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秀辰从气阴两虚、肝郁气滞、血瘀论治糖尿病临证经验*

2022-03-03畅亚茹于秀辰廖丽珊

中医药导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山萸情志气血

畅亚茹,于秀辰,廖丽珊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1],临床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量频多或尿有甜味、乏力或形体消瘦等为主要表现[2]。近年来糖尿病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3],且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死亡率、早死率亦随之攀升[4-5]。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等,其种类繁多,降糖效果明显,但易引发低血糖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停药后血糖易反复,且长期服用可能出现继发性药物失效,致使患者对西药治疗依从性降低,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波动,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于秀辰教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从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商宪敏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其在论治糖尿病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临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病经验梳理并总结如下。

1 病机辨析

1.1 气阴两虚 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于“消渴病”范畴,认为其发病与体质因素、饮食肥甘、情志失调、劳倦等多种因素有关。曹荣耀等[6]通过归纳整理古代医家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出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于秀辰认为消渴病基本病机在于气阴亏虚,临床发现,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诊即有乏力疲倦、气短懒言、自汗畏风、劳则益甚、口干喜饮等表现,且饮水多喜温热。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劳力、劳神、房劳过度等易致气血阴津耗伤。张锡纯言:“勤力用功过度,得消渴症”[7],劳则耗气伤阴,是消渴病发病的重要机理;另有过食辛辣、滋腻、肥甘等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饮食失宜蕴久生热,加之过劳、大汗等导致津伤过度,未能及时补充,导致阴津耗损,皆令人体气阴亏虚,正如《证治要诀·三消》[8]记载:“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也,久久不治,气尽虚”。糖尿病起病隐匿,易被忽视,迁延日久,最终易致阴阳两虚。人之有生,皆赖于气,然“百病皆生于气”,气虚津液化生、输布无力则阴虚,阴亏则气机赖以依附与承载的物质基础乏源,亦致气虚,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故为消渴病之基本病机。现代研究[9-10]亦表明,气阴两虚证仍为糖尿病患者中占比最多且最为常见的证型。

1.2 肝郁气滞 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常伴有焦虑、抑郁、急躁、易怒、善太息等情绪问题。于秀辰认为,生活压力大,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加之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服药,且在生活、饮食上有诸多要求,导致情志失调成为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肝主疏泄,畅达气机,调和气血,对情志活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若情志异常,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有碍气血津液输布,则脏腑功能失常,进而导致消渴病发。调查研究[11-12]发现心情忧郁、脉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占较大比例,临床问诊时患者常对自身的情绪状态有所隐瞒,其真实的肝气郁滞发病率可能更高。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糖尿病患者其胰岛β细胞功能衰减程度较无情绪障碍患者明显严重,亦表明情志是糖尿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于秀辰认为,情志不疏,气血失调日久,加之气郁化火,日久肝体阴血暗耗,亦致消渴,正如《灵枢·本脏》[13]云:“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虚疏泄不能,气机受阻,血行失畅,气血失调,郁遏不通则成郁[14],如此虚实往复,消渴益甚。因此,情志致病,其病性亦虚实夹杂,对消渴病的病机认识不可只关注肝郁一面,更要注重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

1.3 血瘀 糖尿病起病缓慢,易被忽视,加之现代人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多种因素引发人体气血亏虚、痰湿内停、阳虚寒凝、肝气郁滞等,均容易导致血瘀形成。因此,于秀辰教授认为,糖尿病一经诊断,即使疾病初期瘀象不显,也应及时注重活血化瘀,此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义。《血证论》言:“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为血渴,瘀血去则不渴也。”证明消渴病发病即存在血瘀。瘀滞既成,阻塞脉道,令气机通行受阻,因瘀致虚,因虚助瘀,如此相互影响,病久入络,又可导致消渴病并发诸多变证。于秀辰认为,消渴病患者多虚多郁,且病久日深,均可导致瘀血,临床见多数糖尿病患者舌质暗红,甚则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有肢体麻木、疼痛者,实为瘀象。因此,瘀血既是消渴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也是消渴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16],在消渴病的病机特点中应占据重要地位。

2 审证施治

于秀辰主张治疗消渴病应标本同治、通补兼施。气阴亏虚者以补气为主,兼顾滋养阴液,尤重补而不滞,意在“以通为补”;肝郁气滞者则重疏达肝用,兼顾补养肝体,合为调肝之义。活血化瘀法应贯彻始终。于秀辰提出以“益气养阴、调肝、活血”为治法,临床善以玉液汤加减化裁,旨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良好控制血糖,提高临床疗效。

