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2-03-03杨威
杨 威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宝库”,它能够孕育生命,供给人类所需,并且联通世界。无论何时,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均离不开海洋、不能不依靠海洋,这在当今世界所处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尤其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1]的必然趋势,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念,从而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新时代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旨在更好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体系。这不仅能够增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效应,更为解决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人-海矛盾、破解人-海关系危机,建立合作共赢的世界海洋新秩序奠定了基础。
一、新时代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面对后疫情时代世界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局势,面对世界愈发突出的人-海矛盾和海洋生态问题,尤其需要在新时代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以增进世界人民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这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的海洋文化软实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亦可为国际社会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是对马恩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在全球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下的主动选择。
(一)理论逻辑: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中合作共进的海洋发展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马克思认为,所谓“社会共同体”,是表现一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社会组织形式,即“劳动主体所组成的共同体,以及以此共同体为基础的所有制,归根到底归结为劳动主体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而和该阶段相适应的是劳动主体相互间的一定关系”[2]。因此,社会共同体也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共同体的本质也发生了改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评价为“虚幻的共同体”[3]536。纵览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都是与海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资本积累、海上殖民、产品倾销、文化输出等都离不开海洋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为了深入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指明全人类解放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对海洋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指出:“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3]562可见,海洋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丰富的物资和巨额财富,同时也加速了世界范围内商品的流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这一现象逐步加深了西方资本主义强权国家以海洋贸易为借口对其他国家所进行的政治欺压、经济倾销与文化压迫,进而造成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更加失调,世界海洋治理秩序逐渐失衡。对此,恩格斯进一步总结道:“航海业确确实实是资产阶级的行业。”[4]由此可见,资产阶级在占据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所遵循的海洋治理理念和发展方式,是具有尖锐矛盾、且无法代表社会所有成员共同利益、阻碍全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必将走向灭亡的“虚幻”产物。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真正的共同体应该是能克服自身缺陷、代表成员共同利益,促使生产力极大发展,并且使人在共同体的联合中获得自由与发展的社会形态,即“自由人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为目标的联合体。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逐步完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使各“原始封闭状态”的民族在新的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不同于一个国家的现象”[3]540,即打破壁垒,在多元交流中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而如果将其置于当今世界海洋发展的语境中,就是要以海洋为联结,加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力,最大程度地获得世界人民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进而切实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二)实践逻辑:改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必然趋势和正确抉择
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是在当今海洋问题日趋凸显、全球海洋治理迫在眉睫的重要时刻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与国家综合实力的主动选择。首先,是我国基于世界局势的现实考量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然。海洋广袤无边、互联互通的自然特征,使得世界各国之间关于海洋资源、海洋技术、领海主权等方面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日俄北方四岛归属权之争、海洋捕鲸之争、美国对纳瓦萨岛、塞拉尼亚滩和新浅滩的鸟粪岛海洋资源之争,以及西方强权国家设置海洋科技壁垒等皆是海洋权益之争的实例。尤其是在西方海洋治理观频遭国际社会质疑与指责,西方大国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冷战思维重新抬头的当下,各国面对的风险挑战交织叠加,海洋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频现,进而使国际海洋管理秩序逐渐失衡。因此,在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真正的共同体”的道路上,世界各国必须管控分歧,共同维护海洋合法权益,以构建可靠、牢固的蓝色伙伴关系,切合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其次,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海洋事业经过多年发展,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自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后,我国在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生态、海洋安全等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譬如,对我国海洋资源的利用仍不够充分,海洋产业开发建设尚不够全面,海洋经济质量不够集约高效,海洋综合治理能力不够成熟,海洋沟通交流手段较为单一等现实问题,无疑阻碍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而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既展现了我国在海洋治理、海洋发展中的政治态度与价值导向,也有助于进一步彰显我国在全球海洋发展中的大国担当。最后,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是当前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现实要求。纵观全球,进军海洋业已成为各国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力,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聚焦于海洋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和海洋经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广阔前景中。然而,由于一些国家对海洋的无序开发,致使海洋生态问题日益凸显,过度捕捞、白色污染、滥投滥采等都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降低了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因此,上述种种现实问题要求人类必须要以共同体思维来治理海洋这一人类的共同家园,并将海洋视为我们生存生活的“共同体”,从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系统,以促进海洋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而这正是增进海洋命运共同体价值认同的目标和初衷之所在。
二、新时代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研究论题剖析
