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讲 青春篇
——芒种季节

2022-03-03赵国庆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芒种季节读书

◎赵国庆

首创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芒种,又名“忙种”,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道理,正是古代农耕文化在节令上的反映。

张潮《幽梦影》中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谈的虽是读书与季节的关系,但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生的许多思考。

正值青春年少的当代青年,又该如何度过自己的“芒种季节”呢?请你写一篇在高三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精准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命题意图有三:(1)育人价值:引导考生关注并认真思考从自己手中流过的每一个日子。2022年高考的前一天6月6日是“芒种”节气,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考生,大家都已远离农事,但这个日子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却不可以忽视,因为它不只关乎农事。珍惜、品味并认真度过自己手中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是最简单的一种幸福。(2)文化传承:学习农耕文明中的生活智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在滋养着我们,“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农事,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启迪作用。张潮《幽梦影》中的文句,也会触发考生对当下功利性阅读、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的现象有所反思。(3)自我观照:如何度过自己的“芒种季节”呢?这样的设问就是希望考生能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放在自己生命的长河中去考量。

此作文题选用了两则材料,一则是有关节气的,一则是诗文摘录。

材料一有两层意思:解释“芒种”;点明谚语“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文化价值。这则材料看似说农事,实则说人生。此谚语本意是提醒农人在“芒种”前后一定要赶紧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若过此时节再种,成活率就会越来越低。后引申为提醒人们在自己的“芒种”季节,也应该赶紧做些事情,去播种,去成长。这是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必然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在提醒考生思考“农耕文化”和自我的密切关系。

材料二是清代评论家张潮《幽梦影》中的句子,道出了读书与季节非同寻常的关联,贴切而有趣。这则材料蕴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读书不分季节,四季皆是读书时,每一个人都应是终身阅读者;二是读书也讲求适宜和高效,时机不对,只怕事倍功半。

材料一聚焦节气中蕴含的道理,材料二聚焦读物与时节的关系,二者互相勾连。材料一的“再种无用”就已暗含了“种”是和读书、学习等有利于成长的事情有关的行为。材料二讲的是“读书与四季”的关系,实则有时不我待,要抓紧时间努力读书、做事以求成长的意思。

立意角度有哪些呢?

“怎样度过”,是命题者对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审美意趣等方面的观照与探求。这个发问,既可针对过程和方法、态度与目的,也可指向对当下的自省,对未来的预设。

立意的角度,既可从大处着笔,从虚处立意,着眼于精神层面与价值追求,也可从实处立意,着眼于具体的实践,但始终要紧扣“怎样度过”,即围绕“度过的过程”与“度过的方法”来行文。

过程:指向时间。既指“芒种”季节在生命长河中显现出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也指“芒种”季节是一个时期、一段岁月。

方法:指向策略。虚写为宜,因为关乎成长,是精神层面的内容。

细读材料中的非叙述性语句,材料二有摘录,也有命题者的解读,而后者尤为重要,不可大意。

秘籍快递之三步谋篇法

三步谋篇法:慎选关键词,搭设逻辑线,指向核心意。

此法可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篇立意明、条理清、内容丰的考场作文。在考场上,既不会因思路阻塞、难以下笔而慌张,也不会因所思太多、无从取舍而焦虑,更不会因写到一半竟发现跑题而叫苦不迭。

第一步,慎选关键词。在审读作文材料、提示语及要求之后,自问自答三个问题: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若题目对此都有提示(明示或暗示),请写下相关的词语,目的是遵照要求行文,以保证不跑题、不偏题,随后确定文章立意与主体内容。此时,可随手记下构思过程中的一些相关词语,这既可以使自己的思维可视化,又可以为确定立意、取舍内容、安排详略、梳理思路提供一个物质依据,而不至于思而不明、想而不得、难取难舍。针对本作文题,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写下的关键词有:“芒种”季节、如何度过、高三毕业典礼等;构思过程中写下的关键词有:时不我待、德行修炼、择业定位、个人价值、家国情怀等。

