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作用、挑战与对策

2022-03-03陈静文

湖湘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全过程民主数字化

陈静文,张 健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追求和探索民主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推陈出新所形成的重大理念。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既符合中国国情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又充分表达了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它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1]260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新兴的数字技术。新兴数字技术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路径的深度耦合,既能充分发挥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优势,着力增强其优势放大、叠加、倍增的功能,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开拓新路径和新模式,又能够有效地规范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应用,让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效果更优。

一、数字化技术优势助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作用

数字化建设与发展正在助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与理念更科学有效地转化为制度安排与民主实践,并赋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多元的发展路径,在发展中充分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具有的自觉性、彻底性、革命性[3]。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4]。数字化技术以其内在的路径交互、资源整合、全景实时等功能优势,更好地发挥了其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主体参与扩大、社会合力集聚、权力监督增效的作用,从而最终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1]261,确保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

(一)数字技术拓宽交互路径,促进民主参与不断扩大

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能丰富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实践的交互路径,从而提升参与的广泛性,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了直接民主的发展。“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1]259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政治参与尤为重要。随着数移动端、融媒体和云技术的发展,数字平台逐渐成为了群众日常生活交往以及关注政治政策的重要渠道。“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较2020年12月提升2.6个百分点。”[5]原本需要在线下才能讨论、协商甚至决策的事,不再受时空的限制,逐渐转移到线上进行,“技术会放大普通公民的政治表达。”[6]人民群众将会更加方便地参与政策的沟通和讨论,更多的政策对象、专家学者、人民团体或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人大、政协、各基层组织等将更加有效地开展民主实践。同时数字平台能够维持全天候不间断的运转,并且只要不断的扩容和定时的维修,数字平台所建构起来的民主实践空间将能够不间断地进行开放。人民群众不仅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充分讨论,还能随时随地了解重大政策的发布和实施情况,进行多维度、多视角分析,对政策的实施与影响进行实时的反馈。这样全方位地了解和监督间接民主过程,促进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优势效能的统一。

(二)数字技术促进资源整合,形成强大社会合力

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能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增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1]258首先,不论是移动端、融媒体等多渠道发展,还是微博、抖音等多平台的发展,都增强了群众分享与表达的意愿。数字技术通过强大的数据收集、计算、分析功能,能够迅速收集到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以及需求,从而丰富民主的议题。其次,数字赋能具有数字化引导和聚拢效应,大数据能够跳出线下的一些身份壁垒,快速地将不同需求的群众指引到目标相同的群体中,如它能将零散的话语表达通过“关键词”进行分类或者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来进行指引,将分散个体聚集。特别是弱势群体或者亚文化群体,他们以此汇聚为更加响亮的“声音”,保证其心声能被及时倾听。这就促进民主实践中主体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形成统一的意识与决策。随着算法的逐渐精进,智能化的手段与庞大的数据相结合,让民主过程与形成的结果更加透明与直观,更具有说服力。并且还可以通过分析、建模,将民意表达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来减少人工的误差,增强其科学性与可信度。最后,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便捷、扁平、智能的优势实现民主程序中的信息交互,实现数据的联通共享和高效集成,为民主实践提供强大的数据流,从而实现对民主主体资源的最大优化整合,更好地促进过程民主与结果民主相统一。

(三)数字技术保持实时全景,促进民主监督规范增效

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增强其公开透明性,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一方面,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信息+计算+制度”的融合。在民主实践中,如果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超强的计算分析以及制度的规范,那么权力的运行基本轨迹就将会实时地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数据的“泛在性”、“即时性”能够让人民群众实时地通过网络了解最新民主实践过程和成果,最大限度地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例如数字信息化让信息能够24小时实时更新,甚至有的选举和协商都在“直播状态”下进行。另一方面,超强的计算分析和建模能力能够有效地预测和警示未来的发展趋势点。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来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其前提必然是信息的公开。不论是普通群众还是专家学者或是基层官员都需要先了解政策相关的信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了解实施情况与进度。只有保障信息足够的公开透明,不同的群体才能够以此为依据,达成一个科学、真实的社会共识。因此,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监督民主的有效运行,促进人民权利的行使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使得程序民主与结果民主相统一。

二、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面临的新挑战

新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尽管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并且其具有强劲的动力,是激发创新的温床,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数字技术就能够顺利地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耦合。由于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进入起步阶段,其快速变革的数字技术、海量的数据、数据安全保障等问题也给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数字异化妨碍数字化的巨大动能效应