新时代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既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传播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实现世界和谐发展和促进世界安定与繁荣的大势所趋。同时,对于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维持世界海洋安全秩序和维系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伙伴关系,以及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家园,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仍存在内容传达力不强、辐射范围不广、信度和效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为主题在CNKI和web of science中进行检索,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研究,大多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生态”等为主题的研究,而真正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待提高。且已有成果大多是围绕对海洋命运共同体进行价值解读、路径建构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反映的是研究者对海洋命运共同体意涵的解读及阐释,缺乏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专门研究,更少涉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研究逻辑,且未形成基于大量考察数据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具体而言:在“发现对外传播问题”方面,尽管当前有学者以不同背景、不同视角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对其对外传播问题的本质及对外传播各要素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把握不足,对问题的研究深度及广度尚有待加强;在“研究对外传播问题”方面,诸多学者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其对外传播问题的研究则较为欠缺,因而呈现出多应然推断、少实证研究的状况;在“解决对外传播问题”方面,缺少微观实证研究,一些研究往往根据既定理论对研究成果进行宏观概括,多侧重于他律性研究,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众所周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由我国率先提出,并加以倡导、推广和传播。但与此前提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比,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尚缺乏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辐射范围的深度考察,仅将其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二级分类”或是在海洋治理范畴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应用,并未将其作为对外传播的对象予以探讨和运用。譬如,在网络搜索引擎“百度”中,在2021.5.1-2022.4.30的搜索时间节点内,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为搜索主题,共获得440条结果,但在这些结果中抓取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为文章标题的关键词却显示为0。将搜索时间扩大为“不限”后,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为主题的结果共有488,000个(截至2022-04-30),但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为标题的搜索结果仍旧为0。同样,在CNKI中搜索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篇名的论文结果也显示为0。通过在网页中抓取相关性前10的文章以“微词云”进行分析,可得出在前20位高频关键词中并没有出现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相关内容,也未出现关于“构建”“创新”“路径”等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路径息息相关的关键词汇,其关键词主要体现为“文化”“外交”“经济”等。可见,学界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实践的研究,无论是深度抑或是力度均有待进一步加强,且对外传播实践的范围尚须进一步拓展。
当前,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及海洋治理问题,人类已经意识到必须抛弃以其他民族和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孤狼”式的发展模式,而是应将人与自然置于同一视域中,整体性地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唯有正确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解决海洋争端,进而携手保护海洋资源,而这也正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显然,现今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尤其在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中,尚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第一,对外传播的传达水平不高。对外传播的传达水平是指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过程中,对其传递内容、传递目标、传递价值等方面的传达程度,是衡量和评价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前文分析可知,目前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对外传播的各要素较为分散,对外传播的领域与维度尚有待拓展,更未形成推动对外传播各领域协同发展的合力,这也导致各领域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并未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因而使其对外传播的目标较为分散,对外传播的传达水平不高。
第二,对外传播的辐射范围不广。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学界较为缺乏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研究,更缺少对其对外传播涉及范围与领域所进行的考察与实践。众所周知,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安全与海洋发展关系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目前尚未出台关于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发展的政策文件,且在其对外传播中也仅集中于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等个别领域或个别现象,这便容易导致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辐射力度不够,因而使其对外传播出现“后劲不足”“点状辐射”等问题。
第三,对外传播路径的信度和效度亦有待提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路径的信度和效度是落实对外传播政策、考察对外传播水平的重要标准。21世纪是蓝色世纪,海洋治理问题更是成为全球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既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立场,又表达出中国与世界各国促进互联互通、共同维护海洋和平与安宁的明确意愿,进一步彰显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担当。当前,国外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成果仍集中于海洋法、海洋政策等方面,其研究范围相对狭小;与国内相比,其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存在不足,且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误读”也时有发生,因而亟待通过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予以纠偏,同时提升其对外传播路径的信度和效度。
三、新时代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径
拓展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路径,就是要尽可能地增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路径的传达力、辐射力、信度和效度等,以切实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保存传播“能量”,拓展、整合和创新传播路径,从而强化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力度,不断完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体系。这不仅能够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科学指导,更对拓展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路径,在世界范围内增进“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团结互联增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路径的传达力
