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2022-03-03姜燕青

关键词:美术核心创作

姜燕青

(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 江苏常州 213023)

美术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国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而我们的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具有趣味,促进学生爱学、乐学。我们的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融为一体,前两个具有美术学科的唯一性,后三个具有学科的共有性,五大核心素养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培养。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进而促使学生的美术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对此,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对教学思想以及方法进行改变,构建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美术教学更加趣味、高效。

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有效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伴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1]。处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处于初中阶段的美术审美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快速接受身边事物所发生的改变,在事物改变中找到平衡之处。另外,处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美术审美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审美教学时,须科学地设置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定的趣味性,提前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做好准备,有效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最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核心素养巧妙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以及审美感受[2]。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缺乏重视

在美术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并且掌握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内涵,但目前出现一些问题,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缺乏对美术教学的重视。老师中对美术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的人少,缺乏全面的认识,美术教师由于学科的弱势地位,在学校受到挤压,在工作中认同感低,教学中缺乏信心,导致教学的缺位。一周一课时的美术,也导致学生对美术的重视不够,有些学生甚至把美术课当作是自由放松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美术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

(二)缺乏活动积极性

对于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而言,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开展美术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完成对学生的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3]。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加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的能力,学生无法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和老师展开的活动内容都较为单一,没有趣味性,学生对待这种活动内容是存在依赖心理的,从而影响了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路径[4]。它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有非常专业的美术素养和正确的教学方法,但是现如今初中美术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从属的,很少有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的机会,很少能表达不同的意见,进而无法深入体验、理解、感悟教学中的美术知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得到增强,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出发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5]。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初中美术课堂构建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学生怎样选择和获取知识与技能?怎样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就需要建构课堂教学中的方式、途径、方法、过程等。

(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源于美的艺术感,并不能够突然出现,其主要来源于生活。因此,若想使初中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升,就需要将美术活动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发现美,尤其在初中阶段,初中生对外部的一切反应都源于初中生的兴趣点,所以在初中生学习美术的阶段,重视与实践相结合,对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养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初中美术《多变的色彩》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与实践相结合,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放学后或周末与同学一起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如,落下的各种形状的绿色、黄色叶子;颜色多种且奇形怪状的石头、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等。让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发现并感悟自己觉得美的东西,并将其进行收集,领略大自然的色彩。在正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拿出自己搜集到的物品,展示并讲解它们的色彩之美,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在分享过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将自己认为美的事物进行二次创作,可以添加色彩等元素,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美”的作品。在学生都做好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张贴在美术教室、长廊橱窗中,不仅能供学生们随时参观,也能美化班级、校园环境。通过美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明白美源自生活,还要回归生活,了解色彩所赋予的魅力,进而同时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审美意识[6]。

(二)打造趣味审美教学

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审美教学活动时,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以及个人爱好,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找寻审美学习的手段,使其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得到发展,提升其核心素养。另外,教师须打造出较为和谐、舒适的审美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息,让学生更为深入地欣赏与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增强学生与作品之间在情感上的互动,让学生获取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进行初中美术《中国建筑艺术》审美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用多媒体展现航拍的故宫、长城、中山陵,通过俯瞰感受建筑的壮美,或者是让为学生由里而外欣赏应县木塔、福建土楼、徽派建筑,通过多角度多层次体验建筑之精微。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审美教学氛围,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建筑之美,增强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具内涵。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关键[7]。一般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促进学生审美知识的迁移。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创作的习作中。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不断地从生活中捕捉素材进行创作,而中学生不是艺术家,学生认为创作较难,对创作很茫然,无从下手。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抓住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其不同寻常的美。

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馆以及城市博物馆,使学生通过参观活动对生活中存在的美有所感悟,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美,从而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产生一定的熏陶,有助于学生产生更多的感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欣赏能力。

法国雕塑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无处不有,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情感的记录》教学中,笔者尝试利用“秋语”这个主题,让学生利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秋天的美。笔者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去踏秋捡秋天的落叶,去捕捉自然中秋天的色彩,然后让学生采用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技法,给学生自主发展和创作的空间,以表达对秋天的热爱时,使学生能大胆地展开想象和创作,有的用刮画纸刮出色彩纷呈的秋景,有的用颜料大胆描绘诗情画意的秋景,有的利用树叶肌理做梦幻般的拓印画,还有的用捡来的不同形状、大小、色彩各异的树叶做出创意的拼画,有的……当学生把自己捕捉和感受到的美呈现于纸上时,他们兴奋不已,笔者也喜不自胜。让学生融入大自然当中,正因为学生参与其中才给予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创作朴实、自然,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创作中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

(四)制订单元教学方案

教师可以以主题来统整单元教学计划,做好大单元教学的设计,重组课程,从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架构新的教学模块。以教材中的《敦煌千年》为例,这一单元从“综合·探究”的视角展现敦煌艺术,旨在吸引学生关注敦煌,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契合学生“文化理解”的培养。笔者在制订单元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明确了这节课的属性是“综合·探索”,主要让学生从壁画切入,更深入地了解敦煌艺术,促进学生形成珍惜优秀文化遗产的理念,并自觉加入传承的行列。我在教学中,从一首许巍的《悠远的天空》打开视域,进入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三部分的欣赏,从佛像画《千手千眼观音》到现代舞蹈《千手观音》,从藻井图案到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从经变画《飞天》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从敦煌九层楼到中国美术馆的建筑设计等,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如图片、音乐、视频,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判断,了解了文化传承的创意实践等。

(五)设计真实的主题性学习

“美术核心素养”是根据艺术家的工作和思维特点提炼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面对真实的创作主题,将艺术家的思维和创作过程转化为教与学的过程,通过实践、探究、研究等学习活动,体验真实的艺术创作过程,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按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教材以及地方文化资源条件等,确定与真实世界、现实生活情境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人文意义的学习成果。比如《雕塑》一课,开展真实的主题性学习,老师组织课题小组或全班分工合作,以地方民间泥塑的方式集体创作地方人文、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群塑作品。

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显得尤其重要,需要老师进行分析: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如何科学合理分析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能否真的像艺术家一样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是否真的很好地与同伴分工合作?能否对泥塑艺术和文化习俗有新的认识和情感?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直是课改难点之一,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智慧和经验不断调整和改变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案以谋求最佳的结果。而且,由于美术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开放的、更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很多教学计划无法在一课时内完成,往往需要系列主题学习或单元化研究学习,因此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对我们美术老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的变革,它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能增强学生综合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须不停探索、寻求最为合适的教学手段,构建出轻松、欢乐的学习环境,以此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使美术教育事业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中一路畅通。

猜你喜欢

美术核心创作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