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设计

2022-03-03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七小学751100李欣芳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曹冲观点课文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七小学(751100)李欣芳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落实这一学习方式的表征。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4~8个学生就近围坐在一起,教师先根据文本目标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时长控制在5~10分钟,然后小组推举一个学生在全班交流中汇报学习成果。这套流程本身并没有问题,也很容易让学习气氛热烈起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优生和后进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非常不同。学优生常常成为小组中的“话霸”,后进生则是完全参与不进来。其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也没有起到小组内讨论交流的作用。久而久之,学优生虽然“一家独大”,但在学习上会有“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感受;中等生和后进生则逐渐成为小组合作的“边缘人物”,没有从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提升。另外,有的学生还会趁着小组合作学习说一些和问题无关的事情,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如何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设计精准到位、科学有效的问题把组内成员整合在一起,让每一个学生既能充分参与又能学有所获,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设计趣味性话题,激活学生参与热情

课堂教学属于群体性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不仅需要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更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愿意且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里,教师要思考运用什么要素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多教师会把这些要素归结到教师自身素质、人格魅力与课堂凝聚力上,这样的看法显然是正确的。但要想让这些要素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则需要对学生做一些精准地划分,以利于因材施教,这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得以运用的现实基础。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认知特点,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可以更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成点,进而抓住他们在学习中表达的观点,形成一个个值得交流与讨论的话题,而随之开展的有序教学则是对合作学习的一种升华。

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理解能力尚在发展中,合作学习的能力只在起步阶段。教师为这个年级的学生选择话题时,必须贴近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从中甄选出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设计成合作讨论的话题。例如,《我是什么》(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课)是一篇包含了多个自然现象的科普小文章,学生在生活中几乎都见过云、雾、雪、冰雹、溪水、河水、海洋等,这些事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适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为此,在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后,教师就可以用“同学们知道谁最会变?”的问题来引发话题。在学生回答“孙悟空”之后,教师转向课文的第一句话“我会变”,提出问题:“课文里的‘我’不是孙悟空,它能够变成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所变化的内容有人先说出来了,后面的人不可以重复说,如果要说就必须说出自己独自想出来的内容。这样的规定不仅可以完成合作讨论的问题,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在学生说出了“我”变化的所有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合作学习:“能不能把‘我’变化的这些内容按照空间位置(天上的、地上的、天地之间的)再分一分。”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展开探究,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遵循了循序渐进、走向深入的规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全面地观察和深入地思考,不会出现空场、冷场等低效局面。

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也随之变化,这时就不能再以简单好玩为主要的话题设计合作学习指标了。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且对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帮助的话题,更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平等对话、大胆想象、勇敢表达,并由此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2课)时,课文写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这是一个创世神话故事,其中有许多不被当时甚至是现在的人所理解的内容,因此学生读了课文之后,有所疑惑是非常正常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疑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话题:“课文的题目‘盘古开天地’,意思是说人类和世界都是盘古创造的,你在读了这篇课文后,对这一说法有没有怀疑?在小组中说出你的想法,还要说出理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提出:“既然人类和世界都是盘古创造的,那盘古又是谁创造的?”有的学生指出:“斧头本来是人类制造的工具,早早就出现在盘古身边,而且盘古还用它劈开了天地,那么到底是人类创造了斧头还是盘古创造了人类呢?”在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神话故事的特点,从而将神话故事与其他故事做出合理的区分。由此可以看到,中高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其趣味性更多的是体现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

二、设计争论性话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同一篇文本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切入阅读,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与观点,这是产生争论的必然基础。教师认清这一点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不需要急于对课文的观点和结果进行呈现,而是可以主动地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争论的话题。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之中以互相能够听清楚、说明白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提出规则:肯定或赞成要说出自己的主张,否定或者反对也要摆出自己的理由,并记录双方的观点。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既充分、民主、和谐又充满积极思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与中心。

