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后现代艺术设计色彩的现代性

2022-03-04彭小伟

流行色 2022年1期
关键词:后现代艺术作品现代化

彭小伟

吉首大学 湖南 吉首 427000

艺术形式随着社会实践和大众精神需求的发展不断更迭和创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标新立异的后现代艺术诞生,对艺术的各个领域进行了较为彻底的革命。色彩作为一种艺术的视觉呈现方式,在后现代风格被更加灵活大胆地运用,也承载着艺术家们更丰富的精神和意识。

一、后现代艺术中设计色彩现代性的内涵和特点

设计色彩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设计要素,重点强调艺术和色彩的结合、色彩组合和设计意图的融合,将色彩美学观点应用于诸多设计领域,并最终呈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的。在后现代艺术背景中,设计领域更加强调自由、个性的设计观念,各类艺术设计形式和内涵蓬勃发展,侧重彰显设计者们的观点与理念。在该宏观背景下,设计色彩也逐渐走向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在形式和内涵上皆有了相应地发展与创新,其主要特点如下:

1.创造性

设计色彩具有创造性,是对传统色彩运用的传承与创新,其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设计理念、设计语言以及手段上。设计色彩服务于产品设计中,最终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市场背景下,设计色彩的运用必须要打破陈规、独出心裁,在彰显设计理念和目的的基础上能够做到更高的识别性和不可复制性。对此,设计者需要从色彩构成的思维逐渐转换成色彩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要对设计相关所有流程和内容了然于心,并学会衔接与满足终端的社会需求。

2.广泛性

设计色彩并非单独使用和应用在艺术品中,而是广泛应用在生活场景中。相对于阳春白雪的艺术领域,设计色彩更贴合生活场景,是商品呈现的重要设计元素。因此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设计色彩的应用逐渐下沉,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中,从中也可以展现社会文化艺术的大众化发展趋势。目前,设计色彩广泛应用到饮食、服饰、娱乐、建筑等系统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

3.专业性

随着艺术领域漫长的发展,设计色彩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凸显了设计色彩的专业化。在早期设计色彩中,设计者自身的经历、经验决定了色彩设计的效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但是在色彩基本理念、设计色彩学习理论、色彩情感理论等理论的构建和发展中,设计色彩在感性之余呈现了理性、客观、专业的特点,使得设计色彩能够被更多人学习和使用,能够有机会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同时专业化的设计色彩理论体系和学习手段也能够提升设计者自身的整体设计素质,能够激发其设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后现代艺术设计色彩的重要性

后现代艺术并没有固定和守成一种表现风格,而是突出艺术家们对高尚艺术价值观的追求,希望能够借助雕塑、绘画等各异的艺术具体形式展现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让自身充满特色的个人视角和观点能够以更加自由和多样的样式呈现在受众和社会的感官中、认知中,以此形成相互之间的情感共鸣。尽管艺术表现形式各异,但是色彩作为共同的艺术组成要素,是所有后现代艺术家的关注点,也是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灵魂。

1.色彩具有装饰和美化作用

在艺术创造和设计中,色彩能够满足创作者的创作需求,起到对作品的装饰和美化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色彩运用技术和方式突出作品的特点、风格和思想。后现代艺术并非脱离实际生活,相反其艺术创造的目的恰好是为了更好再现生活、反映生活、理解生活,因此在诸多的后现代艺术作品中,色彩的使用往往贴近日常生活又在此基础上具有更加抽象的艺术加工以及更加自由的自我表达。因此,色彩色相、明度以及纯度之间的协调使用就能够充分体现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和艺术造诣,也会深深影响作品整体的和谐感和美学感。

2.色彩具有凸显质感和肌理的作用

在现代化艺术设计色彩的设计中,色彩也同样承担了表现肌理的重要作用,能够不同色彩元素的拆解和搭配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营造出较强的质感。此外,随着创作手法的创新和大胆,很多创作者在原有色彩原料中增添了石膏粉、沙子、木屑等物质,并借助摩擦、渲染等多种艺术创作手法,增加了各类艺术作品的质感。色彩设计的现代化也需要打破陈规,能够最大限度呈现艺术作品的最佳形态,在平面彰显色彩的同时也能够从不同维度呈现作品的质感和肌理。