当前,世界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整体上仍不够先进,且地区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尚不够均衡。2014年6月,全球海洋委员会(Global Ocean Commission)在其报告《从衰落到复苏:全球海洋拯救计划》中指出,海洋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但全球海洋治理却支离破碎。保护海洋环境就必须克服现有治理机制中的诸多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则要在思想上实现各国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普遍认同,在团结互联中确立合作、共享的海洋发展价值标准,并以此作为统一标准和目标来推动其发展。为此,当前拓展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路径,即是通过增强其对外传播路径的传达力,使世界各国在团结互联中增进对海洋命运共同体价值和目标的认同度,并将自身置于海洋统筹发展之中,以“家”的治理思维,来搭建协调发展、统筹规划的海洋绿色发展平台,形成一个和谐、互联、互信的海洋发展机制,从而实现海洋生态发展的整体性、联动性,全面落实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凭依,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根基之一。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绿色有序开发,引领海洋可持续发展,既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又是全球必须肩负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当然也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根本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6]创建绿色海洋生态环境,是每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责任不分大小,没有强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海洋大国还是地区小岛,海洋互联互通的属性,决定了各国皆须树立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绿色发展的理念。只有世界人民团结互联起来,促使各国携手共同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真正创建出美丽的生态家园。
(二)以切实合作增进传播路径的辐射深度与广度
大约在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与世界多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各国海洋经济发展、政治合作、文化交流的有效平台。在此基础上,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也应基于历史、立足现实,吸收借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践成果,以尊重主权、平等交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海洋合作思维,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地开展国家之间的科技人文交流与务实合作,并在具体的国际合作中增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的辐射力。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昭示世界人民,走唯利是图、霸权主义的单边海洋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友好交流、相互学习,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并使国家取得长久发展与进步。增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路径的效度,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在秉持和平友爱、互相尊重的发展理念基础上,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国家之间平等对话交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等不同场合,均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借助由不同组织、不同领域的多样平台,深化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旨在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而拓展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路径,提升其传播路径的辐射范围与辐射深度同样如此,它不仅是在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的合作,也不是在一段时间或一个时代的合作,而是需要多角度、全方位、时间持久、不断发展的多边、深度务实合作与行动。譬如,2013年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便以中国和印尼共同建设的泗水-马都拉大桥为例,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7]的倡议。在2015年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出:“要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亚洲海洋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海洋经济、环保、灾害管理、渔业等各领域合作,使海洋成为连接亚洲国家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海。”[8]可见,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需要以全方位的视野,通过深化多平台、多领域的合作,提升彼此合作的水平、质量和维度,以打造双赢、多赢、共赢的局面,增强对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实现彼此或多边共同发展。此外,海洋的安全关乎各国主权利益、世界局势变化,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和命运。因此,创建安全、有序的海洋环境,既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基础,也是推进其对外传播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实力之基,也作为维护海上安全的主体力量,各国对于军事力量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流往往更为慎重。有鉴于此,深化海军务实合作,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也需从现实入手,在军事交往合作中建立稳定的对话磋商机制。并且,根据地区实际需要,通过合作军演、联合护航、海洋军事安全工程联合研究、地区海洋安全信息共享等不同形式,推动形成更为公正、完善的世界海洋安全管理制度,以共同维护海洋安全,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营造和平稳定的传播环境。
(三)在积极担当中提升对外传播路径的信度与效度
作为世界海洋大国,作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和倡议者,中国在增进世界人民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的实践过程中,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履行大国义务,从而增进了各国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认同,增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路径的信度和效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9]在西方国家冷战思维、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建立蓝色伙伴关系、搭建世界蓝色经济通道、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海洋领域的落实等,皆是站在世界人民生存发展的高度,为实现世界海洋绿色发展、增进世界海洋福祉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而在存在争端、涉及国家权益的海洋问题上,中国也始终“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10],将合作视为在海洋领域不变的话题,将共赢视作建立友好蓝色伙伴关系的宗旨与目标,始终致力于推动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进步。
此外,面对世界海洋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一直以自身发展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为解决世界海洋发展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世界的支持,而世界各国也正需要中国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并以“中国力量”推动世界发展。中国不会走西方传统大国所奉行的霸权主义、恃强凌弱、海外扩张的老路,也不会一遇到危机便退回到港湾中去,而是始终坚定地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海洋发展之路,向世界推广、宣介和传播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理念,“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1]。这是中国对世界人民渴望走和平发展的海洋道路的有力回答,也是我们对以“中国智慧”解决世界海洋危机、破解人-海矛盾的深刻践行,更是增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路径的信度和效度、增进世界人民对海洋命运共同体认同的重要举措。
当世界步入海洋世纪,当中国为重拾祖先的荣光而扬帆启航走向“深蓝”,和睦、协作、包容、共享业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秉持的核心要义。在世界范围内增进海洋命运共同体认同,进而弘扬海洋文化,努力建设海洋强国,不仅是一种理念、蓝图,更是中国应对外部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必然选择。海洋命运共同体昭示着人类社会因海洋而走向合作与和平的光明前景,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世界各国的发展与繁荣。新时代的中国会同世界各国一道“直挂云帆济沧海”,共同期待和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类共有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