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小说中的可能世界建构

2022-03-03李胜男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刘慈欣三体科幻

李胜男

摘 要: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对于可能世界的建构,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和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审美世界,在贫富差距、教育、科技以及人性等方面都有着深切的现实关照,为理论界重估科幻小说的艺术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照。

关 键 词:刘慈欣;可能世界;现实意义;人性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拿下了第七十三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上《三体》被认为是里程碑之作,获得了众多奖项,而且还受到了很多读者与媒体的赞赏。这些都表明刘慈欣的作品不仅仅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而且也经得市场的检验。作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作品构思奇特、想象宏大。他的小说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科幻世界,跨越了漫长时光。这个世界是虚构世界,而在可能世界理论中,只要事物的组合推演不出逻辑矛盾,该事物就是可能存在的,因此,刘慈欣小说中的虚构世界又是可能世界,并且是纯精神层面上的可能世界。虽然他的小说中充满了宏大瑰丽的想象,但不代表着他与现实脱轨。相反地,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关注现实问题。幻想世界不是现实世界,但虚构的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可能世界的理论背景下,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的价值被深化。笔者从可能世界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刘慈欣科幻小说所建构的可能世界及其现实意义,为科幻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以期对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进一步认识。

一、科幻小说建构的可能世界

“可能世界”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神学家莱布尼茨在《神正论》中提出来的,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一种主观的想象。自被提出以来,“可能世界”一直是哲学和逻辑学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莱布尼茨提出,“我们的整个世界可以成为不同的样子,时间、空间与物质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运动和形状。上帝在无穷的可能中选取了他认为最适合的可能。”[1]莱布尼茨认为,世界是由上帝所创造的,上帝是无所不能的、最完美的存在。这种思想具备浓厚的神学倾向。之后,模态逻辑语义学开始用可能世界理论来解释虚构与现实的关系,这早已超出了神学的范围。而文学研究向来十分重视关于虚构的问题,经常把虚构作为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化客体的主要特征,因此文学研究界最早开始尝试用可能世界理论来处理文学作品中的虚构问题。

由于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理论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被抛弃。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现代可能世界理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可能世界的中心观点与莱布尼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现代可能世界理论认为,“可能世界”是世界可能存在或本可以存在的世界的存在方式——它以现实世界为中心,四周被其他可能世界包围。而现实世界是众多可能世界中的一种,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世界。这与莱布尼茨的思想观点不谋而合。莱布尼茨认为,可能世界是我们的思想所建构的世界,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具有时空的同一性,也就是说,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是相对应的。在文学理论界多勒泽尔是将可能世界应用于文学理论的先驱人物,他认为文学中的虚构世界是由语言建构的世界,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有其自身意义。并不是如其他人所说是对现实世界的一味的模仿。而真正将可能世界理论应用于文学叙事领域的是瑞恩,他对可能世界在文学叙述理论中的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瑞恩的理论中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是具有通达关系的。在科幻小说中,具有通达关系的就是真实世界与叙事世界之间。科幻小说的叙事文本是以真实世界为出发点,逐渐向叙事世界靠拢,从而打造出“可能世界”所需要的形态,也就是“虚实结合”的“故事化”文本。自从瑞恩提出可能世界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之后,叙述学界也开始广泛关注可能世界叙述及跨媒介叙述等新问题。

刘慈欣在回忆自己十年科幻创作历程时也曾说:“我看到了科幻文学的一个奇特的功能:现实世界中任何一种邪恶,都能在科幻中找到相应的世界设定,使其变成正当甚至正义的,反之亦然,科幻中的正与邪、善与恶,只有在相应的世界形象中才有意义。”[2]科幻世界是作者思想建构的世界,但是却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并且以此来映射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因此,科幻小说中的可能世界实际上就是从现实世界出发,进入到可能世界,最后再指向现实世界。不仅如此,“可能世界叙事学超越经典叙事学之处在于将文本世界与我们所栖居的外部世界以及我们的内部世界重新连接起来”,[3]在可能世界中有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切关照以及对跨越现实意识的补救。科幻小说通过呈现未来一段时期内人类生活的世界可能遭遇的问题和困境,为读者呈现具有现实认知性的“可能世界”。小说中所表现的生存世界虽然是人们思想建构的产物,但在这个空间里,有对物理世界的反映和超越。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可能与必然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科幻小说中的可能世界发生的事件在现实世界中也会找到对应的情景,从而映射现实世界中人类的行为,促使读者在现实生活中反思自我。因此,很多科幻小说所创造的世界,不仅是叙事者内心的主观想象,更加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是具有忧患意识的作家对现代社会所发出的忠实警告。

