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建筑中的禅意美学
——以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为例
2022-03-04周一文
周一文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 200040
引言: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并带来了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也大量涌入。面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入侵,日本建筑界根植于民族性与地域性的传统文化,将外来文化进行本土化的转译,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东方韵味的现代建筑之路。因此,研究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分析建筑作品中的禅宗美学思想,对于我国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融合之路具有积极意义。
一、日本传统建筑中的禅意美学
禅宗思想影响了日本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创作,还是设计领域都承载了禅宗文化的哲学思想。数寄屋是日本的传统建筑,是用来供人们传播茶道文化、切磋茶艺的建筑形式,以“间”为基本单元,没有固定的平面形式,讲究与自然融为一体。
数寄屋采用了自然木作,对材料的加工也尽可能降低人工痕迹,保留材质的天然肌理,这种特有的天然纹理和自然色彩透射出一种简朴、素雅、纯粹的特质,很容易激发人们对自然的联想与想象,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呼应了禅宗追求“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理念。
数寄屋的空间设计同样植根于禅宗思想。不仅运用砂、苔、木等自然元素,更是利用石径、石灯笼、水井等具象器物,表达禅宗的“空寂”的思想,这与日本茶道讲求的“和、寂、清、静”相呼应。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提倡“和敬清寂”精神,他设计的茶室妙喜庵朝南建造,并设有小窗。室内对于光影的运用极为巧妙,光线从高窗直射进室内,在地面投射出影子。通过光影的变化,创造出空间的虚实对比、明暗对比、柔和与强烈的对比,营造出空间的幽玄空寂之感,这与禅所追求的本质是一致的。
二、安藤的现代建筑中的禅宗美学
安藤忠雄是当代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发现具有禅定意味的空间,具有封闭性、集中性和几何性。他设计的建筑大多都采用的是不加修饰的清水混凝土,同时还运用极其简约的几何图形,这样巧妙的组合创造出了极为丰富的空间效果。
2.1 物质形式的禅意表达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谢强对清水混凝土有过这样的评价:“泼墨山水”,简短的四个字形容得恰到好处。安藤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在他的作品中,泼墨山水几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将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通过日式精致化的处理,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创造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混凝土材质之美。这种表现清水混凝土的素材美的方式,与禅学主张的崇尚物之本真的精神意境相得益彰。
安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设计的冥想之庭,仅仅利用了清水混凝土这一种材料,却塑造出了一个具有日本韵味的精神场所。在冥想之庭中,由于其不承担任何实际的功能意义,安藤将整个建筑设计为圆柱形空间。室内空无一物,只在顶部沿着四周布置了一条天窗。光线从天窗洒下,形成一条光环(图1)。素净的清水混凝土与自然光线结合,塑造了一个纯粹的精神空间,给人以无限遐想。
图1 冥想之庭 (安藤忠雄官网)
安藤偏爱采用抽象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通过复制、平移、对称、变形等不同手法,达到非对称的完美构图,创造出一个丰富又具有精神表达的空间。他所表达的这种简洁的结构形态与禅宗所提倡的“一即多、多即一”的精神相契合。
安藤所设计的光之教堂由一个长方体和一面与之成15°斜向横贯的墙体构成。光线从教堂的外墙上十字洞口进入到内部,与教堂内部昏暗的光线形成强烈对比,这样简洁纯粹的几何图形的建筑形态,带给建筑空间神性的表达,营造出一种安宁和寂静的精神境界(图2)。光之教堂的形式是极简的,这种极简也透露了日本禅宗文化淡泊、纯朴的精神内核,彰显了安藤的极简主义美学。安藤作品中显露的抽象几何形态追求正如同禅宗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图2 光之教堂(安藤忠雄官网)
2.2 空间塑造的禅意
日本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追求事物的精神意义,作为日本建筑师的安藤忠雄也受到了禅宗文化的影响,更加重视空间精神性的表达。安藤的大多数建筑作品,都表达了禅宗美学与自然元素相结合的思想,以其体现建筑内部的场所精神。
