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犬类食品市场需求仍有缺口
2022-03-03邬胜利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养犬数量快速增长。“犬类经济”又称为“它经济”,相比过去传统的犬类医疗、犬类用品等围绕犬“衣食住行”的犬类消费,越来越多涉及犬精神层面的消费也开始逐步升级,衍生出一系列“拟人化”服务。从犬类消费结构看,犬类食品的购买仍是目前犬主最大的养犬支出。
据预计,全球犬类食品用品及护理市场规模将逐步增长。“犬类经济”持续火热,逆势增长的犬类消费市场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增添动力。
一、犬类食品贸易潜力大
犬类行业这一朝阳赛道的吸引力从新入局企业的量级便可见一斑。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经营范围含“犬”相关的企业数量已逾百万家。2021年和2022年以来新注册的企业数量都达数十万家。其中,不少企业都有进出口业务。
近年来,中国犬类食品出口稳步增长。2019年-2021年,中国犬类食品出口量都达百万吨,出口金额为数十亿美元。2021年,出口量前五大市场分别是日本、美国、荷兰、越南和韩国。
犬类食品进口也保持高速发展。2019年-2021年,中国犬类食品进口量也有百万吨,进口金额达到数十亿美元,近2年进口量同比分别增加9%和16%,进口额分别增长18%和14%。2021年,进口量前五大来源国分别是秘鲁、美国、越南、泰国和荷兰。
对比进、出口数据可见,中国犬类食品的进、出口量基本均衡,但进口额明显大于出口额。“这说明我国进口的是单价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也说明国内犬类食品的市场需求还未得到充分满足。”国内犬类食品行业起步较晚,行业企业要向国际同业看齐,进一步提质升级。
二、未来发展趋势
(一)饲养量和消费升级双驱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从消费行为角度分析,当今新一代的城市年轻犬主与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传统犬主有着明显不同。这种不断变化的犬主结构导致了犬类消费的“人性化”趋势。人性化趋势还推动了更为复杂的消费行为,在犬类食品市场,犬主逐渐推崇“天然”高端食品,除犬基础健康之外,更加注重营养均衡、毛发光滑等高层次因素,对纯天然、添加有机成分或具备特定功能性效用的产品更加青睐,并在年轻群体中更加明显。
(二)竞争格局分散,集中度逐步提升
在犬主粮领域,主要是由外资为主导。因国外品牌发展较早,且着力推广主粮产品,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因此份额相较国内企业有所领先。
未来,国内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发展和收复主粮市场,有望不断增强进口替代。而在犬零食领域,由于进入壁垒相对较低,本土企业起步时以此为切入点,和外资企业形成错位竞争。同时,国内企业的崛起带来市场格局的高度分散化,大量本土中小型长尾企业的存在将带来潜在的市场整合契机,国内头部企业已在犬零食领域积累了一定优势,将推动犬零食竞争格局走向集中,头部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三、亟须提升核心竞争力
犬类产业已在中国不少地区集群成势。如某省的犬类全产业链相关市场主体已突破万家,带动就业数万人以上,犬类产业产值达百亿元。
整体而言,中国犬类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规模较小,集中度低。疫情也加速了犬类行业消费模式的调整,个性化、定制化及创新性的产品成为犬类消费赛道的新风向。一方面,新品牌和国货品牌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红利,也会出现具备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的强势品牌;另一方面,行业对犬类基础健康研究和营养研究的投入普遍不够,与发达国家同业的差距较大。中国犬类行业要实现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必须重视基础营养研究,使研发与创新先行,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尤其是产品质量风控,把控好供应链和产品品质,这样才能有望实现稳步成长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