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最光荣”人物通讯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2022-03-03吴笛

学语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钟扬袁隆平通讯

□吴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通讯以典型事件和细节展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分析新闻报道角度及社会影响。

2.学习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人物通讯报道的角度和写法。

2.将人文主题与通讯特征结合,加深对杰出劳动者品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学方法】

合作研讨

【教学工具】

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第4课。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劳动最光荣”,第4课安排了三篇人物通讯(板书“人物通讯”)。那么,人物通讯是什么?我们的教材为什么要选以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为对象的人物通讯呢?从写作手法角度看,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者选这三篇文章,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答案。

二、课文分析

(一)问题一

师:第一个问题,人物通讯是什么样的文体?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先请同学回答,教师与同学一起归纳答案。)

生:通讯是除消息外最常用的新闻体裁和新闻报道形式,是“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人物通讯就是写人物的通讯,就是用通讯的笔触写的人物报道。

师:那人物通讯所写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生:都是社会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人,他们的精神、观念、业绩,对群众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即使是反面人物,其经历、言行也对社会有特殊的认识作用。

师:很好。我国现代人物通讯,主要是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英雄模范人物。人物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人物通讯中的主人公,与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主人公相比,能更直接地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因此,也就能更直接地成为读者学习、效仿的榜样,比方说雷锋、焦裕禄等等,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便迅速成为社会各阶层人们学习的榜样,有的影响到几代人,他们的献身精神,他们的高尚品质,成为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所以,从宣传教育的角度来看,人物通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

(二)问题二

师: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教材为什么要选这三篇人物通讯呢?

生1:这三篇人物通讯主人公分别是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都是先进人物。

师:大家的课前预习做得很不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燕京第九景——一位普通的售货员”张秉贵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这三个人物有着什么样的先进事迹和杰出贡献呢?

请大家分成三组进行合作,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人物的具体事迹,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发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格内容:

小组1:袁隆平

1.具体事迹

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2.精神品质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勇于实践 敢于探索 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失败

解放思想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敢于创新

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 平和大度

勇于担当 不断进取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3.作者观点态度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小组2:张秉贵

1.具体事迹

用糖哄哭闹的孩子。

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接待气呼呼的女顾客。

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服务态度。

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触动。

细心面带病容的顾客,收到谢礼又感慨不已。

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做顾客的参谋。

2.精神品质

耐心细致 周到体贴 体贴入微

急人所急 解人所难 热情大度

主动耐心 和蔼亲切 隐忍克制

爱岗敬业 公私分明 自我反省

不断成长 懂得感恩 乐于奉献

主动求知 严于律己

3.作者观点态度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重

小组3:钟扬

1.具体事迹:

英雄少年:15岁考入中科大,33岁成为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副所长,辞职到复旦当老师。

种子达人: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在青藏高原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带着学生在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到鼠曲雪兔子。

科学队长:挤时间接科普任务,撰写、翻译、审校科普著作,多次义务为全国中小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任学校科学顾问。

接盘导师: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定制发展规划。

生命延续:三度援藏成为先锋者,不惧生命结束。

2.精神品质

敢想敢做,雷厉风行,有主见,

淡泊名利 倾心事业 忘我工作 全力以赴的奉献

为弘扬科学不辞辛劳 负有责任和担当精神

牺牲精神

3.作者观点态度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师:三组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从文中认识了“杂交水稻之父”农学家袁隆平,他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选育“超级稻”;他勇立潮头、引领创新,他的劳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并引导着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劳动模范张秉贵,没有感天动地的宏伟业绩或英雄行为,却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热情周到地做好售货工作,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

钟扬是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和教育专家,他在不同领域里所做出的杰出成就,都是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不懈探索的结果。

以上三位都是杰出的劳动者,我们通过对三人先进事迹和杰出贡献的信息筛选可以看到,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

请同学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生2: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

生3: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领域里,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为中国人民或者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生4:面对困难、挑战,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不屈不挠,不懈奋斗;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师点评:说得很全面。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也充分体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也正因为他们的责任与奉献,辛勤与创造,实践着中国的最朴实的道理——劳动最光荣。所以从人文主题的角度看,本文选择的三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彰显了劳动的价值,主题意义深远,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三)问题三

师:接下去看第三个问题:从写作手法角度看,为什么要选这三篇文章?

(请同学作答,教师说说自己理解)

生5:这三篇都是优秀的通讯作品。

师:从人物通讯这个文体来看,这三篇都是典范的通讯作品,都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材料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淤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感动不讲理的顾客等),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第二个问题的解答中已经深入地了解到了。一篇好的人物通讯,读完之后自然会有新闻场景生动再现,先锋人物风范长存之感。我们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例,一起探究下这篇文章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果的。

首先,从塑造人物形象这个角度来看,除了以事写人,运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文章还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呢?