2.1 组方特色 方药组成为生黄芪、生山药、知母、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炒白术、山萸肉、三棱、莪术。方中以黄芪为君补气兼以升气,扶正固本以御邪,升提阴津止消渴;山药、葛根、天花粉增液生津,防消渴气虚日久耗伤阴液,并滋水之上源,令津足气旺,又合知母凉润之性以济黄芪之热;鸡内金、炒白术健脾助运,防山药等补益药滋腻碍胃;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脾经。张锡纯谓山萸肉“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调畅之性”[7],一能补益肝肾、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是为补肝体之要药;二兼条达之性,能使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可顺应肝用,具有双重治肝的独特功效。研究[17]表明,山萸肉总萜可通过非胰岛素依赖途径,抑制葡萄糖体内吸收、促进葡萄糖利用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张锡纯用黄芪“以之补肝,原有同气相求之妙用”[7],亦为补肝之品,常二药合用,补肝体而调肝用,令气血畅达,情志舒畅。鸡内金、白术培土荣木,助山萸肉、黄芪调肝,正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令中焦枢机通利,升降自如,开阖有度。五味子、山萸肉味酸性敛,上可生津止渴,下可封固肾关。张锡纯以三棱、莪术为“为化瘀血之要药”,且“善调气”“善于理肝胆之郁”[7],其药性近平和,大无开破之力。研究[18]表明平性活血化瘀中药主归肝经,既能温化经脉,促进血行,走散通行于筋脉,消散瘀滞,又可清血脉经络之热邪,通脉道血瘀。动物研究[19]亦证实,大部分平性药对寒、热两种血瘀证均能起到明显升高血液流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平性药对寒证和热证的双向适用性。故于秀辰教授临床多用此二药以流通气血,使补虚药补而不滞。诸药合用,切中病机,虚、郁、瘀兼顾,上、中、下三焦并调,共奏益气养阴、调肝活血之功。

2.2 临证加减 临证若见乏力、气短尤甚,或脉象沉迟而弱者,黄芪可增量,或加柴胡、升麻,三药并用,取升陷汤之意,升提清阳,并助黄芪补气、升气之力;若呃逆、嗳气频作者,或方中已有升麻、柴胡等,加生代赭石重镇降逆,又有防升、柴升散气太过;若口中黏腻、有痰难咳者,酌加旋覆花降气化痰,加佩兰醒脾化湿;若见情志郁闷不解者,或伴肢体无力、疼痛者,或夜尿频多、尿中有沫者,或见左脉微弱者,山萸肉可增量;若见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等郁而化热之象者,则加佛手、郁金、川芎、薄荷等疏利肝气,连翘、夏枯草、青蒿、黄芩、栀子等清解肝热;若有腰背困重、下肢无力等肝肾不足之象者,多用生地黄、熟地黄、生杜仲、怀牛膝、狗脊、枸杞子等补肝肾、壮筋骨;对于胸胁、脘腹、关节、肢体疼痛者,考虑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予乳香、没药流通脏腑、经络气血而止痛;对于消渴病尿中有泡沫,尿蛋白呈阳性或尿中微量蛋白增多,眼睑及双下肢浮肿者,考虑湿热浊毒下注,以倒扣草、鬼箭羽清热利湿解毒、护肾泄浊;若属肾虚精微外泄而成蛋白尿者,常予金樱子、芡实固肾填精,补涩兼施;若兼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者,则常加虎杖、伸筋草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痛,降低血尿酸。

3 日常调养

3.1 调匀呼吸,充盛肌肉 人体之气的充养重在平时,张锡纯[7]言:“寻常呼吸,凡当呼气外出之时,其心肾亦必微有升降,虽升降之力甚微,心肾亦必相交而有益于元气。”于秀辰教授深谙其法,临床注重采用呼吸之法调养糖尿病患者的元气,嘱其每于晨醒夜寐之时,身体精神无扰,闭目凝神,安舒静卧,缓慢深吸气,心中默数四至,屏息两至,缓慢呼气六至,吐故纳新。如此反复循环,日久熟练之后,可俯卧练习。并嘱患者平时注重肌肉尤其是骨骼肌的锻炼,根据患者年龄等因素推荐锻炼项目、频次及时间,适当增加抗阻训练,减脂增肌,促进骨骼肌对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血糖的调节与平稳。动物实验表明[20],有氧运动可激活Nrf2-SOD通路,减少因高糖高脂诱发的过氧化损伤,促进骨骼肌对血糖的摄取,缓解血糖增加程度,预防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3.2 调畅情志,疏导心理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终身治疗,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及心理变化。情绪对血糖的波动、病情的反复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血糖波动又会加重患者情绪变化,形成恶性循环。于秀辰教授认为,治疗糖尿病要身心同调,单纯药物控制血糖并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故嘱患者调畅情志,遇事戒怒、适当宣泄,鼓励患者自我调节情绪,必要时可配合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 验案举隅

