心分离赘生组织并予以剪除,烧灼止血后将抗生素眼膏涂抹于结膜囊并包眼。
2.2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根据切除的翼状胬肉大小于患者的角膜上方实施浸润麻醉,向角膜缘方向分离结膜瓣,以距离角膜缘前1 mm 为宜,采集剪除组织大小相一致的健康结膜瓣,剔除下筋膜后保证角膜边缘与角膜方向相一致,上皮面朝上并利用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在浅层巩膜,将抗生素眼膏涂抹于结膜囊并包眼。术后3d 根据患者情况每天换药1~3 次, 加压包扎, 以便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存活, 术后常规裂隙灯检查,记录角膜上皮修复情况、结膜充血情况、植片与植床的愈合固定情况, 角膜上皮修复后均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每天4 次, 随访8~12 个月。
2.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手术区光滑洁净,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无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②显效:手术区光滑洁净,但视力尚未恢复;③有效:胬肉消失,无增生血管,但患者畏光。④复发:结膜充血明显,局部增厚,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2)记录两组的时间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3)在术前及术后检测患者的散光度、视力。散光度下降,视力提高,提示治疗有效果。
2.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进行t 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临床疗效评估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评估[n(%),眼]
3.2 角膜上皮修复、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住院、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相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角膜上皮修复、住院时间比较(± s,d)
3.3 视力、散光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视力及散光程度相比,差异不大(P>0.05);术后两组相比,观察组视力升高,散光度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视力、散光程度比较(± s)
两组病人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及植片充血、水肿和异物刺激感,3~7 天后症状逐渐减轻;未见植片排斥反应发生。
4.讨论
目前翼状胬肉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高是尚未解决的难题.我国复发率为20%~70%,国外为24%~89%[2]。目前的手术方法很多,包括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切除加自体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切除加自体游离结膜移植、切除加羊膜移植、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及切除加巩膜暴露是学术界公认的复发率较高的术式, 近年来已很少采用。
角膜缘干细胞位于角膜缘基底部,含有丰富的蛋白酶,具有增生潜力高、细胞周期长、分化程度低、呈向心性运动、不表达角膜蛋白K3 等特性。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取材于患者自体组织,大量的角膜缘干细胞可以重新恢复胬肉切除区的生物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可在胬肉切除区的角膜缘形成保护屏障阻止新生血管以及赘生组织向角膜侵袭,为降低术后复发提供了保障[3],且由于自体取材,无生物兼容性问题,术后康复快、效果佳[4]。刘杰等[5]研究指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封闭Tenon 囊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较理想手术方式,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胬肉切除后尽管能够有效切除增生的胬肉,但手术后患者角膜上皮缺损,角膜缘前层被破坏,在侵入性操作的刺激下结膜上皮细胞加快生长,若不及时对上皮进行修复,角膜上皮会受到增生上皮细胞的入侵,导致术后胬肉复发[6]。因此在手术切除的基础上,给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够为受损角膜缘提供干细胞,干细胞向外分化形成新的角膜上皮,修复角膜屏障,避免新生血管入侵,有效预防胬肉复发[7-8]。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且患者视力、散光度均有所改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较短(P<0.05),可见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移植术,可大幅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视力的快速恢复,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在翼状胬肉治疗中单纯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疗效佳且术后复发率低,且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散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