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律动,舞出精彩
2022-03-03张丽娜
张丽娜
摘要:初中音乐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学生们的音乐学习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就应当采取律动教学,这样使得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促进学生自我修养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律动;应用
引言:音乐是平常人们基本的精神需求,并且音乐欣赏是审美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融合律动进行教学,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提高课堂的效率,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使得学生学习音乐更加的轻松不会感到枯燥。这样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修养,有利于我国初中生的长久发展。
一、增加乐曲教学的多样性
欣赏歌曲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只是单一的欣赏就显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也会失去兴趣,那这堂音乐课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们也学不到任何的东西。教师应当尽量丰富课堂,在教学中融合律动,使得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在欣赏乐曲中,并不只是单纯的欣赏音乐,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这首音乐的历史,还可以让学生们随着音乐舞动起来,甚至让学生们跟随着音乐哼唱,让学生们用律动的方式把歌曲表达出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使得学生们上音乐课不再枯燥,享受其中。例如在学习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管弦和鸣》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拟吹奏,感受各种管弦乐器的声音,如果只是单纯的听管弦乐,学生会感到及其的枯燥,当学生们模仿吹奏时就会走进这优美的声音中,不会感到乏味,在律动之间找到乐趣。律动使得乐曲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课堂更加的吸引人,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们就会主动去学习,这堂音乐课就变得及其有意义,学生们也学会如何去欣赏音乐,能够更好地掌握乐曲欣赏。通过融合律动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使得音乐课活了起来。
二、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教师唱,学生听的方式,一节课40分钟下来可能大部分学生就只是听了,没有了解到任何的音乐知识,这样的音乐课十分的枯燥,单调。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参与进音乐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接受音乐,而不是在音乐教师的说唱中接受音乐,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律动中学习,激起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让学生们随着音乐而舞动,跟着音乐的节奏去哼唱、去创作、发挥自己的才能,不仅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的活跃,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学生们在这中间找到自信,上音乐课就会变得更加的有激情。例如在上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歌剧之夜》中的歌剧《白毛女》时,教师不仅仅让学生们看别人表演的歌剧,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创作进行表演,来增加律动,增加学生们的感受。初中生正是出于青春期的时候,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与渴望,当有律动的音乐课就会吸引学生们,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得他们更加的专注于学习,也使得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学生们审美能力,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
三、让乐理知识变得通俗有趣
乐理知识是音乐知识中最为枯燥的一部分,但也是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基础,没有好的音乐乐理知识,学生们就不知道如何去欣赏音乐,也说明了乐理知识的重要性。乐理知识对于学生们来说过于枯燥、无聊,学生们没有兴趣学习,上课精神不够集中,这时候教师就应当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把律动融合进乐理教学中,使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变得活起来,学生们在律动中学习,也使得他们有兴趣去学习,教师如果只是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们一节课下来可能一点也没记住,还使得课程进度慢,课堂的效率低下,只有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去学习乐理知识,才会使得乐理知识根深蒂固在学生们的大脑里面。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爱玩爱动的年纪,就可以在讲乐理知识融合律动,来满足学生们在动的需求,学生们在律动中主动去感受,增强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唤醒学生们学习的激情,也使得乐理知识变得活起来,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变活起来。
四、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音乐时氛围很重要,如果在音乐氛围很好的环境下学习,学生们就会主动去学习,变得对音乐充满着渴望,这也说明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单一枯燥的课堂只会使得学生们对音乐越来越讨厌,不愿意去听音乐课,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创造一个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感染,使得学生越学越有激情,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可以使得课堂效率变得更高,学生学得更加的轻松,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律动结合起来,听音乐时边打节拍边听,多鼓励学生们上台演唱,根据音乐进行改编等等方式,使得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息。课堂上不只是单纯的听音乐,不只是教师单纯的讲课,而是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用律动的方式,使得课堂不在是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大家的课堂,学生教师一同参与进课堂,使得学生们有更多的激情去学习音乐,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但同时也应当注意一个问题,在运用律动活跃课堂创造好的课堂氛围时要注意课堂的秩序,这毕竟是课堂,不能講一些与课堂毫无关系的话题,律动是让学生们用肢体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要随着音乐去律动,要做到课堂活跃却不乱,保证课堂的秩序。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学生们在律动的教学方式下才能更好地学习,感受音乐的美与魅力所在。
五、学生欣赏能力,节奏感得到提升
何为律动,就是学生们运用肢体去感受音乐的存在,感受音乐的美,能够更好的学习音乐,学生们不只是听音乐,而是全身心都投入音乐。教师采取律动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跟随节奏而动,比如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中听京剧时可以教学生打节拍,让学生们感受节拍,渐渐的学生们节拍感就增强。在运用律动感受音乐时,就会对音乐有更新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欣赏音乐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律动促进学生的音乐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学生们有兴趣去学习音乐,发现音乐的美,在课堂上精神更加的集中,更加喜欢音乐。
结束语:
音乐是一种美的存在,初中音乐是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基础,初中音乐一定要学好,才更有利于后期音乐的学习,教师教学时融合律动,使得音乐课更加有趣味,学生们更有兴趣去学习。律动也使得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好,让学生们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学生们运用肢体去感受音乐渐渐的自身的欣赏能力,节奏感等能力也得到提升,学生自己也会去欣赏音乐,也更加的喜欢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也变得更加轻松,课堂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学生们在律动的教学方式下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去学习音乐,律动也唤醒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激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音乐作为平常精神方面的需求,学生们学习好音乐也有利于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也有利于去寻找美。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们学习好音乐,促进中国青少年的自我修养提升,音乐作为审美能力中的重要一环,学生们有必要学习好音乐,为中国为未来新课标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静汝. 浅谈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J]. 北方音乐, 2020, 40(9):P.2.
[2] 孟丽.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2021(2018-6): P.224-224.
[3] 郑魏巍.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艺术教育, 2020(3): P.4.
[4] 邱健. 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讨[J]. 考试周刊, 2018(68):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