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立言篇
——同耀星辰
2022-03-03许晋华
◎许晋华
首创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立言”,狭义理解,指著书立说;广义理解,是抒发志向,成就功业,传承文明。中国文化重视“立言”。古人著书立说,表明志向,是“立言”——孔子身后有《论语》,屈原怀志唱《离骚》,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其精神光耀千古,其思想泽被后世。今人创新突破,勇担大任,也是“立言”——钟南山披皎皎白衣解危难;袁隆平育累累水稻济苍生;习主席顺应新形势,倡“命运共同体”;冬奥会传扬古文化,发时代最强音……
从古至今,“立言”的形式众多,内涵有变,但把个体的生命追求融于中华民族、人类文化的使命却从未改变。“立言”,虽非易事,却是人人可为之事。
上述材料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自己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精准解析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强调家国情怀和青年责任,引导考生关注自我,直面现实,心系家国。对此,多数考生都具备了与之相关的素材,所以能够下手书写,但是若一股脑堆砌主旋律素材,作文必定无法出彩。这道作文题难度适中,“审题无难度,立意有高下”,决定高考作文分数的是它内在的“思维品质”和“思想价值”,备考时的重点应在立意和思维深度上。
材料的关键词是“立言”。“立言”的含义是指著书立说,或者是抒发志向,成就功业,传承文明,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实现”。对于“立言”的认识,材料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阐释的,从古人和今人的不同行为来呈现的,并且明确提示“从古至今,立言的形式众多,内涵有变”,意在引导考生多维度思考,解放思想。考生既可认同著书立说,也可认同抒发志向,成就功业;既可认同古人的方式,也可认同现代人的方法,但是只涉及一面或一层,思辨的角度就太窄,最佳立意应是综合两方面的看法,充分结合时代背景。材料中“把个体的生命追求融于中华民族、人类文化的使命却从未改变”是关键,引导考生对“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两者关系进行理解与思考。具体可以谈“立言”在不同时代的丰富内涵,谈“立言”的方式和方法,谈“立言”之不易,谈“立言”的重要性及意义,谈普通人如何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冲突融合,等等。在切身的思考中,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与责任,使命与担当。
可以这样立意:“立言”虽难,然人人皆可为;坚持初心,成就自我,青年要勇担使命;敢于创新,锐意进取,做时代青年;刻苦钻研,学有所成,济世报国;百花齐放,“立言”无疆界;继往开来,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立言”;向榜样学习,成就自我。
在精准立意方面,一定要学会梳理,勾画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提出重要信息,辨明逻辑关系,才能确定最准确、最核心的立意。对于材料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一定要进行概念解析,狭义与广义,传统义和现代义。这样论证,逻辑才能清楚,举例才能典型。这个材料,最忌误解、曲解“立言”的行为,混淆是非。
还要学会层层发问。思考过去与现在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立言”对于很多优秀的人物来说,是成功的结果;对于普通的青年来说,是奋斗的目标。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何在?如何能从起点达到终点?关键在哪里?
秘籍快递之材料引述法
很多学生在材料引用时有困惑,有的是不知道引用,有的纯粹是抄袭,还有的引用不当。而材料引用是根据材料立意成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引用材料的原则:点面结合、虚实相映、动静成趣。
点面结合——点,是在行文中星罗棋布式地引述关键词;面,是描摹画面或长句引述,甚至自成一段,“引”的功能明显。
虚实相映——虚,指对材料内容本质的暗合,是间接引述;实,指对材料的直接引述。
动静成趣——动,是在议论、抒情的过程中引述材料中的词句;静,是单纯的描述材料,转述材料。
引用材料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关键词句引入法。关键词句往往蕴含着材料的主题,是材料的眼睛,因此,我们可以从关键词句上引入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
从2003年开始的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到2006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正式问世,都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向更高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优惠的政策。除了强调要实施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之外,还提出“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法办学,加强管理,保证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2012年开始,为了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制订了《内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五年规划》,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工作的意见》,加大东中部院校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工作力度,启动少数民族高端人才计划。
