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及其当代启示
2022-03-03魏世梅
魏世梅,唐 斌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党群关系特指无产阶级政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这是其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始终和人民心心相印,尊重、理解、相信并依靠人民群众,既密切了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又巩固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从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良好的群众根基。在之后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这一优良作风得以较好地传承与发展,培养并建立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强调要增强党的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新时代,人民群众的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如何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真正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新时代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深入研究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建设的光辉历程,对新时代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必然具有重要启示。
一、延安时期党群关系的系统形成
延安时期,特指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并在陕北地区扎根、壮大,到1948年3月23日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前往华北,其间经历的近13年时间[1]9。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落脚点和重要的根据地,一方面是因为陕北地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环境闭塞,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薄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里长期存在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在陕北驻扎的13年给予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机会,是我们党历史上最为宝贵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良好党群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光辉典范。延安时期良好党群关系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立足于独特的时代背景之下,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为指导,植根于深厚的实践沃土之中的必然产物。
(一)独特的时代背景
延安时期,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且异常严峻,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困难时期。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实施大肆疯狂的全面武装入侵,在侵华战争中采取了令人发指、灭绝人性的“三光”侵略政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时代背景下,带领全国人民打败侵略者进而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发动人民,推动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值此中华民族重大危机的紧要关头,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本着一己私利,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蓄意制造摩擦和矛盾,企图以此削弱乃至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中国共产党总结红军长征胜利的经验,深刻认识到,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走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建立起和谐密切的关系。只有凭借群众的大团结才能最终实现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真正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二)先进的理论基础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842年4月,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编辑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报刊的“人民性”概念。马克思在其多部著作中高度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并始终践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观点,这一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始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仅在陕甘宁边区实现了局部执政,但在政权建设方面,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和依靠群众,增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1941年的11月6日,毛泽东发表了《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明确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任何私利可图。”[2]809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共产党要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利益,才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直属机关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1004此后,为人民服务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普遍准则。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纳入党章,并警示党员:“必须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必须经常注意防止和清洗自己内部的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官僚主义与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3]535这些观点的提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及怎样执政的问题,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系统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深厚的实践沃土
延安时期的良好党群关系不是靠耍嘴皮子功夫夸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众所周知,“官为贵、官为本、官为尊”思想几乎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并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革除了这一陋习,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党群关系的良性发展。毛泽东深切地指出:“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4]522他们深入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用自己的真诚换取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爱戴。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在《关于党内的几个问题》中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九四一年边区要老百姓出二十万石公粮,还要运输公盐,负担很重,他们哇哇地叫。那年边区政府开会时打雷,垮塌一声把李县长打死了,有人就说,唉呀,雷公为什么没有把毛泽东打死呢?我调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征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5]338后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问题很快得以纠正,农民的赋税或减或免。毛泽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光辉典范。此后,毛泽东发出了系列重要指示,号召根据地机关、学校、部队尽可能地实行生产自给,以便克服财政和经济的困难。1943年,毛泽东发表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组织起来》等文章,成为当时党领导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基本纲领。与此同时,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延安整风运动,并掀起了劳模运动的高潮。以此为基础,中共中央做出了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正式确立了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无限循环往复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
毛泽东还把共产党人和人民的关系比作种子和土地的关系。他说:“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6]1162他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到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掌握党的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才能了解群众心声,掌握群众需求,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延安时期的边区党员干部在薪资方面也不享有任何特殊性,他们的工资仅够勉强维持自身生活。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以身作则、深入群众的实际行动,推动了延安时期良好党群关系的形成。
二、延安时期党群关系的全面构建
(一)经济方面,全力保障群众物质利益
经济工作的有效推进是更好促使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生存问题解决了,民主政治局面才能稳步建立。延安时期,地处黄土高原的广大陕甘宁地区,水资源匮乏,可耕地稀少且土质较差,土壤贫瘠,粮食产量极低,人民群众大多靠天吃饭。为解决群众生活保障问题,赢得群众拥护,改善党群关系,就必须开展“自救运动”。在农业方面,边区政府实施了减租减息政策,即实行“二五”减租的方法,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同时,还兼顾地主的相关利益。其结果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善了群众的基本生活,而且团结了各个阶级的力量,达到了团结一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1939年2月,中国共产党带领边区人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领导干部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带头精神,积极参与劳动,他们同群众吃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个人生活上奉行不铺张浪费的准则,带头厉行勤俭节约。这充分调动了边区广大群众的干劲儿和热情,带动起每个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在此次运动中,党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深入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实行劳动互助、褒奖劳动模范、生产竞赛等方式,促进了边区农业的发展,使得边区的粮食、经费基本达到自给。党员干部与边区群众互帮互助,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增进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在工商业方面,边区政府对工商业的关税、营业税等相关税费一律免收,除粮食和军用物品外,一切商品可以自由输出。此外,边区政府还加大对工商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减轻其资金周转难题,极大地促进了边区工商业的发展,为边区人民群众完善基本生活、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政治方面,全面加强群众民主建设
延安时期,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工作都非常重视。一是实行了充分保障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选举制度。考虑到大多数农民选民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大部分群众处在文盲阶段,为了保证选举能够正常进行,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了第一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边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了多种投票方法。识字多的选民采用了票选法,识字不多或者完全不识字的选民则采用画圈、画线、投豆、投纸团等诸多方法。这一因人而异的选举方法使得边区群众都能积极主动参政议政,为后来乃至如今的选举制度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延安时期,边区群众通过这种普遍又直接的选举办法,选举了群众的代表机构以及边区参议会、政府。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对民主思想进行广泛宣传,不仅提高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充分调动起广大基层群众的抗日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的参与度,使民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二是在抗日根据地,边区群众对边区政府干部有“监督检阅”的权利,并可以对其进行罢免。为保障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民主性,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三三制”建政原则,即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种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并提升了他们政治参与的效能,有效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边区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使得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完善,展现出空前和谐紧密的党群关系。
