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生物学在运动对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影响中的运用
2022-03-03徐潇逸
徐潇逸
(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00)
该文深入研究时间生物学在运动对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肾损伤影响中的运用,以期为2 型糖尿病老年人运动时间安排提供有益参考。
1 时间生物学、择时运动内在关系及对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
1.1 时间生物学基本理论
时间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节律的边缘学科,是研究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学科,微观上表现为mRNA或蛋白分子水平。
时间生物学最新研究发现,SCN 与中枢神经区域存在丰富的纤维联系,包括与视网膜的纤维和膝状体腹侧部纤维等[1],通过与纤维联系,SCN获得环境授时因子信息,从而形成自激性振荡,产生生物机能输出信息,以此调节人体生物活动节律,如血压、体温、激素水平和睡眠周期等[2]。
1.2 时间生物学与择时有氧运动的关系
生物节律是生物与外部环境交互,具有时间变化规律的生命现象,生物节律通过影响人体心肺功能、血压、体温、中枢神经等系统,形成周期性变化,在生物节律高潮时,各器官系统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则处于低潮状态。当人体处于健身锻炼时,如在生物节律高潮期进行健身锻炼,则人体更容易注意力集中、身体机能亢奋,有利于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反之则容易感到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不仅健身锻炼效果较差,还容易出现运动损伤问题[3]。
随着时间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择时运动训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即根据人体内生物时间节律特点,制订和实施不同的训练计划,通过在特定时刻引起机能振荡高峰,促进机能峰相位与生物节律重叠,产生最佳的运动训练效果[4]。同时,通过择时运动调整,借助机能峰相位迁移调节生物节律迁移,有利于改善机体生物节律,调整机体节律基因表达,实现二者的相互调节与适应[5]。
1.3 择时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多超重或肥胖,往往伴有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等并发症。通过有氧运动可降低患者体重,减少患者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率水平,加速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代谢反应,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机体胰岛素抵抗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糖代谢。相关研究表明,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其血糖值、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性提高[6]。
国外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体质水平,协调循环、呼吸、运动等系统功能,改善因年龄和疾病原因造成的器官退化问题,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理论,认为应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制订适宜的运动治疗方案[7]。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某社区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 人,其中男性30 例,女性26 例,平均年龄为61.45±10.51 岁,平均病程为5.61±1.62 年。根据随机分类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确诊为2 型糖尿病患者。经实验前宣教,患者交流沟通无障碍,患者自愿参加该项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为便于对比研究生物节律变化规律,该实验选取1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参照组,平均年龄为60.13±6.52岁,经充分沟通后自愿参加该试验并签订同意书。
2.2 试验方法
对照组按正常生活方式,不进行有氧运动。研究组根据有氧运动时间,分阶段开展研究,运动时间为10∶00、16∶00、20∶00,各时间段开展持续4 周,一周3 次,每次运动30min 的有氧健身操。每次运动后测量患者血糖、血浆胰岛素等指标,观察对比组间、组内指标差异,以此研究择时有氧运动对社区老年人2 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影响。
2.3 试验指标
(1)血糖指标。运动后12h 静脉取血,使用罗氏血糖仪测试血糖并读数。
(2)血浆胰岛素。采用ELISA法测试血浆胰岛素,经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通过测定样品OD值计算血浆胰岛素浓度。
(3)血清中sTM、水通道蛋白(AQP-2)水平。取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后获得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sTM、AQP-2水平
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效的课堂管理更是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4 数据处理
用SPSS 17.0 软件对试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采用LSD法对比分析组内、组间差异,试验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 判断差异显著,P<0.01判断差异非常显著。
2.5 试验结果
