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学校教师职业认同困境及其提升路径

2022-03-03王慧贞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提升路径

王慧贞

摘要:教师职业认同对乡村教师具有重要影响,不仅能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归属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能激励乡村教师克服困难、成就长久职业生涯。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乡村教师缺乏经济保障;社会地位低;工作压力大;角色冲突严重。因此,须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保障乡村教师工资福利;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推进乡村教师工作重塑,缓解乡村教师工作压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缓解乡村教师角色冲突。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职业认同;提升路径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乡村振兴”已跃然提升到国家战略定位,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这无疑让乡村教育发展成为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振兴,离不开乡村教师。近年来,为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国家在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福利待遇、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乡村教师为培养优秀的乡村学生、促进乡村教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乡村教师也存在职业认同感欠缺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乡村教师职业认同遭遇的种种困境,以及提出提升教师职业认同的解决路径。

一、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

教师职业认同感指的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所持的一种积极和肯定的态度,是对教师职业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的认识。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教师的职业信念和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内容。乡村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是乡村振兴事业的建设者与重要参与者,而高度的职业认同是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必备条件之一。

二、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意义

教师职业认同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激发乡村教师的职业理想,增强其职业归属感;还能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主动完善其自身修养;更能激励乡村教师克服困难,成就其长久职业生涯。这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乡村教师质量,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发乡村教师职业理想,增强职业归属感

职业认同度高的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对自身的职业价值有着准确的认识,对教育事业有着深深的热爱。历代教育名人曾对教师提出许多要求,如孔子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老子提出“矢志于道”“信而无弃”,这些认识源于何处?很多近代教育家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如蔡元培提出“主持教育,以启发民智”;黄炎培投身于职业教育的建设,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晏阳初致力于乡村教育的建设。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肯定以及发自内心地对教育事业感到深深认同。时代教育楷模张桂梅在华坪山区创办女子高中,为了让山区的女孩子走出去,即使身患重病也一直坚守在女高十年。她之所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由此可见,职业认同深深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同时也激发教师的教育理想。

(二) 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主动完善自身修养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完善自身素质的内在驱动力。一般来说,职业认同感较高的教师,他们会更加关注国家教育方针,与时俱进,了解最新教育指南与教育政策。同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件事,以最好的状态教好每一名学生,灵活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用心陪伴学生成长。他们还会不断学习教学理论知识,敢于创新,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不断发展自身专业能力。

(三)激励乡村教师克服困难,成就长久职业生涯

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具备高度职业认同感,可以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认同自己的工作岗位与工作目标,真正地热爱自己职业,消除职业倦怠感。乡村教师工作环境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较差,教室的硬件設施比较陈旧,薪资水平也不高。而且在乡村,青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多。这些儿童由于缺少父母教育往往表现出自觉性差、纪律性差,这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比较难以管理。但职业认同感高的乡村教师能正确认识自身职业的价值,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对乡村教育充满信心,愿意长久坚守在乡村教师岗位。

三、乡村教师职业认同遭遇的困境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师资队伍向好发展,83.46%的乡村义务阶段教师愿意继续留在乡村学校任教。但乡村教师也存在职业认同感欠缺的问题,具体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缺乏经费保障、社会地位低下以及角色冲突加剧所导致。

(一)乡村教师缺乏经费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经济发展远不及城市,乡村教育水平相对应地也不及城市。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乡村地区地经济支持与政策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下乡村经济与乡村教育已取得重大进展。但短期内,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会消失。对于在乡村学校的教师来说,薪资待遇是他们能坚守乡村教学、发展其专业能力的物质保障。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因教育经费短缺、工资待遇偏低而制约着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缺少薪资保障是导致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低下以及职业认同度不高的一大重要原因。

(二)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相对低下

近些年来,尽管国家一直在发展乡村教育、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但由于来自乡村家长、学生对教师的不满,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比较低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里一批批青年外出务工,他们多在工地上、工厂里谋生。对于他们来说,出卖力气比种地要赚得多。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只要肯出力,读不读书无所谓,这也导致了他们及他们子女对乡村教育的不重视。这一批农村人成家立业之后,不愿意孩子受自己小时候受过的苦,对子女的管教也比较松,这也就导致对子女的溺爱,进而导致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比较难以管教,乡村教师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易产生职业倦怠。随着乡村学校布局调整重心向上转移,不少乡村学校优质生源流失。乡村优质生源的减少往往导致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缺少积极性与能动性,同时也导致了乡村教师在绩效考核这一方面遇到难题。来自外界对乡村教师的轻视进而导致他们难以对自身的职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

