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
2022-03-03王琨
王 琨
(银川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银川 750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节能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到严格执行技术措施,忽略了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从而影响了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造和完善。在建设项目中,要严格执行各种施工工艺,同时要注意减少建筑能源消耗的措施。
1 “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行业的成长步伐也在不断加速,而建筑行业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但建材行业在持续的成长中难以避免的资源浪费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资源能量的耗尽不仅会导致整个国家资源效益大打折扣,对整个行业的长期伤害更是不可估量。
另外,由于中国目前的资源短缺程度较大,许多关键的原料和器件都是依赖进口,因而在实际情况下,对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和损耗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对各种物资与设施进行合理的利用,防止对工程的后续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城市建筑的长远开发和效益,必须有效、合理、最大程度地使用各种建设资金;关键要强化建设,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俭意识。
在城市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注重对资源的浪费,减少资源的浪费,并通过自己的监督和管理来改变这种浪费,从而实现长期的发展。
2 “节能降耗”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节能降耗意识不足
目前,部分公司仍然面临着技术综合水平低下、资源配置不当、经营模式粗放的情况,所以必须增强建筑施工人员特别是建设单位主要领导对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对节能降耗认识提高至国家战略高度,而切实有效的行动则应当落实在单位领导人和每一个单位职工对环境资源节约减碳的思想认识相一致的基础上。
但现实状况是,目前的许多机构和公司并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对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浪费现象并不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仅仅着眼于对施工质量的改善,节约方法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政策也并未被贯彻落实,更不用说人们关注的更为细微的资源浪费问题,如果技术的使用成效并不显著,将会阻碍城市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节能降耗责任落实不到位
我国的建筑业,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人才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由于国家还处在发展的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导致了建筑行业的管理体制的缺陷,导致了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此外,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能源、材料浪费现象,实行监督管理不力,缺乏有效的制约。
2.3 节能降耗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被应用到了建筑领域,它们具有低能耗、低环境影响、高效率的特点。同时,也有一些建筑公司,因为新设备的价格太高,对旧设备的淘汰机制不完善,以及在城市建设中使用国家禁止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设备,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能源和材料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对工程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2.4 节能技术的落后
一些企业的管理队伍、领导小组,为了节约资金,不能对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最终,企业的运营效率将不利于个人、企业、社会的和谐发展。
3 “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
3.1 降低屋顶能耗的技术
比如,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隔绝太阳辐射所带来的热量,降低日光直接照射到房子上,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屋面保护可以采用架空屋面、种植屋面、新型屋面等多种形式来覆盖屋面,达到遮阳、保温、节能等目的。另外,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或转化一部分的太阳能,美化屋顶的环境,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技术手段。除此之外,使用具有相对高的日照反射率的屋面,即在建筑中增加了屋面的日射反射率,从而降低了屋面对太阳能的吸收,实现了节约能源。
3.2 降低墙体能耗的技术
目前,墙体的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加墙体的热阻来达到。住宅建筑墙体在节能施工时,应在外墙和内墙上铺设具有高热阻的隔热材料,以减少能耗。在建筑外墙的节能施工中,粘贴、喷涂、喷涂是三种施工技术。为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外墙在进行节能改造时要注意:
(1)在进行保温工程前,要注意墙面的平整度,以便将保温材料与墙体紧密结合。所以,在铺设墙体前进行墙体平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2)在铺设保温材料之前,要先将墙体平整,然后再进行节能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在铺设保温材料前,必须在墙面上铺设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第四,保温材料铺设完毕后,需要增加相应的紧固设备,以保证保温材料在墙面上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3 降低门窗能耗的技术
门窗安装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外墙的节能效果,所以要达到整个建筑的节能进程,就需要重视门窗的安装技巧。在门窗安装技术的实施中,最基础的一步就是正确的选择门窗,通常来讲塑料单框双玻璃门窗的热产率要比塑料门窗和木门的热产率高出很多,从热产率的角度来看,塑料单框双玻璃门窗的热产率要比塑料门窗和木门的高,所以从传热系数上来说,塑料单框双层玻璃门窗更适用于建筑节能的施工。在选择好门窗后,安装方式也会对其节能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门窗安装时,应注意各部件之间是否有密封条,同时要重视推拉窗与导轨间的密封性。因此,为了节约能源,在门窗的建造过程中,可以适当选用双层空心玻璃或优质玻璃。但如果采用空心玻璃,就会造成室内的热量不能及时地向外扩散。可以在空心玻璃外另加一层钢化玻璃,其原理是,钢化玻璃可以透过其表面的纹理将太阳光阻挡在室内。
3.4 降低地面能耗的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地源热泵是一种以地表浅层地热资源(一般深度在400m 以下)为冷热源,实现热量转化。地表浅层地热资源是指地表土壤、地下水、河流、湖泊吸收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一种低温热能。表层的浅层是一个大型太阳能集热器,它能吸收47%的太阳能,超过人类一年所能使用的能源总量的500多倍。没有地域、资源的限制,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可再生的能量,几乎可以在表层的浅层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让地能变成了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吸收建筑物的热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平衡。在此基础上,采用了节能环保的施工工艺,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在建筑对象中,为了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必须采用地源热泵施工工艺,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5 太阳能技术
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它们均属自然、无公害,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首选能源。要使这种新的能源得到高效使用,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这种新能源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储存起来,只需要将其转化为电能,就可以为人类提供充足的电能。因此,在世界各地的城市建设中,都采用了大量的太阳能,同时它的热能也非常强大,可以将太阳能技术用于建筑中。虽然这种新能源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在冬天的时候,太阳能肯定会受到天气的影响,特别在北方更是如此。所以在北方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必须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提高人们对建筑的使用要求。
4 建筑工程“节能降耗”的发展
4.1 建立健全组织,落实具体责任
为了让建筑的节能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节能管理体系,将所有的能源和能源的使用都纳入到自己的职责之中,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节约的工作当中,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另外,还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以及建筑企业的能耗管理,来制定一套科学的节能管理体系,并且要对整个项目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证能源的利用率。
为加强对建筑施工节能工作的管理与领导,使有限的能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积极、高效地进行节能工作,建筑工地应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运用职务权限实行责任制,将责任划分到各个部门,使各部门的负责人分工明确,从而有效地促进节能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加强组织建设,要通过完善的制度和规章,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精益求精,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督,充分发挥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功能,为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充分利用资源
建筑工程的能耗和资源是巨大的,应该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节省能源资源。第一,实现了原料的节省。在建筑工程中,采用环保的混凝土,降低水泥用量;达到回收再利用,对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碎渣等进行综合利用;以高科技为重点,运用高科技连接,焊接,使节材效果更加显著。第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为了节省水资源,应先在施工场地设置低流量排水装置,并采用节水型装置。再次,针对天然水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建立雨水井,收集雨水,收集污水,收集再生,绿化,降尘。最后,对施工现场的所有通水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出现跑水、冒水、漏水现象。在电力设施方面,应选用高能源设备,并大力推广节能电器;及时维护机器设备,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防止设备故障导致的能量资源浪费。
每个建筑公司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资源和污染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技术被应用到城市的建设中,它们都是无污染、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能源。虽然新能源投入的过程中,造价也不容忽视,但它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综合来看,其经济效益十分优越,不失为最佳选择。比如太阳能电池板,该设备可以有效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4.3 加强节能降耗宣传
(1)要大力宣传我国目前的能源短缺状况,并将其推广到国家的国力建设中,增强民众对能源的认识,从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要加大对能源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使之真正实现依法行政。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新的建筑施工技术的支持将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同时,发展节能型建筑还可以减少污染,对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对建筑市场的需要,使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