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情绪管理策略
2022-03-03梁雀屏
梁雀屏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对班主任班级情绪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概括、分析出当前小学班主任于班级情绪管理项目所存在之不足及原因。重点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此类管理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班级;情绪管理策略;分析探究
引言:
如今,提升小学班主任之班级情绪管理策略能力,是一大必然举措。策略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故要求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班主任,均需运用积极的管理策略,使每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以健康成长。
一、小学班级情绪管理的意义
(一)可调节班级学生之间的矛盾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贪玩、爱闹的年纪,其思想简单、情绪波动频繁;学生之间的相处也总是充满矛盾却又特别容易化解。对此我们不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评价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反,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以引导和管理,用温和的方法影响其情绪。
(二)可提升同学们学习质量
小学生拥有着天真烂漫的性情,对于任何事情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其无法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去,适当的对其行为进行规范,让其从心底里对“对”与“错”有明确的界限,并且让其养成良好的自律品格,可使同学们得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与状态,集中其注意力,并对课堂产生兴趣。
(三)可增加班级之凝聚力
班级是一个整体,惟有这一整体具有凝聚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情绪管理通过管控、调节学生情绪,并通过班集体文化建设,可增强班级之凝聚力。
故此一研究,对提升班主任班级情绪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愉悦等,意义重大[1]。
二、小学班级情绪管理策略现状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绪管理,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情绪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疏导,也因此导致大量的情绪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而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带来隐患。所以,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不能任这种错误蔓延。
三、提高小学班级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
目前而言,班主任必须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自身职业责任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从自身实践出发改善教管方式,进而建设良好班风环境,于潜移默化中,使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及相应的优秀品质。
(二)用爱作基石,铸造情绪管理之魂
如今的班级情绪化管理,就是在实践中从人性角度出发,践行博爱和厚爱。博爱,就是要心胸开阔,努力用仁爱来感染、鼓舞,公正评价所有学生,真诚沟通;厚爱就是,注意把握对应奖罚程度,并采取花样惩措,如表演力所能及的节目,且避免批评唾骂、体罚等。
(三)小学班主任要培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小学班主任于其工作、生活上难免遇到困境,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调控制好,必定会影响日常教学管理,易导致班级管理之偏差。而面对小学生情绪变化,首先班主任要控制好自我情绪,特别当面对孩子们因情绪失控所致之失范现象时,务必保持冷静;要深入真知此年龄段的孩子特点——其情绪变化事出必有因,并耐心倾听,设法让他们表达出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
日常班级管理中,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丰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地帮助、监督,这样既可锻炼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和配套能力,学会互助,还能增强其自主管理情绪的能力。此类活动要确保做到如下几点:
其一,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方案和其措施。班主任可利用班会课或设计其他活动,给学生普及情绪管理的心理健康知识。一至三年级的班主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的作用”以及“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等内容;四至六年级的班主任可围绕“什么是情绪”“小学生情绪情感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情绪管理”等内容展开。
其二,内容要符合孩子们年龄特点,满足其身心成长所需,能调动其参与热情,自发加入,如情景剧表演、知识竞赛等形式就胜于干巴巴的说教。
其三,活动需突出它的目的性,给予学生更多自我情绪管理机会,让同学们可从活动充分锻炼。
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务必循循善诱,引导、告诉学生活动之意义,教导他们既要竞争亦需团结,培养良好的团队情绪意识。
(五)加强对学生的情绪控制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须知,并非所有情绪表现都是属正常。因此,班主任应让学生学会分辨各种情绪,做到因人、地、时的不同变化合适表达。要让其学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合理发泄情绪,并学会用自我暗示、深呼吸等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促进其个人提高情商、以及增强调控情绪的能力。
进而,若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长,也不利于班级发展。这时班主任要及时引导班级情绪,个别沟通,引导换位思考,才有利于增强相互理解与高质沟通,鼓励他们通过自身的理智實践活动来使情绪走向成熟。
最后,要让学生能感受到班级的期待。我们教师要善于用某种观点,做到客观、中肯地分析各个学生,并充分发挥人类情感所具之与人交互生长、互相感染的优质特性,进而对其未来成才表示多种美好期望,且让其尽快洞悉,而这会让青少年心理上产生正面、积极的发展定势[2]。
同时在期待中,亦针对性提出对其不同时期的正能量情绪期望,让同学们在体验之中,将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加以提高、改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年龄和其的行为特点,及时引导他们的诸多情绪状态,创设温馨、美好的班级环境,同时让孩子们产生满足、自豪与幸福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如此,既能让学生们于自我监督和彼此互帮互助基础上把为人处事的综合能力提高,还能培养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马运珍,邵泽玉.小学班主任班级情绪管理策略分析[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1):28-29.
[2]赵夕聪.做情绪的主人——小学班主任班级情绪管理策略探究[J].教育,20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