数字技术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裹挟了人的生活,数字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之间交往的中介,从而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政治参与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人们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大部分主要通过数字平台、移动客户端、数字应用程序来实现。一种新的“异化”即人的数字异化初现端倪,如若不及时规范,当人为数字网络社会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同时,人非但不能够从中获得福祉,反而受自己所创造的数据奴役。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人除了现实生活的“人”,还形成了一个数字网络中由各项数据所描述而成的“数字人”。人的数字异化使得在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现实中的人被数字处理器和所谓的“算法”简单地解构,并被大量的碎片化数据所替代。但是数据并不能充分代表人,它不能拥有“人性”。首先数据的收集是碎片化的整合,它得出的结果取决于采用何种“算法”。这样往往在了解民意时,容易被不同的“算法”或者“分析”而造成误解,形成一些“虚假”的人民需求,造成出台政策并不接地气。其次,人的数字异化容易被“美化”。人们总是自觉地追求完美,而“数字人”让变美变得更加的容易。就如同照片能够“一键美颜”,人在构建自身的数字形象时只需要找到合适的标签或者数字优化技术就能够创造一个虚假但是完美的“人”。这种“美化”倾向,在民主实践中,极其容易引诱或者蒙蔽人民群众,容易产生偏差。例如在民主选举中,人民群众通过视频、直播等数字渠道来了解候选人,看似加深了解,实则更容易被蒙蔽,因为选民只能看到候选人希望让人看到的一面。最后,人的数字异化会造成部分人的遗漏。人的数字异化使得人已经被数字所代表了“除非我们被数据化,否则我们将丧失存在的意义”[7]。一些并没有走进数字生活的群体,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将很难被接受和采纳。如一些老年人群体,他们可能并不太善用数字手段,那么他们的需求将很难被“聚合”从而被“更重要”的事情所淹没,甚至有些群体还将被遗漏,这使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人民性”被削弱。

(二)数字鸿沟阻碍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发展

数字技术高效的社会整合力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特点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数字技术与设施设备的差异,我国依然有将近4亿人没有联网生活,这就产生了民主中新的分化即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极大的阻碍了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造成了民主实践中人民权益保障的不公平。数字鸿沟主要产生于设施设备、技能、思维三个层次的差异。在设施设备方面,由于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偏远地区数字化设施设备无法普及或及时的更新换代。在技能操作方面,现如今的数字技术操作远没有达到能够满足各种差异化需求的条件,数字技术相关方面的科普和技能学习对于底层民众来说仍然不太容易,甚至对个别群体并不友好,比如老年人群体以及残障人士等。在思维转化方面,数字化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思维与认知的转化,以及人民群众数字素养的提升等。人民群众能否意识到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并且投身其中,其实是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非常关键的一点。只有人民群众的数字素养整体得到提升,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够实现最大的效能。否则,即使是搭建了平台,完善了制度,人民群众没有参与的意愿或没有严肃的态度,那么数字赋能也就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数字鸿沟也将越来越大。

(三)数字乱象扰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数字在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数据的安全保障是关键。数据是指人们使用数字产品、数字渠道所留下的信息痕迹。当人们越来越依赖数字媒体或平台来获取消息,人们就越容易被数字所操控。这些海量的数据一旦被资本所控制将会形成数字乱象,这将会极大地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发展。美国学者罗伯特·麦克切斯内(Robert McChesney)指出资本家能通过足量的大众数据来对公民的政治立场、偏好和倾向等施加影响[8]。比如现今的一些头部社交平台日活跃用户都达到5亿以上,其具有强大的“引流”作用。这些平台能够同时段给如此庞大的人群推送消息来引起群体的关注,甚至能够做到通过操控大量虚拟用户来给人们制造假象,进行认知上的诱导。人们或许认为自己能在这些平台进行个性的表达,但是却不曾意识到这些行为也都是被数据分析的结果,甚至实际上用户的每一个网络民主行为都将只是精心数字策划结果的。如果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护而被资本家随意使用,那么最终人民群体将会丧失理性的自主判断能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将会受到冲击,甚至整个国家的政治安全都存在着重大风险。

三、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化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4]目前,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发挥其内在优势和作用,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9],必须准确把握数字技术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耦合逻辑,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体效能,从制度引领、平台搭建、法律规范、新型基建、基层民主等方面采取更精准、有效和实用的优化策略。

(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引领数字赋能的发展方向

制度是人主动建立起来的规则,制度是具有阶级性的,它代表和维护的是不同阶级的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追求民主的火光照亮中国大地的伟大创造与经验结晶。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全过程人民民主带来活力的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具备的完整的制度程序也引领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数字技术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结合的过程中,要坚持用制度建设来引领和规制数字赋能的发展方向,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见解。制度引领的核心与根本保证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以其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来“撕破”数字乱象,为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原则及方向。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能有效地弥补数字缺乏“人情味”的这个缺陷。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其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赋能的综合集成、协同共享、正确高效的优势,形成自上而下的数字化民主实践协同工作模式。例如中国“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中首次“网络问计”就收到了逾百万条的建议。制度建设的展开就是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等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与数字技术相融合。数字赋能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的路径在于与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基层人民群众等工作流程相结合中推进数字技术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流程转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等一系列个体智慧的运用,使得数据价值得以提升,实现个体智慧与数字技术协同。