3.色彩具有表情和达意的作用

色彩是人为添加、调试和应用的,因此必然反映了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特点和价值观念,搭建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无声桥梁。不管是何种艺术形式,最终存在的价值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诉求,因此创作者掌握了色彩,也就掌握了控制人们情绪情感的钥匙。视觉感官在艺术感官和欣赏中作用格外突出,能够帮助我们辨认事物的全貌、细分事物的构图、欣赏事物的色彩等。在这之中,突出的、鲜艳的色彩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视线,感染人们的情绪。当人们看到红色时,会感到热情、奔放或者愤怒、狂妄(如图1);当人们看到蓝色时,会感到冷静、理性或者忧郁、阴沉;当人们看到黑色时,会感到隐秘、深奥或者恐惧、空洞(如图2)。通过色彩的多样组合,人们能够在作品中确定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绪,能够辅助自己更好了解作品内涵,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图1 后现代艺术作品

图2 后现代艺术作品

因此后现代艺术需要关注到色彩的重要性,在新时代的环境中创新色彩运用的形式和内涵,使艺术设计色彩能够走向现代化,走出自身的特色。对此,创作者需要拓宽对于色彩的认识和使用,能够了解色彩在装饰设计、肌理营造以及表情达意等方面的多重作用,更新对于色彩运用的知识和技巧,提升色彩在现代化表达艺术中的效果。

三、艺术设计色彩现代化的发展内容

色彩要素在视觉要素中是第一位,现代化色彩设计的发展需要更加突出色彩的作用,在色彩的设计内容和流程中实现现代化思维和审美的融合、是现代化工具和理念和应用,能够更加彰显色彩本身的特质和魅力。

1.注重色彩的混合配置

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凸显作品的丰富和张力,也能够借此展现更加多元的创作想法和意图。因此后现代色彩搭配艺术基本上也展现了独立、自我等共性,积极通过加色法混合和减色法混合等方式充分利用原色创造自我的色彩体系。

随着人们审美的发展,常规的颜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官需求,因此后现代艺术作品要想能够第一时间吸引眼球需要利用多种颜色混合的方式创造更符合现代化特点的色彩体系。在色彩组合中,加法混合能够提升色彩整体的明亮程度,属于色光的混合;减法混合在各种色料的混合中创造出低于各混合色明度和纯度的色彩;中性混合则能够得到各个原有颜色混合后的平均值颜色。相比较原色,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喜欢借助混合色来彰显自身的设计技术、审美趣味以及艺术造诣。同时欣赏者也希望能够在色彩混合中得到更加新颖的视觉体验,感受更加丰富的色彩构造。

此外,随着三维影像的发展,艺术作品也同样需要关注到自身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能够搭建更加真实的艺术体验,营造更具有层次感的作品内涵。色彩的空间混合则能够实现这种三维感。由于视觉生理限制以及空间限制,眼睛难以识别过小或者过远的事物细节,因此将细小的、差异的色块排列组合后,就能够搭建出来意想不到的空间感和跳跃感。例如,在绘画中,创作者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触,合理地用多种色并置的笔触去表达所需的色调,绘制画面、交错画面,呈现更加闪动的、迷人的色彩效果,更会产生各种生动的空间混合效果,更能利用空间混合的色彩规律去表现事物的真实。

2.搭建色彩的现代化形态

艺术作品都会具有“形”与“态”,其中“形”指示的是外部轮廓,而“态”呈现的是内在的发展方式。现代化的审美对艺术的形态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外部轮廓的新颖创意,又要有内部构成的意蕴和深度。所以按照组成结构来划分,艺术作品的形态主要包括最外部的材料层、中间的形式层以及最内里的意蕴层。其中,材料层是艺术作品的物质基础和依托,形式层则为人类视觉、触觉能够感受到、接触到的各种具体物象,意蕴层作为核心层彰显着作品存在的意识形态。目前很多后现代的艺术作品过度关注独特性,耗费较多精力放置在材料层和形式层的设计和创造中,忽视了意蕴层的沉淀和凸显,使得作品流于形式,缺乏内核,没有灵魂。而在色彩设计的现代化发展中,色彩的涂绘也需要朝着上述层次发展,在材料层和形式层中展现视觉魅力,在意蕴层中沉淀色彩的象征意义。