二、可能世界建构的现实意义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改变了科幻文学长期游离于文学边缘的现状,赋予了科幻小说深刻的现实性和可读性,这是主流文学和通俗文学才具有的特性。在作品中,刘慈欣为读者生动地营造了一个高度虚拟而又真实的“可能世界”。这个世界涵盖了宇宙中的所有尺度,也跨越了漫长时光。但是作者在文中的虚构并不是有意去向读者呈现奇观影像和末日幻影,也并非脱离现实的极端幻想和任性恣意,而是有着充分的现实人生根据,重在表达时代的焦虑,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类现世与未来处境的思索。刘慈欣通过作品告诉我们“科幻”的真正含义——“科幻”的“幻”是起于现实指向未来的展望,饱含人文关怀地探索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性。[4]他的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纯科幻到人与自然阶段再到思想实验阶段。他从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转而探索人与人的关系,进入了创作的社会实验阶段,《赡养上帝》和《赡养人类》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一阶段的作品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科幻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前瞻性思考。不同于以往,这一阶段的作品里充斥着更加“接地气”的语言,并且以极高的人文关怀将矛头直指社会结构失衡的危害。小说在宇宙这一宏大的空间中,來探讨现实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向读者提出“科技的发展能否缩小社会差距”这一问题。毫无疑问,刘慈欣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科技不仅不能缩小社会差距,反而成为了富人独裁的助推器。在作品中,刘慈欣站在宏大的宇宙视野中表达他对人类的现实观照。[5]

小说中还提到了另一个重要的现实话题——教育。教育的失衡会导致社会结构的失调,从而打破社会平衡。教育被科技垄断后,最终会导致人类异化,社会结构彻底失调。获得超等教育的人在被植入芯片之后,智力、思维、感受、性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异化也将彻底改变人类世界。小说中第一地球的终产者变成了一个智能机器人,思维像程序一样被输进大脑,情感和人性都已经不复存在,为实现自己的独裁指挥着另一批机器人。而主人公滑膛即使被培养成为了一个冷血杀手,内心仍然有感情的存在。他对齿哥的恨促使他杀了齿哥,而内心残存的同情让他答应了画家的临终交易。

刘慈欣曾说:“科幻文学的语境不是人文的,而是冷冰冰的理智和逻辑的。”[6]但是文学作品既植根于现代社会,人性就必会在其中有所体现。在宇宙中外在的危机来临之际,人性退居二线。在三体世界这个他者的参照之下,地球人的人性作为一个整体在小说叙事中出现,体现在几位主人公在危急时刻所做出的选择上。在地球几次面临被毁灭的命运时,普通人群的应急反应是无助又悲哀的。三体舰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部分人死,或者所有人死?”[7]险恶的太空环境就像是一面放大镜,把人类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放大到极限。同时,人类社会对于星舰地球者的选择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要人性,还是要灭亡?其中除程心外的其他人都在面临一些重大抉择时或多或少地将人性置于了次要的位置。尤其是人类社会极端理智的代表人物——托马斯·维德,他甚至认为兽性比人性更重要。当程心对维德提出希望他放弃的要求时,维德对程心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8]在《三体》中人类面临着残酷的、零道德的宇宙环境,无人性可言。

三、结语

在科幻小说的创作史上,不少作家都有过结合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的创作尝试,如老舍的《猫城记》,金涛的《月光岛》,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等,都是以科幻小说的形式来影射社会问题、反思人性。就像吴岩教授所说的那样,科幻文学表现的是“科学和未来双重入侵现实”时人类的反应。刘慈欣的小说在探讨科技的基础上,结合了时事的思考,从而将现实的因素深深嵌进科幻的本质里,给予读者独特的艺术审美体验。其次,刘慈欣通过可能世界叙事提出了很多话题,为读者建构了一个“亦真亦假”的可能世界。这些话题是在传统叙事中涉及不到的,因此也赋予了科幻小说独特的艺术价值。科幻小说的可能世界叙事及其所描绘的可能世界,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这类小说的可能世界叙事既有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现状的描绘,同时还具有基于现实社会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在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的切换中,寻找着当今世界潜藏的一切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Gerhardt(ed):Die Philosophischen Schriften von G.W.Leibniz[M].Ⅳ.P593.Ⅲ.P400.转引自周礼全.模态逻辑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397.

[2] 刘慈欣.重返伊甸园——科幻创作十年回顾[J].南方文坛,2010(6).

[3] 张新军.可能世界叙事学的理论模型[J].国外文学,2010(1).

[4] 裴靖文.当人类被科技赡养——以《赡养人类》为例[J].名作欣赏:评论版,2019(7):2.

[5] 刘慈欣.2018[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7):48.

[6] 刘慈欣.超越自恋:科幻给文学的机会[J].山西文学,2009(7):7.

[7] 刘慈欣.三体II:黑暗森林[M].四川:重慶出版社,2008:416.

[8] 刘慈欣.三体III:死神永生[M].四川:重庆出版社,2010:2.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三体科幻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三体》获雨果奖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