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南师大附中:以“自华教育”赋能百年老校高位发展

2022-03-04姚训琪

中小学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五育并举自我管理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是中小学校减负提质增效乃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造性提出以“自我赋能、自主成长、自觉兴华”为核心的自华教育理念,并以之为精神内核构建了包含激励型德育课程、思维型智育课程、兴趣型体育课程、品质型美育课程、体验型劳育课程的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同时以赋权学生自我管理、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构建协同共进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实现了百年老校的高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自华教育;五育并举;自主成长;自我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治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1-0005-05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思想冲突日益尖锐,高层次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同时人类面临的德性挑战也日趋严峻。然而受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现有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往往过于偏重智育和依赖外在的激励手段,导致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严重不足,不利于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负提质增效,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这是办学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为了实现进一步的高位发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基于学校育人的历史传统和当下集团化办学的现实需要,探索创新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并重构与之相适应的实践体系,以“自华教育”激励每一个学生自我赋能、自主成长、自觉兴华,开拓了一条具有华附特色的立德树人之路,推动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华附迄今已有133年的办学历史,横跨三个世纪,虽数度扩建、合并、更名,但一直锐意改革,勇立时代潮头。近年来,学校秉承“进德修业、格物致知”的百年校训、“敢为人先、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华附精神、“以人为本、自主成长”的育人基本理念、“基础全面、特长突出”的人才标准,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提出了“自华教育”育人理念及与之相适应的实践体系。

1. “自华教育”的三重意蕴

“自”,一是“自我”,主要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二是“自主”,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成长,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三是“自觉”,指学生要拥有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华”,一指华彩,腹有诗书气自华即是此义,二是“中华”,三是特指华附。基于上述理解,我们赋予“自华教育”三重意蕴。

第一重是教育意蕴。“自华教育”重在启发、培养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发现自我学习的乐趣,发现自我成长的价值,养成自立自强的人格。

第二重是身份意蕴。“自华”从字面理解有“来自华附”之意,起到增强在校生的认同感和毕业校友的归属感的双重作用,实现身份认同。

第三重是思政意蕴。“自华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将个人成功融入祖国需要,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栋梁之材;华附的教师自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育英才乐作为的时代新师。

2. “自华教育”的育人理念

“自华教育”育人理念的核心是“三自”—自我赋能,自主成长,自觉兴华。其中自我赋能是育人动力,自主成长是育人路径,自觉兴华是育人目的。

自我赋能。自我赋能要有强大的内驱力,要有自己的既定目标,以自信阳光的状态、自主能动的精神,自我加压,自我肯定,自我欣赏。华附提倡增强学生的内部驱动力,使学生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并享受学习的乐趣,不断探索新知、挑战难点,享受成功的喜悦。

自主成长。华附倡导教育留白,旗帜鲜明地提出“轻负担、高质量”口号,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在教学改革上贯彻“以学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并引领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成长。

自觉兴华。华附倡导将个人的追求融入祖国的需要中,将个人的奋斗融入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培育崇高的理想情怀。学校以“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为导向,激扬唤醒华附学子的为学精神和成才意识,使学生自觉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围绕育人目标,根据德智体美劳“五育”联动的内在规律,系统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三类目标的“自华五育”课程体系(见图1)。这一课程体系不是五育的简单堆砌,而是以“自华教育”理念为引领,为课程体系赋予灵魂,五类课程既分别彰显“自华”精神的不同侧面,又围绕“自华教育”理念融合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 激励型德育课程:指向“担当志远,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其一,德育课程系统化,全方位助力学生自我赋能。德育课程建设以价值引领为主线,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兼顾学生共性与个性发展,形成了包括“思政课程-班团活动课程-德育实践课程-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的“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该体系通过思政引领、活动体验、实践感悟、发展指导等途径,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提高政治认同,增强社会担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二,德育课程系列化,分阶段助推学生自主发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学校对德育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和有机整合,形成了三年一贯的进阶式德育主题系列,包括高一年级的“集体、适应、养成”、高二年级的“自主、自觉、成长”、高三年级的“拼搏、成人、成才”,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与追求,寻找个人志趣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结合点。