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5课)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但话中并没有具体说明是怎样的一个家庭地位,这就使“到底是哪一粒豌豆最后影响了那个生病的小女孩慢慢变好起来的?”这个问题有了争论点。在这里,教参是没有明确说明的,教师也不必急于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完全可以把“顺序排位”作为一个争论的焦点,让学生先去反复地默读课文,而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在文本中勾画出可以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这时候再开展小组讨论,每一个人既能够不受他人的影响阐明自己的观点,又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小组内较为一致的观点,再在班级中汇报。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从发散走向集中,不至于东一句西一句,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也不至于受到别人的影响,失去自己的主见。如果有必要,也有条件,小组讨论还可以设置主持人与书记员,由这两个学生负责提醒、引导,让整个合作学习逐渐走向深入。从课堂实践来看,这个话题争论的结果已经超出了教学的预期:学生通过梳理课文中的词句,就“到底是哪一粒豌豆最后陪伴小女孩成长?”进行了热烈的辩论,几经讨论也难以确定。这时,教师做出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互相助力想出办法,确定帮助小女孩成长的豌豆的身份。学生再一次进入小组合作讨论中,从“地位”二字切入,形成了给豌豆按照家庭地位定称呼(豆老大、豆老二、豆老三、豆老四、豆老小)的问题解决方法。教师抓住这样的争论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还解决了教材中的问题,学生破解了教参中都没有答案的“谜题”,对合作学习的期待与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又如《白鹭》(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课)一文的第5自然段是描写白鹭恰到好处的美感的。有的学生认为这一段写得特别美,有的学生根据自己手头上的资料提出这是一种仿写,算不上好,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对此,教师不是简单地肯定某一方的意见,而是提供作家所仿写的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相关的文字片段和文言文原文片断,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之后再根据不同的观点让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最后小组选派代表在班级汇报。否定的一方认为,仿写没有创造性,是鹦鹉学舌;肯定的一方说,这是超仿,超过了原文的境界,当然值得学习积累。虽然两种观点仍然互不相让,但都在合作学习中找出了充分的理由做支撑,不仅达到了争论的效果,学生的争论也成为一个有着科学依据,直接指向思维训练的过程,其学习价值达到了最大化。

三、设计挑战性话题,促发持续学习动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教师的问题刚提出就有小手举起一片的情形,这只能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系数太低,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思维能力没有丝毫帮助,只是给人一种表面的“繁荣”的假象。为了克服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弊端,教师绝不可盲目满足于一呼百应的话题,而是要通过深刻地研读文本,了解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出富有挑战性且有层次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当中。

那么,课堂上哪些内容的学习才是富有挑战性的呢?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那些学生想学且有能力去学,却还没有学会的内容,就可以称之为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在教学《曹冲称象》(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课)一文时,课文讲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很聪明,提出了大人想不出的称大象的好办法,就是赶大象上船记下吃水线,再搬上石头到同样的吃水线,最后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在确认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之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如果你们遇到了这种难题,想不想做一个比曹冲更聪明的孩子呢?”接着进行引导:“老师相信你们可以想到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先在课文中找一找曹冲称了哪些东西,其中有没有可以替换且显得更简单的东西,找到之后,在小组里互相合作,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办法想清楚、说明白,使小组成员都能够听到你的方法。”学生通过再读课文提取相关信息,发现了称象现场更多的可以度量的事物(人物),在互相合作中形成了新的方法。许多学生都懂得可以用在场的官员代替石头站到船上去;人可以自己走上走下,不用费力气搬动。这样称量既迅速又高效,当然比曹冲的方法更聪明。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本来很钦佩曹冲的聪明,“比曹冲更聪明一些”在二年级学生看来是一个很有难度的目标,但是经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认真的思考让自己的聪明才智超越了曹冲。他们不仅获得了信心,增长了学习的动力,还明白了只要认真思考,就有可能取得成功的道理,从而形成了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为学生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话题,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已知的、熟悉的内容逐渐推演出新的内容,而不是去凭空设想、胡乱猜测,这样的话题其挑战价值才是最高的。与此同时,教师要维持好小组合作讨论的纪律,强调发言的均衡性。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后进生,都要有详细的观点陈述,且要做好条目式记录,切不可因为挑战难度的升高而忽略了后进生参与发言与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小组成员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话题的设计。趣味性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争论性的话题可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挑战性的话题则会在学生获得成就感之后,持续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选择并归类这三种话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有着科学依据的。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从个体变为共同体,在合理的话题设计中,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非常适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推广普及的。当然,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话题的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的地方。因此,教师始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综合设计课题,这样才能让所选择的适宜内容在合作学习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猜你喜欢

曹冲观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曹冲为啥称象
背课文的小偷
曹冲: 有颗仁爱之心的神童
观点
聪明的小曹冲
背课文
曹冲称象之后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