概括叙述引入法。对一些叙述性文段比较长的材料,我们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通过引用这些主要内容并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
复述引入法。对于一些比较短的材料,比如古诗词、俗语、名言、警句等,我们在引用时可以复述引入。
归纳总结引入法。对于多项材料,属于同类相似性的,可以先分析归纳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再引入这些共同之处,从而清晰材料主旨,得出论点,进行论证。对于相异性或者是冲突性材料,引入他们的对立点进行分析。
阐释引入法。有些考题是漫画式的材料,需要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揭示寓意,表达观点。
引材料的位置:优先考虑“黄金段落”—开头第一、二段和结尾段。在开头段落引述,好处是引述自然,有利于带出观点,开门见山;第二段可以分析材料,再次强调论点,让人感到论点是根据材料得出的,内容清晰充实,关系紧密;最后一段引述材料可以形成首尾呼应,再次强化,留下深刻印象。
教练下水
一束薪火,可耀夜空
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个体的觉醒会不断地对生命的意义发出拷问。马斯洛把“实现自我”放到最高层次,而中国古人提出的“三不朽”之一的“立言”,就是个体生命发出的最强音:或著书立说,或力行不止,让思想言行光耀后世。(通过中西比较,形象地指出“立言”的本质是自我实现,是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这是生命的必需,为后文张本)“立言”不易,却是人人可为。青年平凡如你我,生逢盛世,更不必妄自菲薄,即便一束薪火,也可耀如星辰。
时代在进步,“立言”不是必须拥有王侯将相、名流贵胄的身份,也不一定要有超凡的天赋,更不拘于“著书立说”这一种表达方式。(以新时代为背景,重新定义“立言”,才能“人人可为”,为下文举例做好逻辑铺垫)网络的开放,信息的共享,给每个人提供了展示自己价值、宣扬自己观念的平台。当代青年拥有了更多实现自我的条件,可以选择“不走寻常路”,可以“我为自己代言”,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连续引用,巧妙自然,丰富生动)
但也正因如此,青年首先需要明辨是非。某些博主义正词严,信誓旦旦,不一定代表真知灼见,可能只是情绪裹挟,善“炒冷饭”而已;某些流量小生在屏幕里手拈兰花指,摆一个弱不禁风的造型,不是宣扬个性,风格独特,而是娱乐性的矫揉造作,愚民式的迎合流俗;很多为“博眼球”“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有的只是声音,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有名,不一定有实;有流量,不一定有价值;有关注,不代表就正确。当喧嚣散尽,虚无仍归于虚无……(本段从反面着眼,论证体现思辨性;用形象的语言罗列各种现象,再辅以评论,进一步明晰概念,更引人深思)
那如何做才算是实现价值,“立言”功成呢?
君不见,同样是网红的李子柒,从陶渊明纯净淡泊的桃花源里走来,她独辟蹊径,虽然没用一个英文单词,却用短视频为外国人描绘了中式田园的诗意生活,为中国文化成功代言;君不见,听从本心的“人鱼”何灏浩,享受水下翩然起舞的生命状态,终于凭《洛神水赋》蜕变成蝶,作品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转发到外网,成就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君不见,跨越千年,在屈原发出“天问”的土地上,一群仰望星空的少年,受“太空课堂”的启发,研发了“宇宙八音盒”卫星乐器装置,让大家通过“声音”感知宇宙,让中华民族浪漫的航天理想薪火相传;君不见,为摘掉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而宁愿摘掉自身器官的陈菊梅,躬行大义,成功研制出降低转氨酶的药物,挽救了无数肝炎患者的生命。虽然她“人如菊淡,品若梅清”,明确表示“死后不留名”,但其人胸怀大局,其行恩泽众生,已立其言。(古今文化传播,时空交织,让人理解“立言”功成,因为有深厚的文化根源;文言词语、排比句式的巧妙使用,使事例集中的同时,更让叙议相融,充满气势)
像他们这样的人,组成时空里最明亮的星云,为青年指引方向,定义着何为永恒—看得见本心,耐得住寂寞,弯得下腰去,生得出根来,敢吸收开拓,勇于承担使命—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无限的可能!(概括指出“立言”的基本方法,提升文章内涵,同时照应上文事例,巧妙自然)
青年的我们,当再登幽州台,高举生命的薪火,照亮夜空!
写作素材
1.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释放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辉。
——[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2.许渊冲,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在与同行争论直译好还是意译好时,他被指着鼻子骂过,被写文章批评过,但是他不甘示弱,坚持文学翻译是“三美”艺术,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用翻译创造美、传递美,搭建了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因为他,中国读者更好地认识了于连、哈姆雷特、包法利夫人、罗密欧和朱丽叶……也是因为他,西方世界知晓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和汤显祖……许渊冲坚持自己的学术要求,一生都把“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不到绝顶,永远不停”当成自己学术研究的座右铭。2014年,他成为摘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首位亚洲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