(三)教育文化方面,多举措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延安时期,为扭转人民群众普遍存在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这一局面,边区政府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大力发展边区教育工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以此来提高边区群众干部的思想文化水平。譬如,成立识字组,让群众掌握最基本的读、看、写的能力;开办冬学,其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既提升了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又丰富了边区群众的精神世界。边区各区乡还组织了夜校、半日校等,受教育主体非常广泛。同时,边区政府还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传授科学知识,普及基本的医疗卫生教育。尤其是鼓励妇女加入学习的队伍中来,大大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文化基础。此外,边区政府还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对贫困家庭,政府应给予适当补助。而对故意不送适龄儿童上学接受教育的家庭要实施罚款。通过系列改革和建设举措的推行,边区的教育事业大大推进,教育水平得以明显提升。延安时期,教育措施的全面推行,使得各种进步文艺作品大放异彩、蓬勃发展,这无疑在精神层面上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调动了全民抗战的积极性,为全民族抗战的推行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精神食粮。此外,在文艺宣传方面,起初由于文艺工作者与陕北农民的生活习性、成长环境不同,其辛苦创作的文艺作品并不被边区群众所接纳和喜爱。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走进群众,深入生活。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日常生活中,改变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观点,创作出人民群众所接纳的、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为边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创作的方向。随后涌现出的《东方红》《兄妹开荒》等诸多经典作品,推动了边区文艺事业的发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解放,进一步升华了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
(四)党的建设方面,不断夯实我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1944年年底,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强调:“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5]243中共中央刚落脚陕北时,全部党员人数不足4万人。1938年,陈云起草《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随之开始大量吸收群众入党。与此同时,党员内部出现了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得党内思想严重不统一,山头主义、教条主义问题激增。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以便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强调:“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4]532-533此外,西北局高干会(又称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还对边区政府提出了整党、整政、整军、整财政、整党政军民关系。通过延安整风运动,边区党员树立了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各级干部端正了思想,使得边区人民群众认识到了党的先进性,使得党群关系进一步得到有效改善,夯实了我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十分重视腐败问题,强调边区党员干部必须秉持“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工作态度,不争权势,不摆架子,深入群众实际,贴近群众生活,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耐心细致为边区老百姓办实事,注重加强廉政建设,克服腐败现象。早在1938年8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就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对政务人员的犯法行为,坚决严厉查处;强调共产党员有犯罪者从重治罪。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还利用其创办的新华书店等出版社,大力推进出版马克思主义相关书籍、宣传党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得边区的广大老百姓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革命军队的纯洁性,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自愿拥护和支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从而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三、延安时期党群关系的当代启示
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科学原理,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开展工作,切实践行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真正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立场,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党的建设诸方面,不仅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而且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文化活动、整党整风运动等,形成了良好的党群关系。历史的车轮驶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为复杂严峻。虽然党群关系总体向好,但党内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领域,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以致在面对巨大利益诱惑时滋生贪念最终滑向腐败深渊。这一切就像“毒瘤”一样严重侵蚀了党的生命有机体,对当前的党群关系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并从中总结其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对于新时代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富裕;进一步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力度惩治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一)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当今世界经济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与发展战略的大调整时期。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回顾百年党群关系史,正是始终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才使党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主张地主减租减息,鼓励发展工商业,甚至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对此,毛泽东指出:“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7]133这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改善了延安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8]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转让。同时,允许农民住房宅基地抵押、担保、转让,以此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此外,国家鼓励“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媒体经济等新兴的产业形式,多渠道促进人民增收;采取精准扶贫的政策,为贫困人口加强技术培训,提供劳动机会,提供创业贷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致力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实践中密切党群关系,才能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进一步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9]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自由”幌子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现象在社会蔓延,在这两个挑战冲击下,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不变质,在行动上执政为民。新时代也应像延安时期一样,要进一步克服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倾向,必须继续践行党的群众观点,走好党的群众路线。要做到这一点,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通过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的内部开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思想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思想修养,加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二是创新党群工作的实践路径,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了解民意,拓宽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深入基层,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所反映、关心的现实问题,不怕麻烦,在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三是完善工作计划机制,建立合理的工作目标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响的各种问题,真正明确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工作一定要做实,不搞形式主义。四是完善对党员干部的考核机制。把服务群众的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切实提升其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坚持定期考核,使广大党员干部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用党员干部的切身行动密切党群关系,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党只有不忘初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团结凝聚亿万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力度惩治腐败
我们党的任何一项事业能否办好,关键就要看党员干部能否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努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充分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这无疑是对延安时期以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赓续和承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立足于良好的党群关系,成功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对当今新时代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些党员不仅滋生出爱慕虚荣、享乐腐败的错误思想,而且还掀起了“山头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此情形下,要建立密切良好的党群关系,就必须发扬延安时期整党整风的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力度惩治腐败;还要弘扬延安时期我党勤政爱民、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力争同群众想在一处、干在一起,如此方能正本清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最基本的就是加强廉政教育,抓典型、倡正气,加强党史宣传教育,从先辈党员的事迹中,学习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精神,以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从源头上根本遏制腐败的滋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10]58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我们党必须加强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并教育人民,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的优良作风以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日益壮大,并与人民群众形成了血肉相连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11]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如何更好地处理党群关系,不仅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能否早日顺利实现。因此,党和政府应该从延安时期的成功党群关系中汲取经验,不断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光辉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并最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