如表1所示,参照组10时血糖水平,显著低于20时血糖水平(P<0.01),呈现显著的生物节律规律。对照组血糖水平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11mmol/L),未表现出生物节律变化(P>0.05),表明在2型糖尿病状态下患者机体生物节律表达异常甚至消失。研究组运动前后出现显著的变化(P<0.05),血糖水平下降,表明有氧运动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其中10时和20时运动后血糖水平低于16 时血糖水平(P<0.05),表明不同时段运动对血糖水平存在一定的影响,且10时和20时择时运动效果更佳(P<0.05、P<0.01)。
表1 择时运动对空腹血糖的影响(mg/dl)
根据表2 胰岛素水平数据分析,参照组10 点和20点胰岛素水平低于16时(P<0.01),10时和20时胰岛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胰岛素分泌节律与血糖水平变化规律不同。对照组和研究组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研究组10时和20时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对照组和研究组组内各时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无显著生物节律,但通过择时运动调节能够改善患者胰岛素水平对血糖的敏感性,改善空腹胰岛素水平节律,降低血浆血糖水平。根据组间比较结果,在10 时和20 时进行择时运动,对胰岛素水平调节效果良好。
表2 择时有氧运动对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X±S)
2.6 择时有氧运动对血浆中sTM、AQP-2水平的影响
由表3 可知,通过择时运动对血浆sTM 和AQP-2水平的影响分析,C组患者血浆sTM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且研究组血浆sTM 水平显著低于C 组(P<0.01),与C 组相比,SM 组、SE 组与SN 组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组间比较来看,SE 组患者血浆sTM水平显著低于SM组和SN组(P<0.05),表明择时有氧运动对患者肾脏血浆sTM表达存在显著影响。
表3 择时运动对血浆sTM和AQP-2水平的影响
根据肾脏AQP-2 表达水平数据分析结果,C 和研究组血浆中AQP-2 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与C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浆AQP-2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N 组高于SM 组和SE 组(P<0.05),SM 组和SE 组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择时有氧运动对2 型糖尿病患者肾脏血浆AQP-2表达调节作用明显,10时和20时运动效果优于16时。
3 分析与讨论
3.1 择时运动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
根据时间生物学研究,人体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浓度存在生物节律规律,表现为机体各时刻耐糖反应差异,早晨至中午时间段较高,午后逐渐下降,呈现出显著的昼夜变化规律。
在2 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由于其生物节律紊乱,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但并不意味着生物节律消失,而是生物节律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基因表达弱化[8]。因此,可通过择时运动干预实现借助机能峰相位迁移调节生物节律迁移,达到运动处方的作用。根据该研究,10 时和20 时择时进行运动血糖控制,效果较为显著。结合血糖峰值变化规律和择时运动对患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选择在10时或20时时进行择时运动,对血糖和胰岛素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3.2 择时运动对血浆sTM水平的影响
在该研究中,根据sTM水平表达,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浆中sTM水平均高于参照组,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问题,但经择时有氧运动后研究组sTM 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择时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缓解作用。通过分析不同时段有氧运动干预效果,10时、20时开展有氧运动干预效果显著优于16时。
3.3 择时运动对血浆AQP-2水平的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AQP-2 已被证实为对水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细胞膜转运蛋白,是肾小球内皮细胞跨膜水运的重要通道,肾脏尿液浓缩功能主要通过肾脏集合管主细胞中的AQP-2实现,AQP-2表达主要受AVP调节。由于2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合成和分泌AVP 增加,并促进AQP-2 表达,引起肾小管AQP-2 对尿液中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液减少,对水的渗透性增加,加剧肾脏负担和损伤。
该研究发现,通过择时有氧运动干预,研究组患者血浆AQP-2 显著低于对照组,且10 时和20 时组血浆AQP-2 水平低于10 时组,表明择时有氧运动对2 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4 结语
择时运动符合生物节律规律和时间生物学理论,不同时间段开展有氧运动,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2型糖尿病老年群体中,择时运动通过对干预调节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浆sTM和AQP-2水平等,提高生物节律对机体的调节能力,改善患者尿液减少症状,缓解患者肾脏损伤问题。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血糖峰值时间段内择时开展有氧运动效果优于其他时间段,结合糖尿病患者餐后2h 血糖较高的规律,10 时、20 时开展有氧运动,干预效果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