其三,德育课程特色化,多主题激发学生自觉兴华。学校创建了“四驱车”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和“五指导、三助推”学生发展指导实施模式,以此激扬唤醒学生“自觉兴华”的担当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成长为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五指导”,即学生发展指导内容涵盖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五个方面;“三助推”,即高一助推学生树立人生理想,高二助推学生走向人生舞台,高三助推学生践行人生目标。

2. 思维型智育课程:构建“求真致知,自主高效”的品质课堂

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自华教育”的育人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内外部资源,以学科课程标准操作化、层级化分解为支撑,筛选和重组部分国家课程,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课程结构,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同时,学校推进“求真致知,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通过小组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广度学习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二,校本课程精品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平台。学校每学期开设校本选修课程超过180门,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学科竞赛等各类智育课程。校本课程采取教师自主研发、学生自主选择的精品课程建设模式,不断迭代更新。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多学科融合课程(STEM课程)和高品质外聘专家课程,如中医药文化系列课程及汽车实验室系列课程,为学生自我赋能、自主成长提供广阔平台。

其三,特色课程系列化,为学生自主成才创造发展空间。第一类是拔尖学生特长课程。学校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五个方向的学科特长课程,为具有突出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系统培养方案。第二类是大学先修实验课程。高校-高中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面向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开设学术志趣类、素质拓展类、研学类三个类别的大学先修系列课程。第三类是大学先修强基课程。学校结合高校强基计划,在大学先修实验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七大基础学科,引入清华大学大中衔接课程和北京大学博雅课程,引导学生“自觉兴华”,立志成长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领域人才。

3. 兴趣型体育课程:培育“自信坚毅,自觉锻炼”的时代素质

其一,构建“必修+选项”的基础课程体系。按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学校构建了“必修+选项”的体育课程体系,开设了田径、游泳、韵律操和太极拳等必修课程,以及足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击剑和健身等选项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关注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结合,重视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开设。

其二,打造“特长+普及”的训练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出发点,学校构建特长训练课程,以训练队的形式开设了田径、游泳、羽毛球、足球、篮球、健美操、武术、击剑等特长项目并取得了突出成果。游泳队先后四次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世界中学生游泳锦标赛,夺得团体总分第三名;足球队夺得2019年全国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冠军;健美操队获得全国比赛特等奖。从普及的角度出发,学校开设了足球基础训练、篮球基础训练等一系列以基础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校本选修课。

其三,打造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核心的活动课程体系。华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田径运动会、游泳锦标赛、春季运动会、“华附杯”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篮球赛、足球赛、棋类大赛以及冬季长跑(冬泳)等十大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铸造学生自信坚毅的品格和气质。

4. 品质型美育课程:构建“创新尚美,自然塑造”的特色课程

其一,构建“模块与选修结合”的多元课程体系。美术学科模块课程设置为绘画基础、设计基础、立体造型基础、中国传统书画基础四个专题,分为彩铅艺术、3D立体绘画艺术、设计构成、石头绘画、陶瓷艺术、泥塑、书法、国画八个模块。学校探索艺术大师驻校教学,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音乐学科开设了音乐鉴赏、歌唱、创作、舞蹈模块,开设了合唱、钢琴即兴伴奏、舞蹈、玩转竖笛、行进打击乐等精品校本选修课程。

其二,打造“学科融合创新”的品牌课程体系。学校在美育课程建设中大胆创新,建设了一批融合性品牌课程,有融合篆刻书法和绘画的课程,融合语言表演文化艺术的戏剧课程,融合科技教育与艺术教育的STEAM课程。其中独具特色的“玻璃艺术”课程融合了绘画、雕塑、工艺、物理、化学等学科,除了通过玻璃的物理特性来让学生认知美,还重点培养学生从创作思维出发,从鉴赏和实践两方面体验玻璃艺术创作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其三,建设以“自主发展”为特色的活动课程。学校有合唱队、舞蹈团、管弦乐队、竖笛队、In乐社、街舞社等一系列艺术社团,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塑造了学生向善尚美的宝贵品质。学校每年一度的青春旋律艺術节晚会,在网络直播学生社团的努力下已实现十三年全球直播,成为在校学生锻炼成长的优秀平台。

5. 体验型劳育课程:创设“实践探索,自力更生”的成长平台

其一,建设“必修与选修双轨并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发扬和创新校本特色劳动教育活动,统筹综合实践活动等必修和选修课程,构建了“必修与选修双轨并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见图2)。这一课程体系兼顾传承与创新,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三大领域,形成了系统化、进阶式、分层分类的立体结构。

