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背景下中考体育球类项目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广州市番禺区2021年体育中考为例
2022-03-03邬晨菲
邬晨菲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完全人格的培养旨在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培养具有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实践者,是其教育的长远目标。2020 年10 月16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要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1]。在政策的指引下,如何帮助学生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熟练掌握专项运动技能,成为当下各界研讨的话题。2021年7月13日,《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决定从2021年起,广州市中考体育考试统一按总分70分计入考生学业考试总成绩,同时增设了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类项目[2]。在《实施意见》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三大球项目出现了与当初项目设置要求相背离的异化现象。因此,如何把握当下政策,以体育考试球类项目的改革为契机,切实发挥其作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前需要面对的问题,希望通过该文的调查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 广州市中考体育球类项目考试现状分析
1.1 三大球地位逐步提高
由表1可知,2011年以来,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方案在球类项目考试的设置上共经历了3个时期的变化。从总体趋势来看,其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2011—2012年,球类项目被安排在11项选考内容中,由学生自行选择。在此情形下,考生倾向于选择稳定性较高且通过短期努力能得到满分的考试项目,而球类项目对于学生来说存在练习难、稳定性差等不利于应试的因素,更多被学生和教师所忽视。
表1 广州市中考体育球类项目方案一览表(2011—2023年)
2014年起,球类项目的考察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将其从选考项目中删减,转而将专项技能的考察归类于体育素质综合评价部分,专门增设了“体育运动技能”部分的考察。但方案中体育运动技能部分的分值低、考察方式流于形式,对体育运动技能的考察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
2021年始,球类项目以3选2的形式再次出现在了选考项目中,丰富了考生对中考内容的选择,完善了多元化需求。方案要求2023年起,普通考生将必须参加第三类考试项目中的三大球项目,满分为15分。这一实施方案明确了球类项目在今后将成为中考体育中的必考项目。与此同时,通过增加项目分值及成绩比重、增设考察内容等方式,使得球类项目越来越成为广州市中考体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 涵盖内容更加全面
根据表2及实地考察2021年广州市中考体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可知,此次球类项目的测试内容相较往年有较大改动,由只强调某项目单一技术动作的掌握,转变为注重结合本项目规则的组合技术的掌握,同时穿插了该项目的专项体能练习,相对2021年之前的球类项目考试方案而言,更加贴切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
表2 广州市2011年、2021年中考体育球类项目考试内容对比
针对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过分重视单个技术教学,而学生却不会一项运动技能的状况[3],改革后的实施方案有着较为完整的考试流程,测试内容从项目自身竞技特征为出发点,以初中生身心特点为前提,结合竞赛规则,将运动项目的多个单项技术组合为一个固定的考试流程,最大限度地将运动项目以客观考察的形式融入初中学业考试体育方案。较好地引导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专项技能学练,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
1.3 评判标准和测试方法趋于合理化
随着球类项目考试内容的复杂化、多样化,与之相对应的评判标准和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显得愈发重要。通过实地考察球类项目的开展情况可知,各项目相对应的评判标准和测试方法的使用较为合理。在评判标准和尺度的把握上,大部分情况下该项目的得分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个人对该项技术的掌握情况,既没有出现人人都可以轻易得到满分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某个项目的得分普遍偏低的现象。在评判过程中,尽可能选取了可以量化的评判标准,如足球颠球男生一定要完成10次颠球、女生要完成5次颠球;篮球双手传球一定要在对应区域内将球传进内径0.7m的目标圈内;排球自传球须将球传进直径2.5m 的圆形框架内等。同时,所有项目以统一的测试流程进行,以个人的最短通过时间为评判依据,从而获得对应的分数,尽可能地排除了评价的主观性,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在无法用量化指标评定的动作细节上,通常采用多名考官同时判定的方式对该考试流程进行监考,如排球项目的自垫球、自传球环节,一名考官观察考生自垫球是否高于考生头部,另一名考官则观察考生是否在有效区域内进行传垫球,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1.4 执行过程中存在异化现象
根据《实施意见》的要求,球类项目也成为应试考试的一部分,以学生所选项目完成时间换算成对应的分数体现在中考成绩中。在此前提下,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为了追求最佳成绩而简化动作的现象,而该技术动作的简化在实际运用中很可能是不合理的,这就违背了终身体育背景下对项目技术掌握的要求。例如,在足球颠球测试内容上,只规定了“开始颠球时连续两次以上才计个数”以及“出现颠球失误时,在球着地后才能用手捡球,不能在球未着地前用手捡球”,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考生在两次连续颠球后,多次在球触地后以手持球抛球的方式多次重新开始颠球,而此方法往往还可能比连续颠球的速度更快、稳定性更高。类似的异化现象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但对于设置考试流程的初衷以及终身体育的要求而言是无益的。问题在于部分动作细节的要求并没有在考试方法与要求中明确体现,因此,如何优化球类项目的内容设置和标准,评定以平衡完成应试考试与掌握专项技能之间的矛盾是后续的重点。
1.5 三大球的报考人数不协调
2021 年,广州市番禺地区参加体育球类项目中考的考生共有13296人,足球考生为11542人,占比87%;篮球考生为1144人,占比9%;排球考生为610人,占比仅为4%,报考人数的最大差值达到了10000余人次,过于悬殊的报考比例不利于各项目之间的协调发展。走访得知,足球选项人数多得益于近年来校园足球活动的大力开展,足球师资力量日益完备,练习的场地能够保质保量。再者,通过对项目评分标准的研读可发现,足球项目评分标准的制定相对于篮球、排球项目更容易取得高分,因此练习的人数也远远高于另外两项。选择排球项目的考生最少,其原因在于排球项目缺少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教学,部分学校的排球场地偏少,器材设施老旧,缺少充足的外部条件。
