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型设计探微
2022-03-03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明村中学赵宗刚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明村中学 赵宗刚
群文阅读教学属于新兴事物,其课型设计没有太多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教师需要有创新探索意识,针对群文阅读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推出更多实用性课型,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模式参考。不同群文课型有不同呈现方式,教学效果也有不同表现,教师需要做好整合处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匹配性选择。
一、自主学习课型,增设圈点批注
群文阅读需要处理更多阅读内容,初中生有一定阅读基础,但处理阅读内容的能力还存在很多局限,教师要做出必要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自主学习阅读环节。首先是布置明确的阅读任务,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过程中形成群文阅读认知。其次是传授群文阅读方法,不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内容,对内容进行圈点勾画处理,增加一些批注文字,形成个性阅读认知。最后是自主阅读信息处理要科学合理,学生在自主阅读学习过程中占有更多阅读素材,教师适时做出学法指导,让学生自然内化这些阅读认知。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时,教师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纳入群文阅读之中,要求学生先展开梳理性阅读,将阅读中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对两篇文本内容做处理,准备参加小组阅读讨论。学生对批注阅读很熟悉,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观察学生阅读处理情况,针对性地做出一些提示,要求学生用自己看得懂的符号做阅读标记,便于在集体讨论中做出个性发言。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做出具体布设: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不同的,先对阅读感知情况做介绍,重点推出典型问题,征询大家意见,达成学习共识。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互动交流,课堂阅读氛围逐渐形成。
群文阅读需要处理更多阅读信息,教师在阅读前和阅读后都有布设和安排,要求学生自觉展开阅读交流和阅读内化,给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确保群文阅读教学顺利进行。自主学习不是自由活动,教师在布局上做出宏观设计,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微观调控,为学生自然进入群文阅读学习情境创造条件,促使其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完成阅读认知构建。
二、对比阅读课型,注重归纳探究
初中语文教材以主题为设计原则,形成不同主题单元结构,教师要对同单元内容做匹配性选择,形成对比性群文阅读。当多篇内容集合到一起时,需要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来处理这些阅读材料,教师要在对比阅读方法传授方向上做出一些探索,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针对不同文体特点,对群文内容做出对应梳理和归结,自然形成群文阅读探究成果。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意阅读探索学习,让个体阅读和集体阅读相结合,在多重互动交流中形成群文阅读认知基础。
对比阅读是比较常见的阅读方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阅读学习时,需要在阅读内容整合、阅读方法运用以及阅读评价优化等方面做出积极布设,让学生顺利进入对比阅读环节,在不断的阅读体验中形成群文学习认知。如《老王》是典型的写人为主的散文,而《台阶》与其有更多相似之处,教师将两篇课文放到一起,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两篇散文中都有比较经典的人物描写片段,找到典型段落,展开对比阅读,运用语言鉴赏的方式,展开鉴赏操作,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对语言鉴赏方法运用有一定认知基础,自然会给出积极回应。教师深入课堂之中,从鉴赏角度选择和鉴赏程序设计等方面做出一些引导,确保语言鉴赏活动顺利展开。阅读《老王》这篇课文时,学生很容易找到“老王”这个人物的肖像描写片段;阅读《台阶》时,也能找到“父亲”的肖像和神态描写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鉴赏操作,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阶段。
学生对语言鉴赏学习有一定基础,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突破,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有利于群文阅读学习顺利展开。对比阅读是最为常见的群文阅读形式,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出指导和设计,激发学生阅读学习主动性,在多重阅读感知体验中形成能力。
三、演绎展示课型,促进个性发展
群文阅读需要接触更多材料,教师在阅读要求设计时,要注重直观阅读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演绎展示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诵读、演讲、故事、歌唱、绘画、演绎、造型、小品等,都属于演绎展示手段,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应选取适合角度展开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演绎设计和展示,能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强力冲击,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对演绎展示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让更多学生能顺利进入演绎环节,并在广泛体验和深度思考中形成个性阅读认知。
文本阅读形式众多,教师对文本内容做个性设计和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演绎的机会,其调度作用会更为显著。例如,在教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然后纳入《驿路梨花》,要求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找到一个片段,自行做演绎设计,或者是复述其情节内容,或者是做诵读展示,也可以是角色演绎。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积极行动起来,或者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课堂学习研究气氛逐渐形成。教师主动与学生互动,参与学生阅读交流,对学生演绎情况做对应调控,给学生提供更多技术指导,确保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展开。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展示,并鼓励学生展开互动评价,在深入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教师对学生演绎表现做点评,对学生形成心灵的触动。学生有更多学习选择,阅读个性也能得到有效展现。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方式进行演绎展示,带有主体设计意识,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其调度效果更为突出。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主动参与热情,教师积极设计和组织,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环节,在实际操作展示中完成阅读能力成长。演绎展示课型的顺利引入,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更多选择,符合群文阅读教学属性要求。
四、读写输出课型,强调内化培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关系紧密,这是普遍共识。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布置一些读写任务,引导学生做个性读写操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读写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有利于促使学生在个性展示过程中建立阅读认知。群文读写任务要具有更高概括性和启迪性,教师在读写角度选择和读写评价等环节做出更多创新探索,让读写实践活动顺利启动。
读写结合对群文阅读形成重要支持,教师在其训练设计时,要注意做好对接处理,唯有形成观照性,将多篇文本纳入读写范畴,才能给学生做出操作规划,以提升学生读写操作品质,促使其阅读认知的内化。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这两篇课文时,教师从景色描写角度展开读写设计:紫藤萝、小桃树,这些植物本身是很平凡的,但到了作者笔下,却呈现出很多灵性和生命力,这是多种表达手法运用的结果。重点阅读相关描写片段,选择一段做仿写操作,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大多有仿写的经历,自然能做出积极应对。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从技术角度做出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建议。学生在进行景色描写操作时,大多注重辞藻的堆砌,教师提醒学生从思想角度展开渗透,让学生自然进入读写环节。
教师布置仿写任务,会给学生提供难得的读写操作机会。学生有读写实践经历,教师专门设计读写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操作提示,确保读写训练顺利展开。学生对景色描写比较有感觉,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想角度展开渗透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启迪。读写结合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选择适合角度展开设计和指导,其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总之,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有更多差别,教师需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群文阅读教学课型做创新设计和探索。群文阅读包含诸多内容,教师组织不同课型展开具体施教,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路线选择,以提升其阅读效果。不同群文阅读课型有不同特点,教师潜心研究这些课型属性,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