其二,打造以“三同、五课”为主要特征的学农品牌课程。“学农”是最受华附学生和家长欢迎的特色活动之一。该项活动自1990年创立,建立了以“三同、五课”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即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理想信念课程为统领、以生产劳动课程和生活指导课程为基础、以志愿服务课程和研究创新课程为两大特色的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其三,彰显“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的志愿服务特色课程。作为首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华附建立了以校团委为指导管理部门、“华附青协”为组织实施机构的组织管理架构。学校与多家单位共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开展涵盖校内外的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还出台了《志愿服务管理条例》,开发了志愿服务记录登记平台,实现了结果登记、证书打印、学分认定信息化,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1. 赋权学生自我管理,全方位打造学生发展共同体

其一,坚持社团育人,让学生在社团中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学校采取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生社团三位一体的策略全面育人,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自愿参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学生社团30多个。包容的社团氛围考验着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律意识,在种类繁多的科目学习与社团活动的权衡中,许多学生既能做到对学习不松懈,又能在社团中锻炼自身的能力,使校园里洋溢着一股既自由活泼又端正严谨的良好风气。

其二,注重领袖型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中提升领导能力。学校重视团委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培养,设学校团委、年级团总支和班级团支部,以及学校学生会和年级学生分会。学校每月设“校领导接待日”,学校党政领导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每学年召开学代会和团代会,学生通过提出建设性的议案,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在食堂、宿舍和校门设置学生值班岗,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聘学生团委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为“校长助理”,建立学生民主参与决策机制,有效提升了学生干部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其三,创新素质评价,注重学生多元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学校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见图3),包含多元化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标准,供学生、家长和教师及时查询,以评促教,以评促育,并与省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数据对接。学生的每一次参与都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2. 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双轮驱动教师发展共同体

其一,构建校内校外双轮研修平台,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华附在教师培训研修方面有分层分类的系统性规划和实施方案,重点抓好四大工程,建立“金字塔型”教师队伍。包括引领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的“老带新工程”,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的“青蓝工程”,以教学名师、德育名师培养为重点的“名师工程”,和以培养教育名家为目标的“卓越工程”。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建设教研协作体,借助校内外多维研修平台,采用混合式、浸润式、参与式、案例式等多种培训方式推进教师培训,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其二,依托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提升共同体教研力。学校构建了省、校两级名教师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依托工作室打造集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发展学习与研究共同体。在名教师和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下,通过课堂教学指导、科研课题研究、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室联动发展等方式,拓展工作室成员的教育视野,提升他们的实践和理论水平,推动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其三,建立教师工作综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正向发展。学校建立德育、教学、科研三维教师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落实“自华教育”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的评价主体由学生、伙伴教师和管理层三部分构成。伙伴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促进并激励被评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学行为改进。科研工作评价旨在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教育自觉。

一个教育者最大的理想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得天下英才如何教育之”则是今天我国很多校长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期封面报道,我们为读者呈献的就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姚训琪校长的思考和实践。

今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的背景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特别是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中学校尤其是高中名校的重要使命,是高中校长们的应有担当。而要完成这个使命就需要学校勇于挣脱应试教育的枷锁,积极探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实现五育并举的多样的教育方式和形态,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这种背景下,姚训琪校长在华南师大附中的探索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姚训琪2017年接任华南师大附中校长,他在传承中创新,秉承“敢為人先,追求一流,崇尚卓越”的学校精神,提出“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理念,以“自华教育”回应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为学生自我赋能、自主成长创造条件,全力将每件事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让能跑的人跑得更快,让能飞的人飞得更高”。正是这种努力,除了让学校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也让人们看到了一所现代学校的美好模样,校园里的最美阅读空间、学生社团独立经营的咖啡馆、惊艳的合唱团机场快闪、勇夺全国冠军的足球队等,都让师生的学校生活洋溢着朝气蓬勃的“自华”之美。

这是一个渴望人才同时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我们的学校应不负时代,砥砺前行。当时光流转,我们期待,姚训琪和华南师大附中能够为中国高中教育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奉献更多智慧与精彩。

(编辑 崔若峰)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评价五育并举自我管理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的功能与操作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