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工艺空间分布研究
2022-03-04王宇喆
王宇喆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335)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环境,还造成了水安全隐患。为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该计划提出要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通过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方式,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污水处理问题逐渐得到重视。目前,已有大量学者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研究[1~3],却并未考虑污水处理工艺的区域性差异,该差异是城市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因此,探究污水处理工艺区域性差异,有利于揭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的内在规律。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是我国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随着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能力提升,2016~2020年,长江流域优良断面从82.3%提升至96.3%,2019年,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厂建成率超过99%[4]。然而,长江经济带覆盖东、中、西部11省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揭示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工艺区域性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污水处理厂数量和污水处理工艺,结合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上、中、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空间分布特征,为长江经济带区域污水处理研究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839座城镇污水厂的处理工艺,上游城市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和贵州省,中游城市为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下游城市为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数据来源于生态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名单。
2.2 分析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Excel软件绘制图表。
3 结果与讨论
3.1 长江经济带污水厂数量及处理工艺
根据生态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名单,2013年,全国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共4136座,其中,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约有城镇污水处理厂1839座,长江经济带面积仅为全国的21%,但污水处理厂占全国的44.5%,可见,长江经济带污水量较大,污水处理需求较高。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污水厂数量下游>上游>中游,江苏省污水厂数量最多,为512座,上海仅有45座(表1)。将长江经济带污水厂主体处理工艺进行分类,大多污水处理厂采用A2/O和氧化沟处理工艺,A/O次之(图1)。
3.2 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工艺分布特征
3.2.1 长江经济带上游污水处理工艺特征
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污水处理厂共532座,CASS工艺(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和氧化沟工艺是上游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艺。
表1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污水处理厂数 座
图1 长江经济带污水厂处理工艺分布
其中,CASS工艺是四川省和云南省的主要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分别占总污水厂处理工艺的20.3%和25%。CASS工艺是以SBR工艺装置为基础的新型工艺,将反应池设计为生物选择区、兼性区和主反应区,进行周期循环运行,加强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或释放[5]。相比于SBR工艺,CASS工艺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在建设费用低、占地面积少、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的基础上,脱氮除磷效果也有所提升[3,6]。CASS工艺使用范围广,适合分期建设,对于资金不足的地区更占优势。可见,四川省和云南省污水处理厂在工艺选择方面,将经济性考虑其中,优先选择经济性、脱氮除磷效果兼具的处理工艺,同时,不满足于传统SBR工艺的低处理效率,利用CASS新型工艺提高污水厂脱氮除磷能力,提高出水水质。
重庆市和贵州省主要处理工艺为氧化沟,重庆市氧化沟和奥贝尔氧化沟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共计33座,占总污水厂处理工艺的37.5%;贵州省氧化沟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有53座,占总污水厂处理工艺的50.5%;氧化沟处理工艺在四川省的使用频率也仅次于CASS工艺。氧化沟作为最早的污水处理法,至今仍被大量使用,氧化沟是跑道型封闭沟渠,通过微孔曝气设施,使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加快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反映,进而去除污水中氮磷及有机物[1]。氧化沟工艺池深较浅,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工艺流程简单,方便后期管理维护[7],贵州省作为氧化沟工艺为主的地区,由于其用地不紧张,因此,可以选择占地面积较大、自控需求不高的氧化沟工艺作为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