安藤的很多建筑作品常常表现为内向的、集中的,甚至是闭合的,建筑外部较为简洁,内部却有十分丰富的空间,这样的建筑作品在城市中往往以一种自闭的姿态出现。在安藤所设计的住吉的长屋中,这种内向性表现的极为明显。在住吉的长屋中,安藤建造了一个完全密闭的混凝土方盒子,内部布置了一个占据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庭院(图3)。庭院将阳光引入室内,使每个房间都能与庭院中的“自然”融合在一起,这种围合的纯粹的几何空间隔离了尘世的喧嚣,使人的内心逐渐平和,这与禅宗中“空寂”、“幽玄”的美学理念相呼应。这种内向性的场所形成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向心性和闭合性原理,与万神庙所表现出的稳固的场所性格相类似。
图3 住吉的长屋
安藤还非常善于运用自然元素,他并不是单纯的将植物置入室内或庭院中,起到简单的装饰作用,而是将水、光、绿化等自然元素抽象出来,巧妙地融合进建筑空间中,营造出具有精神内涵的空间场所。这种做法与日本传统的枯山水极为相似,枯山水就是利用砂石、石块抽象地表达出山、海、岛,以有限实现无限,上升为一种“空寂”、“幽玄”的境界。在安藤的光之教堂中,也体现了这种自然元素的抽象表达。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连战连败》中写道:“这里我设计的意图,是将自然限定为光,将自然极端地抽象化,从而实现能够触摸人类精神根源的深远空间。虽然舍弃了众多要素,但却获得了更加具有纵深性的空间。” 光之教堂利用不加修饰的清水混凝土围合建筑空间,光线从外墙上的十字洞口直射入室内,与室内的黑暗形成对比,创造出一种宁静又富有神性的建筑空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
安藤从内向性和抽象自然元素两方面实现了场所精神的表达,使建筑回归自然,实现了人类“诗意的栖居”。这种场所精神的表达主要以“朴”为美,所传达出的素朴的精神与禅宗的“明心见性”的思想高度契合,体现了深厚的禅宗美学意蕴。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光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控制因素。我所创造的封闭空间大多来自厚重的混凝土墙,希望在社会中为个人创造立足之地。当城市环境的外部因素需要没有开口的墙体时,内部空间就必须尤其的充实且满足。”这是安藤忠雄对于光的表述,可以看出,他对光影的迷恋。对于光影的巧妙运用是安氏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他的建筑中,常常利用清水混凝土与光线配合营造出明与暗的对比,创造出空寂的精神空间。
安藤在小筱邸住宅里就巧妙的运用了光线与混凝土的配合(图4)。小筱邸住宅的天花板与墙之间预留了一条狭长的缝使光线能够照射进室内,最为精妙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光线照过墙面、地面,最后消失不见,这种光影的变化记录了时间的流逝,隐隐地表现出生命无常的苍凉态度,这种“时间的量度”也与禅的内涵相互贯通。
图4 小筱邸(安藤忠雄官网)
安藤的建筑作品中也有一些窗的位置很低,比如双生观茶室。建筑内部空间狭小且封闭,光线从低处照射进入,墙壁仿佛悬浮在上,削弱了它固有的围合的感觉,即使空间狭小也不感觉闭塞。置身于这样的空间中,由于光的存在,反而能够感受到自然宁静的力量,平和内心的浮躁,此时真实的空间逐渐升华为一种想象中的容纳万物的精神世界。这便是空间的双重性,既是真实存在的空间,又是想象中的空间。
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安藤建筑思想中的重要存在,在《安藤忠雄连战连败》书中他提到:“在自然界中建造人工环境就是建筑行为,其本质上必然存在对环境的破坏。”安藤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为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将建筑埋入地下或是打造下沉空间等做法。
在直岛系列的建筑中,本着不破坏岛上的原有风貌,大多数建筑都以一种低矮不突兀的形式存在,其中地中美术馆便是最好的例子(图5)。地中美术馆被藏于地下,地面上只留有几处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天井起到采光的作用。这种“消隐”于自然的建筑设计做法减轻了对环境的负担,成功地营造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空间,表达了安藤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理念。安藤利用海洋、水平线、岛屿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建筑成为自然的一种延伸,让人们的生活回归自然。
图5 地中美术馆
三、禅宗美学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安藤的现代建筑设计植根于禅宗美学思想,他以清水混凝土来表达禅宗崇尚物之本真的理念,通过提取自然元素、运用光影变化等手法营造出具有禅宗意蕴的精神空间,他将日本传统建筑文化当中的禅意美学进行重新演绎,承接了以“禅宗”哲学为基础的日本传统文化审美,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作为两千年东方文化的代表,与日本有着相同的文化脉络,因此,日本的现代建筑设计中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关注建筑对人与环境的影响、关注美学的表达等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仍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魅力,形成具有我们本国特色的建筑风格,是我们仍需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