在色彩形态的现代化发展中,需要关注以下发展需要:第一,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相结合,以自然形态为主。随着绿色、生态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后现代艺术作品开始呈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思考社会未来发展的路径。因此在色彩的形态中也需要迎合宏观理念,突出自然的生命力,以更加贴合自然环境的色彩要素去呈现画面,提升画面的亲近感。目前很多创作者在制造颜料时,甚至从自然界中取材,利用鲜花、蔬果、石头的颜色来创造艺术画面,搭建艺术形态,在耳目一新的色彩搭配中让人亲近自然,给人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第二,理念形态和显示形态相结合,以理念形态为主。色彩在完成功能性任务的基础上需要发展自身的情感价值、象征意义,能够成为作品立意的一部分,而不单单是一个上色的辅助地位。因此在艺术创作的时候,创作者需要提升对色彩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关注色彩的内涵,发掘、延伸和感悟色彩的理论形态,并借助外部的物质基础凸显出色彩的真谛。第三,立体形态和平面形态相结合,以立体形态为主。色彩能够描绘事物的外部特征,也能够搭建空间场景,在现代化的色彩应用和设计中,越来越多的立体要素渗透其中,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感。

3.设计色彩的联想和象征

色彩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是在被人类意识客观反映的过程中产生了主观印象,因此色彩在联想的基础上有了感情和象征意义。现代化艺术设计色彩需要充分调动心理分析的效用,将其融入到艺术创作中,提升创作者、艺术作品和受众之间的联系和感应。在艺术领域以及生活实践中,各类颜色已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内涵,如红色代表强劲有力、白色代表温和愉悦、灰色代表烦闷固执,但是在现代化的色彩设计中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因此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要想抓住色彩背后呈现的感情,就需要积累大量的生活实践,感知生活意义,提升对色彩运用的敏感性,抓住能够让受众产生联想和感情的瞬间。因此,创作者需要积极积累各类事件、行为、动作和周边色彩之间的联系,做好场景和信息的储存、转化和分析,能够在艺术创作的时候提供更加丰富的认知和灵感。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也需要做好色彩的调制、搭配等工作,能够借助色彩的相辅相成强化某种情感或者隐藏某种感受。

在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色彩还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某种意识形态或者价值观念。色彩的象征内容十分复杂,与主客观环境和多重条件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基于我国的历史背景,黄色往往代表着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权力和地位。而在古代欧洲紫色相对而言属于尊贵的地位,是帝王专用的色彩。因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应用的历史、演变过程、社会评价等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能够在创作中增添对色彩运用的考量,提升创作作品的质量和厚度,增添更多的象征意义。

4.设计色彩的解构和重构过程

色彩解构是指将自然事物中的色彩分解成为新色彩,从而在画面中呈现和重构,能够在色彩设计中更具有协调性。在对自然色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中,创作者能够在比较复杂的色彩环境中找到形式和内涵都符合既定要求的色彩类型,形成特定的色彩表现符号,提升对色彩现代化发展的认识。对此,创作者需要从现代化的实践环境中采集可以用来解构和重构的色彩,并且借助科学方式和标准方式提炼出所需要的色彩要素,在重构的过程中仍旧能够保持整体画面的自然、特点,并能够促成画面的创意性表达。所以,创作者在分解色彩和造型元素的基础上既要关注色彩的局部,又要协调色彩整体,有序安排各个色块,营造色彩语境。色彩的解构和重构体现出创作者自身的审美素养,因此需要长期经验、技术和审美能力的输入和输出。创作者需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仔细观察和审视各类天然色彩和人工色彩的运用,逐步提升自身的设计色彩鉴赏能力,解构和提炼关键色彩,并按照规划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对色彩进行重构和再设计。

综上所述,在艺术色彩的现代化表现和运用中需要由表及里探究色彩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义,搭配好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呈现更加新颖的色彩以及高质感的视觉感受。

四、结束语

后现代艺术风格和形式对色彩设计和运用都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因此为了使色彩设计更加符合现代化的艺术环境和审美需求,在色彩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色彩的混合配置、搭建色彩的现代化形态、设计色彩的联想和象征,在色彩的设计内容和流程中实现现代化思维和审美的融合、是现代化工具和理念和应用,能够更加彰显色彩本身的特质和威力。

猜你喜欢

后现代艺术作品现代化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90后现代病症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