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非遗传承的困境和突破思路*

2022-03-03徐铮铮

陶瓷 2022年11期
关键词:遗传文化遗产陶瓷

徐铮铮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重庆 400067)

陶瓷作为中国手工艺品的代表,成器精美,历史悠久。我国的传统瓷器制作工艺技术领先欧洲1 500余年,在17~18世纪的荷兰代尔夫特陶、德国麦森窑、法国塞弗尔窑等均掀起过以“中国样式”为基础的对中国陶瓷的模仿和生产。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其丰富的文化性、审美性、技术性足以泽被后世。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将“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地位之后,陶瓷非遗传承从各种组织机构的建立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以及对非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上都得到了推进。但与此同时,传承仍面临人力、财力、物力以及路径方式的问题。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文化遗产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的概念[1]。但它自身又不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2],其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具体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隐藏着各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并且随着时代更迭使其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内容,激发人们对本民族文化强烈的认同感,以此来增加文化的多样性。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包括技艺之间的口耳相传、各类文化表演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和体验,还有各种社会实践、各种节日活动,甚至包含宇宙和自然界相关的科学知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等。而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人的大力弘扬与传承,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以人为核心,将人作为文化传承的后备力量,将人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陶瓷非遗传承的顺利进行更需要专业陶瓷手工艺人的精心准备,将陶瓷制作工艺完美地呈现在大众眼前,使得陶瓷非遗文化能够继续延续,并以此来唤醒人们对于陶瓷所蕴含的非遗文化的深入探讨。

以宋代为例,瓷器的生产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八大瓷系,极大地提高了瓷器生产的社会效能。烧造工艺继承了前代的匣钵烧造,发展出了覆烧、支烧以提高烧成率和烧造效果;釉面工艺继承了前代的石灰釉的青釉、黑、白釉等,还发展出了石灰碱釉,厚重的青釉运用在官窑和龙泉窑,乳浊的铜红釉成就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窑,以釉色结合造型追求产品的审美多样性。而在工艺背后,瓷器风貌的发展演进是平民化的使用和观赏化的陈设的两条路径。官方主流的定窑、汝窑、官窑的制作设计背后,造型的仿古与优美、装饰的色釉一致、色彩的朴素宁静、质地的无暇如玉实际是宋代崇尚理学,追求艺术上的内蕴淡雅,朴素无华的表现。甚至宋徽宗将烧制如玉釉质的青瓷看成一件“功定治成,礼可以兴”的重要事件。如此体现着社会经济、文化特征、技术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定会以特殊方式进入现代社会,继续延续并与现代文化兼容与叠加。

2 陶瓷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

2.1 有益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陶瓷在我国古代就享有极高的盛誉,唐代三彩销往亚洲各地影响到日本奈良三彩的形成,元明清时期青花瓷器更是风靡天下,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交流与传播。从颜色釉到彩绘瓷器再到各类瓷器制品,瓷器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陶瓷生产的生生不息归功于好几十代人的心血和努力,“瓷都”景德镇由一个山区小镇发展为举世闻名的城镇就是其中典型[3]。清代唐英所著“陶冶图说”记录了烧造陶瓷的20个复杂程序,其中包括“祀神酬愿”。陶瓷技艺的传承不仅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是对火的崇拜,对人工自然的敬畏。古代的制陶方法凭借着工匠们多年的经验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才流传给如今完美绝伦的手工艺。陶瓷非遗的传承,即是对工艺的延续,更是对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的发展保护。

2.2 有助于发挥文化的多样性

陶瓷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工艺史、文化史,也是一部生活史,对历史的书写与挖掘,实际是对本民族历史的认同与文化的自信。一件瓷器本身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人文性等多种读解,在材料使用、工艺方式、使用目的、审美取向等各方面皆有不同。通过在博物馆中陈设陶瓷制品,解说陶瓷文明的产生以及发展历程,举行陶瓷专题展览会等方式唤醒尘封已久的关于陶瓷文明的深刻记忆。通过各类文化交流会的深入探讨拓展关于陶瓷非遗的传承的概念,从工艺传承、礼仪制度、生活使用和民间仪式活动等多方面探讨陶瓷文化的多样性,将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民族文化及基本精神。

2.3 有利于培养一定数量的陶瓷专业人才

陶瓷非遗的传承是通过具体的人,也需要具体的人(新一代的传承者)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其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使复杂的陶瓷技艺才能延续流芳百世的陶瓷文明。诸如瓷器中所体现的“天地万物皆以用为本”、“中和之美”、“材美工巧”等思想内涵的体认与传承,只有通过培养一定数量的陶瓷专业优秀人才,壮大陶瓷非遗传承人员的队伍,让大量青年力量进入行业,才能使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继而在发展中前行。