4.1 病案1患者,女,60岁,2020年12月28日初诊。主诉:血糖升高1周余。2020年12月21日患者体检时测空腹血糖12.23 mmol/L,尿糖(3+),就诊于当地医院,予伏格列波糖、盐酸二甲双胍、津力达颗粒以控制血糖。服药期间未规律监测血糖。刻下症见:乏力倦怠,时觉口干、口苦,喜热饮,餐前饥饿感明显,伴心慌、汗出,进食后症状缓解,纳眠可,大便2~3次/d,质偏稀不成形,不黏,小便色淡黄,夜尿2~3次。平素性情易急易怒,形体肥胖。舌暗红、苔薄,脉沉滑。查体:空腹血糖12.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病。辨证:气阴两虚,肝郁血瘀证。治以益气养阴,调肝活血。方选玉液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 g,知母10 g,鸡内金30 g,生山药10 g,五味子10 g,葛根30 g,天花粉10 g,炒白术30 g,山萸肉30 g,三棱10 g,莪术10 g,清半夏9 g,决明子10 g。7剂(颗粒剂),1剂/d,分早晚温服。嘱患者监测7次血糖,合理饮食,运动锻炼,调畅情志。

2诊:2021年1月4日,诉乏力倦怠改善,已无餐前饥饿感,夜间时觉口干、口苦,饮后缓解,纳眠可,大便2次/d,成形质可,偏黏,小便色淡黄,情绪平稳。舌暗胖,苔薄,脉滑沉。自测7次血糖:空腹血糖6.9~7.4 mmol/L,餐后2 h血糖8.4~10 mmol/L。予前方加荷叶6 g,佩兰10 g。7剂(颗粒剂),服法同前。

3诊:2021年1月13日,诉已无明显乏力,口干、口苦明显减轻,体质量减轻约1 kg,大便1~2次/d,成形,时有肩臂疼痛不适,自测七次血糖:空腹血糖6.0~7.3 mmol/L,餐后2 h血糖6.9~8.5 mmol/L。予2诊方加羌活10 g,独活10 g,威灵仙10 g。14剂(颗粒剂),服法同前。

2个月后随访,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餐后血糖7~8 mmol/L,当地医院查糖化血红蛋白5.8%,诸症平稳,未诉特殊不适。后定期来诊,规律服用中药;规律监测血糖,根据其血糖情况嘱停用津力达,伏格列波糖换用阿卡波糖并逐渐调整减量至25 mg/次,1次/d,二甲双胍逐渐调整为0.25 g/次,3次/d。

后定期复诊,血糖控制良好,波动平稳。

按语: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为新发消渴病,见有乏力倦怠,口干、口苦,喜热饮、夜尿频多等表现,一派气阴亏虚之象;肝气郁滞、化火伤阴,则情绪急躁易怒,时有口苦;舌暗脉沉,提示有瘀象。审证论治,遣玉液汤方加减化裁,以黄芪益气,知母、生山药、五味子、葛根、天花粉养阴生津,白术、鸡内金健脾,山萸肉调肝,三棱、莪术活血化瘀,另配清半夏、决明子疏肝、清肝,以遏郁而生热之变。诸药并用,标本兼治,着眼于气阴亏虚、肝郁气滞与血瘀,并重视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及饮食、情绪管理,一周即见血糖下降,症状改善。2诊时患者大便偏腻,舌胖苔腻,加之形体偏胖,提示脾虚运化失司,湿浊内停,原方中已有补益脾气之药,遂加用荷叶、佩兰,增强运脾化湿之力,轻灵透达而无伤阴之虞。3诊时患者血糖下降明显,体质量减轻,乏力近无,口干、口苦改善,原方效佳,时觉肩臂疼痛不适,乃局部筋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遂加用羌活、独活、威灵仙通经活络止痛,余药同前。同时根据该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予逐渐调整并将口服降糖药减量,仍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效果满意。

