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2022-03-03汪蕊
汪蕊
摘要: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到前车之鉴,在以后的日子中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而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贤人的情感,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我国文化殿堂中, 古诗词是一颗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璀璨明珠, 历经千百年风雨流传下来的古诗词中包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等。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 这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古詩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初中是学生重要转折时期,是步入高中的基石,重视初中古诗词教学,可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初中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重视语文教学改革,将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强化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思想。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1、增加学习古诗词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教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有关的知识时,都是采用比较枯燥的方式,但是这样单一的方式加上原本就很枯燥的内容,这些都让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消失。但是如果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了解和中华文化有关的内容,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古诗文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意境,而且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古诗词,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对于传统文化这样的民族瑰宝,更加深入地接触就会发现其更加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学生也不会感觉到太够枯燥,慢慢就会体会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进而有兴趣主动学习古诗词,提升自己的水平。
2、促使学生更加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积累的属于我们的特有民族瑰宝,它是支撑着我们至今仍然在不断前进,找寻复兴之路的支柱,因此,我们不能忘记属于我们的荣耀,要记住我们的辉煌,并不断努力去再现那时的辉煌。因此,在初中语文学习课堂中,教师也要教导学生学习和中华文化有关的知识,这样学生才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才不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失去自我,也就不会在最后失败。中华文化和古诗词本身就是联系在一起的, 古诗词算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在语文课堂中,学习中华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和意境,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诗词。
3、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初中的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在这其中不断接触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让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中华文化的文明瑰宝,这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这些古诗文想要传达出来的含义及思想感情。因此,不断学习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民族,能够激起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欲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得到知识,能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而诗词,是学生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学生可以通过诗词的学习,更加好地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接触到古代的诗人的想法,从而了解当时的文风以及时代背景,从而产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学生经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库,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的语文学习。
1、深读作品为基,领会作者情感。想要学好古诗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熟读、精读作品,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传授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的阅读充分地理解古诗词当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例如,古诗词《次北固山下》,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江南景象来表达对家乡深深的怀念之情。那么教师除了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 还要让学生通过古诗词阅读体会诗人的深刻情感,进而生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又比如,杜牧的《赤壁》,教师应当让学生反复品读,要求学生采用大声朗读的方式,注重朗读节奏,区分重音和轻音,从而感受到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当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导,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中隐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告诉学生应当以阳光的心态面对人生, 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旦被挖掘,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引导学生想象,欣赏诗情画意。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体系不完善,在学习意境丰富、语言凝练的古诗词时会显得比较困难。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还需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其精髓,汲取营养。因此,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想象和感受作品中的意境,来体会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图片或者视频等烘托气氛,以此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古诗词的丰富多彩。
3、品赏作品语言,感受传统文化。语言是古诗词教育意义和主题思想传递的主要途径,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去分析那些具有化龙点睛之笔的语言,以此来呈现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内涵。同时,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古诗词汇也是比较常见的,看似简单平常的几个字词就可以形成一幅令人赞叹、动人的场景。例如,在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虽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但是作者所描画出来的景象实则很丰富,有缺月、深院、梧桐以及清秋等,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戚与愁苦。在上片中,作者主要是以景物作为情感抒发的基础,下片又通过形成的比喻来含蓄表达了自己真挚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品赏这些写作方式的精妙。
4、开展专题活动,加强学习渗透。除了基本的阅读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利用开展专题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而之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到现在,就是因为我们在现如今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获取到它的魅力。比如,作为仅次于春节的中秋节,在过去很多文人墨客都在中秋月光的沐浴下抒发着各种情感,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教师就可以通过举办中秋节古诗词朗诵比赛等类似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以此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榕清.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建构[J].语文课内外,2019,(26):30.
[2] 黄淑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0)39.
[3] 翟海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小品文选刊:下,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