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22-03-03汪小星
陈 婧,季 春,汪小星
(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8)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省、市都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到战略性的高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有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状况决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产品供给质量,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1]。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型企业的优秀群体,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对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2]。
经过多年努力,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当前南京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重点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两个中心”。而电子信息领域一直是南京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该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实力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进一步全面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加快推动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数据来源
每年南京市都向国家科技部上报“火炬统计调查”数据,反映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火炬统计调查主要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调查、国家级高新区外的高新技术企业调查、产业集群等众多调查对象。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内容有企业的基本概况、经济概况、人员概况、企业科技活动概况、企业科技项目概况等[3]。本文通过抽取火炬统计调查系统中,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相关指标数据,对南京市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2 南京市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一直以来,在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电子信息领域作为南京市重点产业之一,该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全市总量上占了较大比重。2018年南京市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1 268家,2019年2 088家,较2018年增长64.7%,2020年3 032家,较2019年增长45.2%,3年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占南京市火炬高企统计数量的40.6%,44.6%,46.3%。由此可见,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主力军,因此,电子信息产业健康长久的发展,对于提高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总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科技投入分析
2.1.1 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情况分析
对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创新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从图1反映的趋势来看,科技活动人员和经费的投入每年都有平稳增长,其中,科技活动人员,2019年较2018年增长了17.0%,2020年较2019年增长了28.3%;科技活动经费,2019年较2018年增长了21.9%,2020年较2019年增长了26.2%。这也符合每年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的趋势。
图1 2018—2020年科技活动经费和科技活动人员情况
2.1.2 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和人员工作量投入情况分析
图2展示了2018—2020年3年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和人员工作量投入的情况。其中,科技项目经费投入,2019年较2018年增长了24.7%,2020年较2019年增长了23.3%;科技项目人员工作量投入,2019年较2018年增长了27.0%,2020年较2019年增长了30.4%。从图中趋势可以看出,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和人员工作量投入保持了稳步的增长。
图2 2018—2020年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及人员工作量投入情况
2.1.3 科技活动人员学历构成情况分析
图3反映了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数及占比情况。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数,2019年较2018年增长了24.0%,2020年较2019年增长了28.0%。同时,从图中反映的占比情况可以看出,在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一直较高,可见,科技活动人员整体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素质。
图3 2018—2020年科技活动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
2.1.4 科技活动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析
图4反映的是科技活动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2018年为10.1%,2019年为13.1%,2020年13.4%,可以看出,占比均在10%以上,这也符合高新技术企业重视科技投入的特质。
图4 2018—2020年科技活动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
从上述科技投入的指标来看,2018—2020年,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都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基本与企业数量的增长保持了同步。
2.2 科技产出分析
2.2.1 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分析
图5反映的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19年较2018年增长8.9%,2020年较2019年增长49.4%;发明专利授权,2019年较2018年增长26.0%,2020年较2019年增长58.0%。
图5 2018—2020年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2.2.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分析
图6反映的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其中,2019年较2018年增长12.3%,而2020年较2019年下降了84.6%。究其原因,2020年由于受到国内外新冠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双重影响,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
图6 2018—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2.2.3 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的情况分析
从图7反映的趋势可看出,2019年新产品销售收入较2018年增长了16.0%,2020年较2019年下降了36.4%。而3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3.5%,56.4%和31.5%。2019年较2018年年,在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上都有较小幅度的上升,但到2020年又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之前所提到的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导致了新产品出口的锐减,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收入。
图7 2018—2020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占比情况
2.2.4 拥有软件著作权情况
从图8可以看出软件著作权的拥有量在3年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2019年拥有软件著作权较2018年增长64.4%,2020年较2019年增长57.5%。
图8 2018—2020年拥有软件著作权情况
3 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的科技投入和产出指标的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南京市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企业对于科技活动及项目的投入力度不足。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不停地有新技术产生,稍有停滞就会落后,可是仍有不少企业并不重视科技投入。2018年有388家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小于10%,占企业总量的30.6%;2019年有567家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小于10%,占企业总量的27.2%;2020年有761家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小于10%,占企业总量的25.1%。而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可见不少中小型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
(2)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足。电子信息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但还是存在很多企业专利保护意识不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比如,2018年,1 268家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656家企业当年没有申请专利,占企业总数的51.7%;2019年,2 088家企业中有1 253家企业当年没有申请专利,占企业总数的60.0%;2020年,3 032家企业中有1 808家没有申请专利,占企业总数的59.6%。由此可见,还是有不少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够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3)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比如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欠缺风险防范机制和预案,导致不少企业整体工作进度停摆,给企业造成了不少损失。
4 对策建议
鉴于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以下3个方面的建议。
(1)企业要加强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和投入强度。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因此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要不断学习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紧跟市场的需求。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要出台配套措施,用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如2020年,四川省就出台了《四川省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后补助实施暂行办法》,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企业要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申请专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培训企业积极做好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如2019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提高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效率、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处力度、降低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成本、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水平,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
(3)企业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经过此次疫情的考验,企业要提高自身面对疫情、灾情时的应急能力,在做好保障员工利益的同时将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于企业的帮扶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疫情下、灾情下的用工难、原材料短缺、产品滞销等问题。如2020年,浙江省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关于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了要降低小微企业要素成本、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支持等措施。这些措施对帮助和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维护社会就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