3 目前陶瓷非遗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的缺乏

陶瓷工艺作为工序繁琐且复杂的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采用文字或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是不够的,更需要进行专门人才的培养。目前承担陶瓷非遗传承的人员大多是年纪较大的老人[4],仍然坚守在文明传承的第一线。由于生计与就业、投入与产出等原因,陶瓷手艺的传承后继无人。据调查,高校学生因为传统手工艺品耗费时间较久且难度大,从中能够赚取的经济效益薄弱,且传统陶瓷作坊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也濒临倒闭,使得就业难度加大。加之很多学生对于陶瓷非遗传承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而不愿意选报陶瓷专业,使得陶瓷非遗中“传承人”的传承成为难点。

3.2 创新的缺失

由于传统陶瓷工艺传承基本是家族式的代代相传,每个家族的工艺、雕刻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且花纹图案的展示也都是固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性,使得陶瓷工艺的发展进程缓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花纹图案的传播渠道变多,但传统制陶艺人的年纪较大,对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从而导致陶瓷绘画创新进程缓慢[5]。创新的缺失使得传承缺乏活力。

3.3 保护机制的不足

虽然国家加强了对非遗产品的申报,但对非遗产品的保护力度较弱,使得非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陶瓷新产品的萌芽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酝酿,但一个新的陶瓷制品出现后会迅速出现大量的仿制品,从而使得市场秩序混乱不堪。产品原创保护的不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制约了创新的积极性。

4 陶瓷非遗传承的思路

4.1 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当前陶瓷非遗传承艺人老龄化现象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国家和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为陶瓷非遗传承之路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

(1)建设一支高水平陶瓷专业教师团队,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和建设力度,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化技能的培训与孵化。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人才实训基地,聘请优秀专家进行座谈,宣传陶瓷非遗传承所带来的文明价值以及交流与多样化的培育,以此加强对陶瓷非遗传承重要性的积极研究,并将此类消息再散播,从而激起学生对于陶瓷非遗文化强烈的关注,积极投身于陶瓷文化的建设之中。

(2)传统手工艺人深入学生日常生活,手把手地教授学生制陶工艺,让学生亲身感受陶瓷文明给心灵所带来的极大震撼与美的体验。聘请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人进入课堂,给学生传授制陶技艺的相关技巧与实践指导,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习成效。同时,学校应加强学生对于陶瓷文明创新性的研究与实践,深入挖掘优秀的年轻陶瓷技艺选手,加大对其的培养,以此来壮大专业人才队伍,提升队伍的整体质量与水平。企业也应借此机会不断吸纳有关专业人才,提高陶瓷企业的知名度,促使文明在国际间的有效传播与发展。

4.2 活用博物馆

陶瓷非遗传承应该加强博物馆的作用,利用博物馆的“广博性”、“实物性”和“直观性”,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展示瓷器非遗魅力。除传统的展示、讲解、研讨外,可以利用陶瓷工艺独特的手工特性所赋予的参与性的潜力,开展体验式陶艺活动。结合场地和陶艺流程,设置手工捏塑、泥条盘筑、轮制拉坯及釉上彩绘、釉下彩绘等各类体验活动,让大众更真实的体验到陶瓷手工活动的技术性过程,加深其对于陶瓷文明的理解程度,从而加大对陶瓷非遗传承的宣传。

4.3 挖掘数字化潜力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介平台和传播方式为陶瓷非遗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传统手工艺人可以借助媒体平台让观众看到精美绝伦的传统手工陶瓷制品,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记录陶瓷制作的全过程[6],以此打破传统陶瓷技艺垄断,为陶瓷非遗传承增加奇辉异彩。正如景德镇陶瓷大学传统雕塑系主任邵长宗所说“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文化价值既体现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上,也体现在制作过程和工艺历史等背后的故事里。视频相比图文能更好地呈现这些信息。”各大网络媒体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撰写关于陶瓷非遗的有关内容,并在合适的时间报道,“传播结合传承”可以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陶瓷非遗传承背后所具有的重大文化价值,并积极投身于实践中去。

4.4 生产高端奢侈品

作为非遗的陶瓷手工艺需要在生产中延续,只有这种延续才是活的延续,传承才是活态传承。陶瓷的非遗、继承与发展需要资金和市场,强调手工、精美、有趣味、高技艺、愉快和风险之美的陶瓷手工创作可以瞄准奢侈品市场,为有钱又有鉴赏力的消费阶层提供工业设计美学之外的美学选择——以技艺的性质强调设计的文化渊源以及高质量的制造。这是消费社会的一种文化包装策略,它采用营销策略将陶瓷手工艺转换成文化货币,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5 结语

目前,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深化,而陶瓷作为延续千年的古典文明自然也要注重保护与传承,使中华文明能够持续保持其固有的生机与活力。而目前陶瓷非遗传承路途任重而道远,需要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才能使其青春永驻,促使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以带给陶瓷文明新的生机与发展契机,使其能够在新时代得到大众的喜爱与欣赏,提高陶瓷本身所含有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遗传文化遗产陶瓷
非遗传承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活态文化
陶瓷艺术作品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