通过对足、篮、排3个项目的考生进行走访和调查发现,排球选项的考生基本运动能力表现情况略低于足球和篮球项目的考生,部分排球考生表示“相对于排球,其他2个项目更难获得理想的分数,而排球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学练可以快速提升成绩”,原因在于足球、篮球更多强调速度和敏捷方面的考察,而排球则更倾向于技巧性的考察。在面对体育中考庞大的学生群体时,多提供一些选项让学生自主选择,增加中考体育项目的可选数量,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4]。
2 球类项目设置与实施情况
2.1 足球项目考试设置与实施
足球项目的考试在25m×23m的场地内进行,考试流程包括原地颠球(男生10 次,女生5 次)、绕杆跑、传接球各击打左右挡板1次、运球绕障碍、射门、冲刺跑6个环节。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足球技能,包括球感练习、起动技术、过杆技术、传接球技术、绕杆技术、射门技术以及短距离冲刺跑技术。内容涵盖全面,有利于该项目在实战过程中的运用。
通过对该项目的负责人以及多名考官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足球项目的考试内容及流程设置得较为合理,但在考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异化现象和不足,包括部分考生在颠球环节,多次在球触地后主动以手持球抛球的方式重新开始颠球,违背了颠球环节设置的初衷;考生在完成两块挡板的传接球环节没有停球动作,直接击球,不符合该项目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绕杆环节结束后不控球,而是直接使用备用球射门,与足球项目中带球过人后射门的运动特点相违背。
2.2 篮球项目考试设置与实施
篮球项目的考试在篮球场半场内进行,考试流程包括运球至传球区域后将球传进目标圈、取球运球至篮筐两侧各投中一次篮、运球绕杆跑、行进间投篮、冲刺跑5个环节,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包括下肢爆发力、协调性、灵敏性等专项身体素质以及传球技术、过杆技术、投篮技术等专项技术,内容全面且有利于该项目在实战过程中的运用。
其考试内容设置得较为合理,测试手段规范,所得成绩最为客观。篮球传球是否传进目标圈内、篮球投篮是否进球、绕杆过程中是否有漏杆现象都较好进行观测和评判。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较难出现钻规则漏洞的现象,有效地规避了裁判组尺度不统一的问题。
2.3 排球项目考试设置与实施
排球项目的考试设置在规范排球场内进行,考虑到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高和弹跳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排球球网高度设置方面均低于标准高度,其中男生的网高为2.26m,女生的网高为2.12m。具体考试流程为底线出发后进行两个来回3m移动、在发球区有效发球2 个、5 号位自垫球3 个、自传球2 个、4 号位扣自抛球1 个、冲刺跑回发球区5 个环节。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排球技能,包括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等专项身体素质以及发球技术、传垫球技术、扣球技术等专项技术。排球项目的主要内容都有所涵盖,有利于该项目在实战过程中的运用。
排球项目的考试内容设置得较为合理,但在考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异化现象和不足,体现如下。(1)部分考试要求和标准较为模糊,增加了评定的困难程度。如垫球必须高于考生的头部未指出是球的底部必须超过考生的头部,还是指排球超出考生的头部即可;自抛自扣球只规定考生要双脚离地以及扣球的有效落地区域,并没有对考生的扣球动作做出相应要求。(2)部分基础较差的考生为了缩短考试用时而异化技术动作,如第三次自垫球时,直接将球往后垫飞,重新拿球进行自传球。(3)发球测试的顺序安排。发球技术要求人体应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而考试中发球项目安排在考生进行折返跑后的第二个环节,此时人体处于快速奔跑后短暂的停歇过程,心率和呼吸节奏处于较高水平,其状态本身不利于进行发球项目的测试。
3 中考体育球类项目发展对策
3.1 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层面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通知,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帮助学生掌握1 至2 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3.2 规范考试内容及评定标准
中考体育的考试内容、评定标准及考试信度和效度,设置更加合理的考试内容及评定标准,能够保证中考体育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保证应试公平。与此同时,要考虑到该考试方案是否较好地引导了学生掌握该项运动技能,如内容的设置应该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发展,体育考试的标准研发应基于多年连续学生体质大数据,以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公信力[5],以此平衡应试考试与掌握技能二者之间的矛盾。
3.3 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导,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6]。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在某些专项开展得较好的学校,体育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选择该项目进行学练,缩小了学生主动选择考试项目的范围,不利于个性化发展。因此,定期开展教师技能培训,增强对薄弱项目的集体学习,有利于各个项目的协调开展。
3.4 优化学校体育团体培养模式
技能的学练不应仅局限在体育课堂上,而应该涵盖于所有的学校体育时间之中。这就要求各学校体育科组及各部门要不断完善学生体育锻炼的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包括定期举办足篮排球赛、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等。多渠道、多方位地推动学生积极融入课余练习、参加体育竞赛,以此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
3.5 激活球类项目教学科研空间
球类项目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该设置倒逼中小学体育教学,将终身体育的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才是教育目的。为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力推动球类项目的教育科学研究,以一线体育教师为主体,开展教学内容设置、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模块教学等相关研究,以此为契机深化课程改革。
4 结语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不断完善中考体育制度的契机下,丰富球类项目的考试内容,制定细致合理的评判标准,对球类项目的普及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测试内容及评定标准,加大各个项目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找准突破点不断完善学生体育锻炼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一项及以上可以长期进行的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