(二)搭建数字一体化民主实践平台,缩小数字鸿沟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目标,就必须积极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数字一体化实践平台。以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心,构建起稳定、高效、智能、安全、开放的数字一体化民主实践平台,贯通条块数据链,全方位融入整体智治,全要素归集数据资源,全链条打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环节。首先,数字一体化治理平台应充分发挥数字连接功能,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一体化和数字化,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中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通过平台“串联”起来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一条链”。通过完善定位系统与智能系统等数字技术实现以基层社区为终端再向上逐级贯通,这样才能够扩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商谈、问策,让人民群众不仅能参与投票选举,还能够深度参与到民主实践的各个环节,有效实现聚民心集民智解民忧。其次,该平台需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资源聚集与交互作用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所涉及的全部领域分类归纳并相互连接,就如同将所有孤立的点连接成面,形成了一张能够无限延伸全面覆盖的网。这就需要破除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组建数据共享机制,形成“数据共享开放一体化”,构建共享大数据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数据循环利用的协同模式。加强基础域建设,扩大公共数据按需归集和管理范围,实现全领域数据高质量供给。同时,注重数据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形成良好的数字化民主实践生态。最后,还需要注意数字一体化民主实践平台的技术构架、标准规范、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建成平台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使得数据资源实现高效率配置,全面支撑起全领域、全主体、全周期数字化需求。整个一体化平台都须明确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监测、评估、反馈来促进平台的不断优化,性能的提升。

(三)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数据安全新问题

加快完善数字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良法促善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字技术所依赖的数据归为重要的生产要素。2021年9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确立了数据安全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制度。数字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除了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也需要进行管理与规范。否则资本的逐利性不会放过任何将利益最大化的路径与手段,如果仅仅只是对数据安全进行维护,数字造假、数字乱象、信息窃取等将随着技术的更新以更多的形式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够更好地规范数据资源在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的制度,不仅数字经济不能健康发展,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也将减少甚至出现负能。因此我国法律法规治理体系在做好顶层设计的情况下,增加其灵活性,使其能够根据数字化的发展形势与需要,及时地调整完善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更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良好生态。同时,在民主实践的全过程中,为了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很多数字平台都设置了发言实名制,甚至包含个人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因此各机构和团体都掌握了大量的个人数据。202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个人的信息有了保护屏障。但是,由于现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流出能够在数字空间中以各种渠道实现。例如,在应用市场的APP下载中,不良的开发商只要设置一些模糊不清的条款或程序就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获取数据用于非法交易。因此,必须通过立法和法治体系的完善与执法机关的严格执行来保护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地方人大也能通过完善当地相关规范条例来填补地方的差异性,如上海根据《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结合地方出现的一些公众场合图像采集问题以及生物识别信息问题,颁布了《上海市数据条例》。

(四)大力发展数字基建,实现数字网络全覆盖

大力发展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打牢坚实的基础。2022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10]在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因数字技术和资源配置而产生的不平等问题是民主实践中的重大阻碍。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能否发挥最大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群众是否都能够有渠道参与数字平台的民主实践。现今,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乡村的“通网通路通电”给普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均衡程度依然很大。要统筹发展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超前发展与兜底保障;加强公共数字一体化治理平台普及建设,确保每个社区都能给居民提供24小时的民主实践数字化参与平台;加快5G基站、宽带基础网络、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的发展,实现互通共享联动的发展模式。基于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居民的不同需求特点,层层分类,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逐步实现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人民是开展民主实践与数字基础设施设备使用的双重主体,因此,人民群众数字化思维与数字技术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进行数字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派社会工作者进行老年群体的民主关怀。

(五)建设智慧民主社区,实行基层民主管理数字化、网络化

为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执政理念,党和国家越来越注重基层组织的完善,逐渐开始将更多的资源下沉到基层,形成了将社会治理和服务的重心下移的趋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11]。社区既是与基层党组织、政府进行沟通互动的重要参与单元,也是人民群众之间进行民主实践的重要基层组织。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要线上线下双重结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覆盖,促进直接民主的深入发展,激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活力与创新能力。针对基层治理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民主社区,开展以数字网格化为基础的基层民主治理是当下发展的新趋势。在疫情防控期间,网格化治理就有了新的实践,如社区“网群”的建立、社区人口的管理,以及社区的志愿者、党员的队伍建设都初步搭建完成。这使得原本逐渐疏离的社区居民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数字平台如微信社群、腾讯会议的合理运用也给社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线上交流沟通平台。但是,这种数字化的平台搭建还缺少规范,常常因为人数限制、消息繁杂、管理不规范等导致不能继续形成良好的民意交流平台。而智慧民主社区中智能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弥合数字赋能中数字鸿沟、数字发展不平衡等缺口,弥补社区部分居民设施设备不足、数字技能薄弱的问题,最大程度上地促进居民参与数字化的民主平台讨论、商谈的积极性。智慧民主社区的还应承担起社区居民的政策讲解与宣传、数字化相关的科普培训以及老龄化群体的技术服务等使得居民的政治素养能够不断地提升、数字技能不断跟进、民主意识不断觉醒,为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最具活力、创新力、凝聚力的基层民主管理格局。

猜你喜欢

全过程民主数字化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数字化制胜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