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满文化中的心理原型

2022-03-03撰文石舒雅

炎黄地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萨满原型祖先

撰文/石舒雅

萨满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对萨满文化有着天然的崇拜。萨满文化的世界观体系包括了宇宙观,自然观和灵魂观,这些是萨满文化基本的内容,然而在这个体系中,又体现了集体潜意识的心理原型。集体潜意识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指的是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低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在个体一生中从未被意识到,经由遗传获得来。而心理原型则是集体潜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探索萨满文化中的集体潜意识,了解萨满文化中的心理原型,能够更加了解萨满文化的产生原由。

萨满文化宇宙观中的心理原型

图1 宇宙构造

图2 宇宙起源

萨满文化是人们在观察宇宙,认识宇宙的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包括宇宙构造和宇宙起源,而这些都与动物和植物有关。萨满文化中,会把宇宙分为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不同中心,分别称为俗空间和神圣空间。宇宙以界为划分,分为上,中,下三层世界,萨满可以在三层世界中自由交流,获取信息,可以把神的意志和死者的信息传递给世俗界,也可以把人的期望传递给神和死者。而上中下层世界通过宇宙树链接,萨满需要通过宇宙树才能到达上层或者下层世界。树作为一种自然原型,是挺拔的,象征着阳性的力量,而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如萨满巫师一样,穿梭在上中下层之间,是沟通天地的媒介。 萨满文化中对宇宙结构的解释中,尤其注重对大地的解释,这些解释很多都认为,大地的形成跟动物有关。例如,布里亚特萨满教认为,世界诞生之初,只有一只大龟,神来到了龟的身旁,并且在它的肚子上建筑了世界;蒙古族的神话也认为,支撑世界的是一只金龟。以龟这种动物作为大地的原型,有着独特的意义。龟的身形非常巨大,且行动缓慢,也象征大地的广袤和缓慢地变化,以龟壳为地,有厚重踏实感,具有承载力;龟的寿命很长,在很多神话故事中,都有龟这一形象,都是长寿智慧的象征,而对于大地的认知,也是有愈久而弥坚的厚重感和经久不衰的智慧。除此之外,宇宙起源也是萨满文化的宇宙观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蒙古族的萨满文化认为,宇宙的起源与大海密不可分,大海这一自然原型,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都是与孕育能力相关。而大地是由大海孕育出来,这也可以体现出自然演变的先后顺序。

关于宇宙结构有两种假设,分别是宇宙封闭说和宇宙开放说。宇宙封闭说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并且在南北方对于宇宙的认识也有差别,南方地区少数民族认为,天像一把伞,那“伞”就是天的原型。一方面,南方气候多雨湿润,伞是人们必备的物品,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投射;另一个方面,伞也象征着一种保护,它可以遮风挡雨,抵御侵害,会让人们有安全感。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则主张“天似穹庐”,穹庐即是蒙古包,这是北方人民对于现实生活的投射。在满族的观念里,将宇宙比作“树”,富育光先生认为“这种观念反映人类初期低级思维时期所具有的直观而简单的形象思维,用身边的高树喻比天空高不可攀,这要比以抽象数字喻天观念更要原始和古远得多”。

地球,月亮和太阳是蒙古族萨满文化宇宙观中不可或缺的。在蒙古语中,把太阳称作为“呼如墩奥日奇朗”,意为“轮子般的宇宙”,轮子这个意象非常值得探讨,将太阳比作轮子,是强调了这一自然原型的属性——循环。日复一日不断地出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在说明太阳,月亮,地球三者的关系时,还阐述了日食和月食的原理,《蒙文天文学》认为:“在日月相照之时,地球遮在中间则月食,因月在最近,日在左旋,离日远,而日照侧面,在望时从下直照而全明。由此可知为地球所遮之道理,此即日月食之大略耳。”

虽然萨满文化的宇宙观中表现出了唯心主义色彩,但是基本还是反映了宇宙客观发展的规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当然,其间也体现了物质的客观性。萨满文化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综合体系,万物皆有灵,动物、植物,甚至是岩石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生命,而且通过简单的类比,让人们对此更好的理解。例如,当人装扮上并模仿动物的某种形态就可以获得某种力量,这是人类最初的原始思想的体现,然后因为这种思维的局限性,所以只能停留在事物表面的相似性上,而不是深层次的类比。

