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探讨
2022-03-03葛红艳
葛红艳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汉字文化,夯实学科知识,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活动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思政元素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环节,创新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利于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深化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笔者结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过程,简述几点融入思政元素的对策,旨在打造充满思政教育氛围的识字教学环境。
关键词:识字教学;思政元素;教学策略
引 言:
思政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思政和课程,其中课程为执行的载体,思政则是执行的关键,两者相互结合,有效促进。从思政教育的目的来看,思政是将所有科目中与思政有关系的知识提取出来,然后加以概括、修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1]。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的传承与发展过程蕴含着民族文化、历史的要素,汉字有音韵美、结构美、文化美等审美特征,汉字教学在美育、人文教育发面都有突出功能。挖掘汉字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可以让小学生在识字学习中养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甚至对小学生的人格完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体现了文化育人、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要求。现阶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渗透都不到位,需要我们积极改进识字教学对策。
1.基于突出汉字文化美丽的目标,在识字理解环节融入思政元素
汉字具有表意特征,研究汉字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就能够了解汉字背后的丰富含义,甚至我们可以从汉字学习中了解民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风俗习惯和发展历史,总的来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汉字学生识字学习的过程中,要具体结合汉字特点展开教学,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外,还要了解汉字结构、笔画笔顺,同时强化价值观引导,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的感情。如在教“旗”字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分析字形结构,让学生进行组词,可以组成“红旗、旗帜、国旗”等,进而联想到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再让学生说说五星红旗的来历与含义,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旗”字,同时也培养了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比如教学“川”字,有老师在让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理解古人用“川”表示河流,再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长江、黄河的位置与流向,进而引导学生明白中国地大物博,河流众多,长江、黄河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支流,河流养育了我们的祖先,孕育了中华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基于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文化底蕴的目标,在字理识字中融入思政元素
從汉字的构字原理来看,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字理识字就是对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从汉字字义上认识汉字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及合理性,使学生理解字的构形、读音、表义的道理。在字理识字中教师也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因为每个汉字大都载负着一定的文化、思想、感情,每个汉字也大都有特定的历史根源与繁复的演变[2]。通过对汉字的字理分析,学生不仅能牢牢记住字的音形义,而且能在追本溯源中感受到汉字浓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如教学象形字《日月水火》一课,有老师先用课件出示这些字的图片,让学生自由看图读音,说说像什么?再用多媒体演示这些字演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些字都是象形字,字形与物形很像,这是汉字最初发展阶段,之后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复杂走向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通过这样追本溯源,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既培养了识字的兴趣,又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从而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为中国人民的智慧感到自豪与骄傲[3]。再比如形声字的教学,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课是按照形声字的规律编排的,在教学这些课文时也可以采用字理识字法。如《动物儿歌》一课,可以让学生圈出动物的名称,然后课件展示“蜻蜓、蚂蚁、蜘蛛”等带虫子旁的生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左边都是虫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右边表示这个字的读音。由此教师顺势总结形声字的规律,并借助儿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的特点,感受这些动物的勤劳有趣。最后向学生展示“蜈蚣、蝙蝠”等课外生字,让他们运用形声字的规律猜猜读音,说说意思,课后自主收集这类汉字。这样的识字教学不是就字教字,而是借助字理,让学生感悟出汉字丰厚的文化底蕴。
3.基于体现汉字文化厚度的目标,在蒙学识字中融入思政元素
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同时渗透了核心价值观,这对如今的识字教学具有现实意义[4]。小学语文教材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要素的应用和渗透,很多版本的教材都增加了蒙学内容,如《人之初》、《姓氏歌》、《对韵歌》等,在识字教学环节这些素材适用性较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吸收蒙学经验,基于课文内容和识字教学需求,借助反复诵读、趣味活动、生活链接、拓展延伸等方式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挖掘识字教学素材中蕴含的价值观引导内容,寻找思政教育契机,弘扬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扩大识字教学范围,创新识字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蒙学识字教材的价值[5]。比如《人之初》精选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它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本课时,可以用示范朗读、拍手读、师生对读、小组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准生字,记住字形,强化识字,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再引入古人读书的活动,先让学生说说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再让学生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眼睛专注地看着每一个字,摇头晃脑地读一读。通过这一趣味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生字,又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读书的习惯与方法。然后链接生活,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三字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帮助他们巩固生字。最后,指导学生参与阅读和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相关的小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在识字的同时领悟道理、学习文化,增强识字教学环节的育人能量,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厚度。
结束语:
思政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识字学习是基础,只有具备识字能力才能够参与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参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汉字储备,因此可以说汉字教学是推动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也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孟加家.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J].中国教师,2018,20(02):120-122,124-125.
[2]倪丽娜.微课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66-67.
[3]赵红静.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49.
[4]岳五妹,吴洪成.识字教学思想历史探微——以窦桂梅主题识字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5):171-176.
[5]滑小伟.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9(37):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