4.2 病案2患者,男,56岁,2021年12月2日初诊。主诉:确诊2型糖尿病6年余。就诊近期查糖化血红蛋白7.5%,自测空腹血糖波动于6~9 mmol/L,餐后2 h血糖波动于9~12 mmol/L。期间未服用西药控制血糖。刻下症见:口苦、口干,平素易觉疲乏,纳寐可,自觉双足发凉,不伴麻木、疼痛感,周身散发皮疹,瘙痒明显,部位不定,大便1次/d,小便色黄,有泡沫。情绪急躁易怒。舌暗红,苔薄,脉弦滑尺沉。既往病史:高脂血症、脂肪肝病史。查体:双下肢轻度水肿。西医诊断:(1)2型糖尿病;(2)高脂血症;(3)脂肪肝。中医诊断:消渴病。辨证:气阴两虚,肝郁血瘀证。治以益气养阴,调肝活血。方选玉液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 g,知母10 g,鸡内金30 g,生山药10 g,五味子10 g,清半夏9 g,决明子10 g,柴胡6 g,山萸肉30 g,白芍30 g,青蒿10 g,连翘10 g,蛇莓10 g。14剂(颗粒剂),1剂/d,早晚分服。嘱患者监测7次血糖,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进一步查尿微量白蛋白,适当锻炼,调畅情志。

2诊:2021年12月16日,诉精神状态佳,疲乏改善,口干、口苦较前减轻,皮肤瘙痒好转,仍觉双足发凉,情绪易急躁。舌暗红,有裂纹,苔薄,脉弦滑尺沉。辅助检查:尿微量白蛋白<5.0 mg/L,ACR<6.6 mg/g。自测7次血糖:空腹血糖6.5~7.4 mmol/L,餐后2 h血糖8.2~12.3 mmol/L。予前方去青蒿,山萸肉增至45 g,加三棱10 g,莪术10 g,乳香6 g,没药6 g,怀牛膝15 g。14剂(颗粒剂),服法同前。

3诊:2022年1月5日,诉双足凉较前改善,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情绪尚平稳。舌红,苔薄,脉弦滑略数。自测7次血糖:空腹血糖6.4~7.5 mmol/L,餐后2 h血糖5.9~10.7 mmol/L。予2诊方去蛇莓、怀牛膝,加熟地黄10 g,地肤子10 g,龟甲10 g。14剂(颗粒剂),服法同前。

2022年5月随访,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5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7.2 mmol/L以下,当地医院查糖化血红蛋白6.0%,定期中药调治,诸症平稳,血糖控制良好。

按语:本案患者为中年男性,确诊消渴病日久,辨证以气阴两虚为本,故见疲乏、口干等症;肝郁化火则情绪急躁易怒、口苦明显。血热风燥,蕴于肌肤则皮疹散发,瘙痒明显,部位不定,结合舌暗红,苔薄,脉弦滑尺沉,提示虚、瘀、郁、热共存,治疗上以玉液汤方为主益气养阴,合柴胡、山萸肉、白芍、青蒿、连翘疏肝、柔肝、清肝,共奏调肝之效。配蛇莓一可散经脉血络之瘀血,二可清热凉血,用治皮疹疮疡,又可祛风,令“血行风自灭”,瘙痒自止。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症、脂肪肝病史,予清半夏、决明子祛痰化浊降脂,亦体现于秀辰教授辨病论治的思想。2诊时患者乏力、口干、口苦、皮疹瘙痒等症状改善,治疗思路得当,仍觉双足发凉,考虑消渴日久损及筋脉、血络,肢体关节气血不荣,加之气虚、气郁相兼导致瘀血阻络,阳气不得宣通,温煦失司,则觉双足发凉,故加莪术、三棱、乳香、没药,增益活血化瘀之力,山萸肉增量以补肝调肝,诸药并用,取张锡纯“健运汤”“曲直汤”之义,令人身之气血壮旺流行,阳气通达四末,同时可进一步预防因气血郁滞而导致的肢体痹痛。另配怀牛膝补益肝肾,引气血及诸药下行。3诊时患者足凉改善,但见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且脉象滑而略数,考虑患者消渴日久,本属阴分虚损,故配张锡纯治小便不利而致水肿之“济阴汤”,以熟地黄、龟甲滋养阴液,地肤子导水饮下行,诸药并用,令阴分足而阳分得以宣通,小便通利而水肿得以消退。

5 结 语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优势。于秀辰宗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关于消渴病的论述,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在于诸劳虚损,病久反复,调治失宜,致阴亏气耗,消渴乃生。标实为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而致气机郁滞,又气虚则血行无力,气滞则血运滞涩,故而瘀血内生,贯穿始终。治疗上于秀辰教授主张益气养阴,调肝,活血化瘀,标本兼顾,令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疏而不亢,通而不伐。此外,于秀辰教授认为还应注重患者日常生活的情志调节与自我管理,倡导药、调并重,协同奏效。

猜你喜欢

山萸情志气血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山萸肉表面泛霜和发霉的鉴别
A Brief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8 种炮制方法对山茱萸脂溶性成分的影响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