萨满文化自然观的心理原型

萨满文化的自然观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希望自己能够获得自然的保护和恩赐,在低生产力情况下,这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态度。萨满文化中的自然观将自然神格化和人格化。例如,山和树都是神,月亮为姑娘等等,萨满文化的自然观也会探讨自然的本质以及根源,从这里也可以发现萨满文化的原型机制。在鄂温克族的萨满文化中,自然界一切的事物都是由神来主宰的。风神主宰了风,风神是一位披头散发的老妇人,这是母亲的原型,只不过是负性原型,因为风神只要把头发一甩,就会狂风大作,给人类带来灾祸,这也反应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野兽是山神的,猎手之所以能捕获到猎物,这是“山神”的恩赐。这时的山神具有父亲原型,坚毅、严肃,对“孩子”和子民的照顾也在此处体现。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火有着崇高的地位,当然,萨满文化中也有对火的描述。火是生活的必须品,人类需要火来加热食物,也需要火帮助其渡过寒冷而漫长的冬日。但是火也会带来灾难,在树木丛生的原始森林或者大草原,一旦着火,就有可能让家园毁于一旦。但是人们并不敢扑灭火种,认为这是火神放的,是太阳在帮助他们“驱魔”。现在看来,这种观点荒谬可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信奉萨满教的人们是极度虔诚的,火神这一自然原型,也表现出跟其他神话故事中火神的相似之处:脾气不好,需要供奉。这也是人们对自然敬畏的体现。

图3 太阳

萨满文化灵魂观的心理原型

萨满文化灵魂观的最根本的思想在于,人是有灵魂的,并且灵魂不灭。灵魂在体内是静止的,而在体外是运动的,这是萨满文化灵魂观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有两种灵魂流动的方式展现给世人:一种是上层世界,中层世界,下层世界三界之间的流动,另一种是在人死后灵魂在他界进行平行的流动。灵魂也有特定的安置所,在萨满文化中,有一种叫做“送魂”的习俗,萨满把灵魂送到一定的场所使其安定下来,防止其祸乱人间,拉法格在《思想起源论》中说:“灵魂一经发明就必须为它在地上或天上构造住宅,以便在尸体腐烂之后可以安置它,目的是阻止它因无处安身而游荡和扰乱活人,灵魂的思想在野蛮民族和半开化民族中是很活跃的。” 萨满文化中,大部分人们认为灵魂是存在的,也会通过招魂、送魂的方式来管理灵魂,这是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萨满文化的共同之处。达斡尔族的观点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灵魂离开了肉体,造成了“死亡”的假象,所以人们对疾病是恐惧的,因为它和死亡太过于接近。从心理原型的角度来看,病和死都是人们内心的阴影,所以病和死的解决方案都是趋于一致的,西清《黑龙江外记》记载,当孩子生病了,需要让萨满来进行“招魂”仪式,并且需要母亲配合做一些行为:“小儿病,其母黎明以杓击门,大呼儿名,曰:‘博德珠’,如是七声……”

图4 自然

萨满文化的灵魂观往往是和祖先观念联系在一起的,祖先的灵魂可以给子孙带来灾祸,也可以带来幸福,所以如何对待祖先显得尤其重要,若想让祖先高兴,就要供奉他。如何去祭奠祖先呢?人们需要祭奠的不是祖先的肉体,而是祖先的灵魂。祖先的灵魂也会有些区别,有些祖灵只对本家庭成员有影响,而有些关系到整个宗族。例如,帝王的灵魂就可以影响到整个国家,就像成吉思汗的灵魂,认为他的灵魂可以保佑整个蒙古族。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祖先的灵魂就是父亲的原型,他负责实现父亲对后辈的庇佑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在萨满文化中,灵魂可以展现出多元化而非单一的形式。不同民族的萨满文化表现都有所不同:例如满族,灵魂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仅仅是祖灵,就会分成远祖、近祖、家祖灵等。再例如赫哲族,他们认为人有三个灵魂,生命的灵魂,它叫做奥任,这是人和动物都会有的,待人或者动物死后,奥任便会离开肉体;思想的灵魂,它叫做哈尼,哈尼可以在人睡觉时暂时离开肉体;转生的灵魂,它叫做法扎库,法扎库也会在人死后离开肉体,并且它可以创造未来,也能在神灵的指引下重新投胎,进入新的轮回。不仅是人,连动物也有灵魂,所以在赫哲族的传统中,会对一些图腾动物,例如熊,鹰等进行风葬,以安慰它的亡灵。往深处探寻萨满文化的心理原型,这是当时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表现了对死去之后将会去哪里的一种探寻:有三分之一的灵魂还可以进入到下一个轮回,给了人们希望。

萨满文化是宗教和神话的合二为一,在这样的体系之下,自然知识、宗教、艺术、道德法律、民俗、医学等等都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对当时世界的认识。把人与自然、动物连结起来,是人对周围世界关系的理解。这种集体潜意识中的心理原型让人与人联系的更紧密,因而他们创造出了相类似的物质、精神文化体系,并从中细分出文学、艺术、医学等具体的文化形态。

猜你喜欢

萨满原型祖先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祖先与吹牛
科学家发现了萤火虫祖先 等
包裹的一切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浅谈满族装饰纹样中的萨满文化元素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
语法总结:祈使句
狩猎社会与熊崇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