第二步,搭设逻辑线。从多个纬度寻找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把看似松散的几个思考点有机连接起来,这易使文章内容紧凑、结构条理、不枝不蔓,直抵核心思想。如本题可搭设如下逻辑线:

厘清概念:什么是“芒种”季节

阐释原因:为什么要及时播种?(个人与国家的需求;成长有“有效期”)

明确目标:种植什么?(信仰与使命;志向与专业)

提出方法:怎么播种?(坚守与创新)

在“概念—析因—明目—得法”的思维路径下,遵循的其实依然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更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具体体现。

第三步,指向核心意。客观地讲,这其实是一个检验环节,一验文章中心是否明朗、显豁,二验各部分是否都在为中心服务。此环节也可置于首位,统领第一、第二步也是很好的。

教练下水

“芒种”峥嵘季,乾坤待后生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我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毕业典礼上发言,非常感谢母校和师长三年来对每一位同学的大力培养和悉心教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芒种’峥嵘季,乾坤待后生”。(开篇有现场感,突出了演讲的特点)

6月6日,是“芒种”节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谚语,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何尝不是有“芒种”节令的呢?“芒种”季节,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播种希望、利于成长的时期。(解释重要概念,是文章立得住、文意容易明的第一步)如果错过了自己的“芒种”期,恐怕就很难再有“拔节孕穗”的机会了,再想成才不是不可能,只是会艰难许多。同学们都知道许多工作对年龄是有限制的,比如:博士35岁以下,硕士27岁以下,本科23岁以下,等等。(准确的数据、可遇的未来,凸显紧迫性,强化及时“播种”的必要性)这不是对年龄的歧视,这是对应聘者成长速度和成长效果的恰切考量,这对用人单位的确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成长自然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谁能否认人的一生没有“春之生、夏之长、秋之收、冬之藏”的韵味呢?(引用哲言古语,提供说理依据,增加文化内涵)清人张潮所言,四季不同,所读的书籍亦有不同,不也在告诉我们,人生的阶段与做事的成效终究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化用材料,以简为妙)

正值“芒种”季节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当然是赶紧去“播种”!至于说播种什么,“选种”自然是第一要务。这个种子,往大了讲,是根植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感恩亲人、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心愿、使命与担当,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没有脚下的这片热土,就没有今天的我们;这个种子,往小了说,就是大家高考后认真思考、审慎选择的高考志愿、所选专业或者一件自己准备潜下心来长久做的事。(从“小我”与“大我”两个维度着笔,合理客观,丰富了内涵,提高了境界)

选好“种子”是关键,不然开不出自己想要的花,种不出国家需要的粮。种子选好了,及时播种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在适宜的时候去培土、除草、施肥,难的是在遇到风不调、雨不顺的时候,能想尽办法、不遗余力地去解决问题,难的是不论何种情况下,都没有放弃保丰收、求高产的信心与勇气。(比喻说理,形象、恰切,有感染力,还节省笔墨)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对自己的选择有怀疑和动摇、对日复一日之事的难以坚守、对长久付出不见成效的沮丧、对兴趣与当下枯燥学习的矛盾对所获非如所愿的惆怅……

(列举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境,真实可信,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

也恰因有这样的挫折和困境,才愈发显出成长的不易与珍贵!

2022年冬奥会上,苏翊鸣送给自己18岁的生日礼物是一枚奥运会单板滑雪大跳台的金牌;90后郴州女孩江梦南从小失聪,却依靠读唇语考上清华大学的博士;80后宇航员王亚平正在太空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准备下一节“天宫课堂”……

所有的不凡都曾经平凡过,平凡的我们若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也定将不负韶华,报国有我。

“芒种”季节岁月峥嵘,盛世乾坤后生可待!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芒种季节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芒种
季节的变换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夏至
我们一起读书吧
花的季节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