(三)乡村教师工作压力大

一方面,相比城区学校,乡村学校教育事业的弱势不仅仅在于生活条件差、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的落后,整个乡村的教育环境无形中给乡村教师增加了教育难度。由于大量乡村青年外出务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极为缺失,该有监护人承担的监护与教育责任无法落实,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许多乡村教师往往要负担起更繁重的教育责任,在学习及生活上付出更多的心血。另一方面,乡村教师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其中工作压力源于管理学生、升学压力等,社会压力源于工资水平低、社会地位低下、领导不认同、同事关系不和谐、家长难以沟通等,职业发展压力源于职业晋升困难,学习培训机会少等。此外,乡村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繁重。其中每天工作8-10小时的教师占34%,超过10小时的教师占16%;除上课之外,64%的教师需要处理班级事务,50%的教师需要从事教研教改,50%的教师需要辅导学生学习;每周只休假一天的教师占40%。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参加会议、听课、研讨活动、考核和检查等工作,这无疑导致乡村教师工作压力过大,职业认同感低下。

(四)乡村教师角色冲突加剧

乡村教师的角色冲突主要有“教书匠”与“监护人”的冲突以及“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冲突。“教书匠”与“监护人”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乡村教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做好乡村孩子的监护人。从法律层面上来讲,乡村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帮助和引导乡村孩子学习。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农村儿童成为“留守者”。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乡村儿童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乡村教师不得不承担起“监护人”的角色。乡村教师既要在教学中尽职尽责,在教学外又要关心留守儿童,这往往导致他们没有精力认真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其次,“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乡村教师既是现代文明与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习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扩展专业知识的学习者。这就要求乡村教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但他们忙于管理乡村学生,业余很少有时间更新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乡村教师受到多种角色冲突的影响,挣扎于多种角色之中,很难对自身的职业产生认同。

四、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路径

职业认同影响着职业幸福感和专业发展,提升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途径主要有推进乡村教师工作重塑,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保障教师工资福利;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缓解乡村教师角色冲突。

(一)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保障乡村教师工资福利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指出,“要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级有关部门应细化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应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平,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村委会的力量,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贫困县财政能力不足,乡村教师福利补贴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国家应建立中央、省、县三级经费分担机制,对那些负担不了乡村教师补助资金的贫困地区,将“以奖代补”的方式转变为“先补后奖”。只有落实好财政补助政策,减轻乡村教师生活压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有精力提升教学能力,潜心教书育人。

(二)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指出,在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方面,“各省级人民政府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乡村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奖项,以此来鼓励长期在乡村任教的教师,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提高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此外,地方村委可以多开展尊敬师长的文化活动,鼓励全员参与,在乡村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另外,在职称评比方面要向乡村倾斜,乡村教师职称评比时不做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更注重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因此,乡村教师能有更多精力学习教学方法,更加注重教书育人,提升教学工作业绩,从而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提升职业认同感。乡村教师如果在职称评比上更容易晋升,那么工资水平也会相对应提高,在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下,这也能相应地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进而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与职业认同感。

(三)推进乡村教师工作重塑,缓解乡村教师工作压力

乡村学校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这种现状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因此我们建议从工作重塑的角度缓解乡村教师工作压力,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工作重塑包括任务重塑、认知重塑、技能重塑、角色重塑与关系重塑,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这五个方面推动乡村教师的工作重塑。通过任务重塑,教师工作量减少、适当的休闲时间得以保证,从而减轻工作压力;通过认知重塑,乡村教师改变对职业的看法与感知方式,了解教育事业的价值,坚定自身工作信念,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克服工作遇到的困难,从而缓解心理压力;通过技能重塑,教师不断更新现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能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要求;通过角色重塑,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明白自身职业性质,坚定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从而形成面对困境与压力的斗志;通过关系重塑,乡村教师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同事关系,营造教学中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与同事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困境,从而减少工作压力。

(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缓解乡村教师角色冲突

乡村振兴给乡村青年带来就业机会,他们在家乡也能有经济来源,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从而缓解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各级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进而提高乡村家庭参与孩子教育的意识,促使乡村家庭主动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从而促进家校共同教育,有效缓解乡村教师“教书匠”与“监护人”的冲突。对于乡村教师自身而言,他们应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升应对与缓解各种角色冲突的能力。除此之外,乡村教师应树立终身學习的理念,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乡村学生的特点,逐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而有效缓解“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冲突。

五、结语

教师职业认同影响教师的教育信念,高度的教师职业认同不仅能增强教师职业归属感,还能激励教师克服困难、成就长久的职业生涯。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乡村教育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乡村教师由于薪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下、工作压力大以及角色冲突导致职业认同感低下。为有效提高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我们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契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保障其工资福利;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推进乡村教师工作重塑,缓解其工作压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乡村教师缓解角色冲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齐春燕.“教师职业认同感”理论建构与师范生认同促进措施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1):202-203.

[2]王肖星.我国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J].教学与管理,2020(24):50-53.

[3]黄杰.湖南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与改善路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6):61-66.

[4] 朱胜晖,朱金凤.当前乡村教师的四大角色冲突:表现、根源与应对[J].当代教育论坛,2020(02):110-115

[5] 齐亚静,伍新春,王晓丽.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的交叉滞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5):935-938,942.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提升路径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