生6:细节描写。

师:很好,大家都看出来了,就是细节描写。哪位同学说说什么是细节描写?

生7: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师:本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我们选出一例来感受下效果。

(PPT展示)细节描写: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师:我们该怎样赏析句子呢?

生8:注意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或者描写方法。

生9:还要看这个细节表现的人物特征。

生10:还要看看句子所表达的作者感情。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们一起用刚刚讲到的方法来赏析下刚才举的例子。

(PPT展示赏析示例):这是袁隆平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典型细节,当时作者并不在场,相关的描写应来源于采访中袁隆平的回忆,作者用“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地抓住了主人公袁隆平在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心情;“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的使用,更加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这些细节描写使文章极具“在场”感,不仅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还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高度赞美和崇敬之情。

师:像这样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这些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内容上也更加真切感人。大家可以课后再讨论下。

师:写人物通讯,可选的事例、细节很多,但是本文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结构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生11:作者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

师:不错,作者在文中以追述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按照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展现了袁隆平不同侧面的品质特征和精神境界。

师:“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展现的是袁隆平先生的——

生11:工作态度

师:“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展现的是——

生11:学术品格

师:“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展现的是——

生11:道德操守

师:“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展现的是——

生11:理想志向

师:这样组织文章的好处是什么?

生11: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内容深刻,形式灵活。

师:说得很好!我们再看看,从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效果上,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独到之处?

生12:袁隆平所从事的是“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的前沿科学研究工作,如何让读者理解这项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奥内容,是这篇以社会公众为读者对象的通讯的学做难点,也是报道专业人士事迹成功与否的关键。

生13:文中对“天然雄性不育株”的概念,培育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方法,就用了非专业读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说清了其中的科学原理,这些都是通讯中成功的科普表达。

师:看来大家对人物通讯这种文体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下面我们请大家从对《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这篇文章的分析中归纳一下一篇典范的人物通讯应具备的条件。

生14:要有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

生15: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多角度组织材料。

生16:关注新闻传播价值与效果。

师:大家归纳得很完整,还请再去赏析下本课的另外两篇文章,看看跟我们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些什么不同。

生17:从新闻传播方式看,在电视图像传播还不普及的1977年,《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就用通俗平易的口语还原张秉贵的形象和热情服务的场面,让人们通过报纸和广播也能听得明白。

生18:在资料采集和语言表达上,《“探界者”钟扬》是在钟扬去世之后,记者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采访和搜集资料,以众人的回忆,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再现钟扬的形象,并在回忆的叙述中自然地融入了抒情与议论,感人至深,又启人深思。

师:大家点评得很到位,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问题:《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信息时代,人们的想法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变化,他们的精神过时了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奉献精神,选择一位代表回答)

教师理解: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先进人物都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有先进的思想、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他们的奉献精神、他们的抱负与使命、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将砥砺人们前行。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从文体特征、主题展现、写作典范三个方面分析了第四课的3篇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课文,如果我们是编者的话,我觉得真的要感谢三位作者,用他们精准而精彩的新闻报道给我们再现了三位杰出人物的光辉形象,激励大家在新时代树立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从他们手中接过劳动的接力棒,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世代相传!让劳动精神绽放出新时代璀璨的光芒。

四、拓展练习

我们之所以经常被先进人物事迹感动,是因为这些事迹反映了人间的真善美,表现了人们对美的共同追求。也许我们身边没有很多楷模和新闻人物,但一定会有美好的人和事令我们感动,请大家从身边找到值得学习和尊敬的人物,结合今天学到的人物通讯的写法,为平凡人写一篇通讯。

板书 设计

劳动光荣(主题)

人物通讯 典型事例 细节 优化结构

新闻价值

【教学后记】

这一课是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的第4课,三篇文章都是人物通讯,都彰显了优秀人物的先进品质。编写者为什么要选这样三篇文章呢?相信也是很多语文教师看到这一课时产生过的疑惑。

文章本身并不难,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但课文篇幅长,文体相同,彰显的价值精神一致,传统的单篇讲授的方式肯定行不通。怎样才能在相同中找不同,是这一课的难点。在查阅和借鉴了很多资料后,我尝试了若干种方案,终于选定了从文体出发,探讨教材编排目的的研究方向。选好方向后,我从人物通讯的文体特征和主题展现,写作技巧入手,分析三篇文章的异同,感知编者的编写意图。

可是在教学中还是会有一些问题,比方说在比较三篇文章的不同写作特点时,由于同学们对张秉贵不大了解,对那个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不大了解,所以很难让学生直接发现《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与其他两篇写作情感上的不同,这个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

另外,本课教学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检查。

上完这一课,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能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钟扬袁隆平通讯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凌晨3点的闹钟
种子天堂的追风者:来世许你柔情
时代之子的澎湃人生
时代之子的澎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