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2-03-03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阚海峰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 阚海峰
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美术日常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之后对美术学科产生较为系统的认识,对美术有基本的感知、想象、创造和表达,进而具备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就要提高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视觉读写能力可以细分为视觉识读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视觉识读能力主要是指通过日常的学习掌握如何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包含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解读能力;视觉表达能力是指通过日常学习,模仿和描绘眼睛所观察到的事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写实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会用视觉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美化生活和环境,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水平,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提高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这样才能将学生真正带入美术学科,感悟美术世界的魅力。
一、注重感知型教学,提高学生视觉感受能力
感知型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不断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敏感度,以便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对图像作品进行感悟。当学生在面对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并且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对美术作品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进而再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解读,更深入地探寻作品内涵。与此同时,教师不可单纯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感受,一味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应该针对学生的自我感受和思考进行讲评,将学生的感受和思考方向引导进入一个正确的、积极的方向,规范学生的审美判断,以此塑造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因此,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就需要教师启动感知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经验进行美术作品的感受。感知型教学与传统的美术教学相比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观性和自主性,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观察图像和欣赏画作时,不应一味地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生直接了解图像和画作的“官方”内涵,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积累充分地对图像或画作进行感受和思考,再根据学生的感受和思考结果进行点评和引导,进一步带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例如,在进行山水画赏析的教学实践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教师可以先抹去作品年代、派别和作者相关信息,让学生先进行直观的感受和体会,再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下一步的引导,或补充背景信息,或讲述作者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真正深刻地体会作品的内涵,这样便于在学生心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和感悟。由于山水画作普遍年代较为久远,且抽象性更强,远离生活实际,学生感受和理解起来有着相当大的难度。这时教师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山水照片与画作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悟经典的独特魅力。这种对比教学能丰富学生感知的内容和层次,也能更加直观地给学生带来视觉感受,真正对山水经典画作有一个基本认知,提升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文化渗透,提高学生视觉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首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文化的多维渗透,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其利用课余时间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但高中生课业压力过重,课余时间较少,且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巩固以及考试的要求使得高中生无法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好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开拓其美术思维。其次,教师要充分补充作品的相关信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以及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文化等内容。最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和体会画作的美和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当然,补充讲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判断,并非是对作品进行单一的解读,教师应尊重学生对作品的自我感受和解读,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样以山水画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的山水画进行感受和赏析后,要向学生讲解每幅画作的时代背景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文化内涵。例如,北宋时代的山水画作往往是比较写实的,通常是比较直观地对大自然进行临摹,比较真实地还原自然景物的原貌,且一般都会通过景物抒发作者情感,也就是常说的借景抒情。而南宋时代的画作则更注重对意境的营造,常常是如诗一般的优美,强调一种氛围感,相对来说更加抽象,更远离现实。而造成这种山水画作的特点区别的原因在于两个朝代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以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识读能力。
三、注重联动式教学,提高学生视觉解读能力
联动式教学在当前学科交互性不断增强的教育背景下,已经成为各学科创新教学工作,使学生具备跨学科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各项能力上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深入积累,因此应该不断提高对高中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要求,加强各项能力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但由于高中阶段对学生的文化学科培养过于看重,强调应试技巧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因此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很难落到实处。面对这种棘手的现实问题,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联动式教学方法,将美术学科和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进行联动教学,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进行联动教学,让美术学科的直观性和可视化特点充分弥补语文学科知识的抽象化和概念性。其中,山水画、人物画以及中国传统壁画都能与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进行联动教学,且同一时代的作家和画家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精神文化,联动起来能更加深刻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在丰富美术学科知识的同时促进语文学科的文学积累。此外,有些画家同时就是作家,文学艺术根源本就互通,将美术和语文学科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通过画作了解名家的古诗词意境,也能通过古诗词了解画家的思想情趣和审美情操,充分地解读画作,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美术学科还可以和历史学科进行联动教学,以北宋的画作为例,通过跟历史学科的联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画作所处时代的背景,以及北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方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画作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时代意义,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视觉解读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历史学科的学科知识。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信息媒介不断发展变化,各种信息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文字呈现形式,借助更加直观的可视化呈现形式将艺术作品展示在大众面前,而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已经成为这个“读图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必要要求。因此,注重高中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满足社会的人才培养需要,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同时践行了新课改要求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有利于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