此外,云南省使用SBR和改良SBR工艺的污水厂占比可达到37%。SBR工艺是集调节池、曝气池和沉淀池为一体的单一反应器,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操作灵活等优点[7,8]。Ketchum[9]研究表明,相比于普通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可节省基建投资30%,适合于小水量的企业废水使用,可满足云南省低投入高回报的污水处理需求(图2)。
3.2.2 长江经济带中游污水处理工艺特征
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工艺均为氧化沟工艺,分别占污水厂总量的28.1%、44.6%和45.5%,A2/O工艺使用频率次之。氧化沟主要原理为连续循环曝气,具有推流式特点,通过溶解氧浓度在池长方形的浓度梯度,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条件[1]。该工艺净化程度高,耐冲击,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投资少能耗低,多用于10万m3/d及以下规模污水处理厂使用[10]。因此,由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城市人口较少,污水量较少,经济欠发达[11],技术水平有限,地域面积广,氧化沟工艺适合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城市中、小规模生活工业污水处理(图3)。
3.2.3 长江经济带下游污水处理工艺特征
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A2/O为主要处理工艺,氧化沟次之。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污水处理厂工艺主要为A2/O,分别占污水厂总数的41.2%、28.2%和26.7%。A2/O工艺具有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污水先后进入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进而去除污水中氮、磷和有机物[2],由于A2/O工艺简单,易操作,且工艺成熟,运行成本低,污泥产生量少,抗冲击能力强,较适合于大型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量较大的城市,而江苏、浙江和上海经济发达,技术先进,适合采用A2/O作为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艺。
安徽省则相反,氧化沟处理工艺占总量的42.4%,相比于A2/O工艺,氧化沟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低和工程造价低等优点[2],由于安徽省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相比于长三角地区较落后,污水处理需求量也不高,因此,氧化沟工艺可较好满足安徽省污水处理需求(图4)。
综上所述,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根据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污水处理工艺也表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以CASS和氧化沟工艺为主,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以A2/O工艺为主。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间接反映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邓乂寰等[10]研究表明,由于华东地区人口众多,GDP产值较高,而人口、GDP和污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华东地区污水处理厂数量和处理效率高于其他地区,该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长江经济带下游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较高,污水处理需求量较大,污水厂工艺以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的A2/O工艺为主。刘梦等[12]对2015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达标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水质达标率具有一定区域性,水资源匮乏和经济较落后的西部地区省份达标率低于东部省份,而水质达标率与污水处理工艺有直接关系,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城市由于污水量较少,经济欠发达,在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方面多考虑经济性,以适合于中、小规模企业废水处理的CASS和氧化沟工艺为主,但由于存在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问题,该工艺氮磷处理效率受到一定限制。
图2 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污水厂处理工艺分布
图3 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污水厂处理工艺分布
图4 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污水厂处理工艺分布情况
3.3 长江经济带污水厂处理工艺和去除率
根据污水类型不同,目前,污水处理厂从单一处理工艺逐步向多种工艺叠加转变,能更有针对性地去除污染物,进一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收集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厂相关文献,整理污水处理工艺和污染物去除率,结果如表2所示,整体来看,各污水厂对COD、BOD5、SS、TN、氨氮和TP的去除效率均较高,尤其是原有工艺叠加M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虽然该工艺处理厂占地面积小,但价格昂贵、能耗高,因此,该工艺在使用方面具有一定限制性。如表2所示,大多污水厂对污水COD和BOD5的去除可达到80%以上,SS去除效率更高,可达到90%以上,对于TN来说,各污水处理厂的去除效率较低,大多在70%左右,重庆市以CAST处理工艺为主的污水处理厂TN去除率仅为38.5%,可能由于进水水质碳氮比较低,反硝化能力较弱,进而影响污水生物脱氮效率。氨氮和TP处理效率也较高,均在90%左右波动。
表2 长江经济带污水厂处理工艺和去除率
续表2
4 结论
(1)2013年长江经济带沿线城镇污水厂共1839座,数量表现出下游>上游>中游,江苏省污水厂数量最多,为512座。
(2)长江经济带污水厂主要处理工艺为A2/O和氧化沟处理工艺,A/O次之。其中,上游城市主要以CASS和氧化沟工艺为主,中游城市为氧化沟工艺,下游城市为A2/O工艺,污水厂工艺选择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3)长江经济带污水厂对污水COD和BOD5的去除可达到80%以上,SS、氨氮和TP去除效率在90%左右波动,TN去除率较低。根据污水类型不同和处理工艺的差异,多种工艺叠加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