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3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华婷婷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 华婷婷
在新课改思想的影响下,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合宜的民间美术资源非常关键,不仅能推动美术教学,而且能使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体味中国的民族思想情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但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美术教师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一些民间美术资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的意义
(一)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教学,制约了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而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给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民间美术资源往往蕴含本土化的文化,能体现当地人民的审美倾向和喜好,把这些资源引入美术课堂,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能满足学生对美术趣味性、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感知民间艺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美术思维
立足于民间的美术资源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凝结的艺术精化,蕴含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汇集了大量生活化美术元素。美术资源含有的思想情感可升华学生的艺术品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教师适当地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美术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美术思维。教师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以及深厚的内涵。教师可教育学生“艺术创作形式是自由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发散学生的创作思维。此外,学生通过观察民间美术资源,可以进一步开阔自身的眼界,强化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进而主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直观感觉,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想象能力,并结合在生活中产生的对事物的认知。美术教师将艺术价值较高的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美好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并参与创作,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体会劳动人民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资源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民间美术资源
课本是小学美术课堂上的主要教具,美术课本中所有教学内容里均会列举相关的案例,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且多以插图的形式呈现。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偏低,观察事物时大多停留于表面认知层次,分析事物也较为单一。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擅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我国民间蕴藏着大量的美术资源,美术教师应充分挖掘,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色彩的冷暖调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可利用色谱,对冷色调、暖色调进行分辨,并指出两种色调的色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有些美术教师会通过色轮、彩纸展开教学活动。然而,这种美术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学生只能凭着记忆对冷暖色加以感知,不能进行艺术创作。实际上,美术课本中已插入大量有关冷暖色的插图,如《门神》这幅画中运用了冷暖色的对比形式。美术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收集趣味性强的年画展开教学,并引导学生对插画、年画里的色调进行对比,选择其中的主色调,然后为学生详细讲解冷暖色调的具体应用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增加民间美术资源的展示
部分教师没有明确美术教学的概念,误以为美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画画,影响了学生美术思维的开发。事实上,绘画只是美术教学的一部分,美术教学内容很多,如雕塑、设计、绘画、剪纸等,这些也是创作美术作品十分重要的学习板块。民间美术资源种类繁多,呈多样化特征,贴近人们的生活,易引起学生注意。所以,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时候,可增加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展示,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简单、质朴、通俗易懂的创作风格,进而教授学生美术的创作方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例如,在教学美术纹样的时候,在讲课前,美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花瓶、瓷碗等民间作品中的纹样,或者直接将其带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收集带纹样的物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该纹样的绘制特色,可将此视为学生艺术鉴赏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小学生介绍的纹样特点都比较简单,如线条色彩搭配、粗细等,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补充,并借机向学生介绍美学发展历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民间纹样工艺的整个制作流程,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让其在纹样欣赏中感知艺术价值。
(三)开发新的民间美术资源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美术欣赏、创作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因此美术教师可在绘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临摹,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术作品。民间美术资源内容涉及面广,花样较多,且专业性不是很强,易于学生操作、模仿,有利于树立学生创作美术的信心。美术教师可从民间美术作品中选择一些包容性较强的作品供学生模仿,提高其美术制作水平,或者开发新的民间美术资源。
例如,剪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学生在动手剪纸过程中,可以更深地感受美术艺术散发的魅力。美术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民间窗花、剪纸视频,让学生理解窗花、剪纸的特色。然后,美术教师再向学生展示适合过节贴的美丽窗花,供学生模仿学习。学生在反复模仿创作中,能增强手指的灵活性,领悟到剪纸艺术的精华。在此期间,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结合过节的欢快气氛,带着美好的祝福,剪出具有特色的剪纸作品。
(四)引导学生展开民间美术实践活动
美术教师将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以最直观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中,发现世界中的美好元素。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虽然利用多媒体可展现一些民间美术资源,但是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为此,美术教师可适当地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民间美术展览,融入民间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与参与创作中,深入理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劳。
例如,美术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陶艺厂,引导学生对简单的陶器进行制作,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制作陶艺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其中会遇到多次失败,教师让学生参与陶器的制作,让其在失败后重新尝试,最终获得成功,进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工艺品制作的复杂性,学会珍惜与欣赏身边的艺术品。最后可将学生制的陶艺交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烧制,教师让学生将作品带到家中,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就,以此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民间美术资源为传统的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民间美术资源,将其引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美术视野,强化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参与作品的欣赏和制作,有效提升自身美术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提高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