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探究
2022-03-03丁皓若
丁皓若
摘要:当前家校共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趋势,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校双方必须加强沟通与合作,本文拟通过开设家长课程,突破“家校壁垒”;传递教育方法,转变育人观念;加强双向沟通,建构教育同盟等途径进行探究,促进家校形成育人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成长氛围。
关键词:家长;教师;教育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教育它就像一棵树,根是家庭教育,而树干是家长教育,树枝是学校教育,树叶则是社会教育,最终开出的花、结出的果便是学生。随着“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政策的落实,当下的家校共育已经成为教育主要趋势。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观念滞后,不仅影响教育新政策的落实,也会阻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家校沟通建构育人同盟势在必行。
一、开设家长课程,突破“家校壁垒”
(一)固定时间邀请家长进校,开展家长课程
班级学生众多,家长的职业也多种多样,可每月邀请不同职业家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启蒙课。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普及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班级有从事医疗行业的家长可以告诉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更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学生也可据此设置自己的小目标,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向学生普及急救知识。
(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校外辅导员
教师可邀请班级内有体育特长的家长作为校外辅导员,在课后延时服务的体育锻炼阶段与教师共同开展教育活动。此举不仅能够让家长了解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真实的相处情况,打消家长内心顾虑,同时也能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深入了解到教师真实的工作内容与环境,提高对教师工作的配合的。
(三)发放家长聘书,成立家长委员会
着双向自愿原则,给学生家长发放聘书,聘请部分学生家长担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协助学校开展家校共育沟通工作,传达学校先进教学理念,反馈家长教育意见、教育难处,成为家校沟通过程中的重要枢纽。同时,家长委员会也会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活动的确定与实施过程,拥有向学校献计献策、指出学校活动问题、直接与校长对话等多项权利,并且会参与到家长配合确定方案和实施过程,以家长的视角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传递教育方法,转变育人观念
(一)开展主题家长会
班级可以开展主题家长会,分析了班级现状,邀请各学科任课老师积极与家长交流,就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实际行动中家校如何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结合;如何在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落地的今天,做到理性面对、科学育人;如何用心陪伴,不断进阶教育理念,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设备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沟通。
(二)设置班级微信公众号
在班级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情况,展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优秀作业,班级所获得成绩、荣誉等,让家长真切地了解到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并帮助家长分析学生现状,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的变化,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教给他们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三、加强双向沟通,建构教育同盟
(一)持续沟通
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保持长期的、双向的教育联系。教师不应该只在学生犯错时才与家长进行联系,而家长也不应当只有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才与老师沟通。双方进行联系都不是为了告状或解决某个问题,而应该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身体、心理等多方情况。同时,家校双方可以在沟通中共同为学生拟定阶段性目标,并隨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促进学生发展。
(二)定期家访
除了电话交流、信息沟通等方式,家长还应该定时进行家访,尤其是在“双减”政策实行以后,延时服务解决了家长接管难的问题,但也因此部分家长忽略的孩子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电话或信息沟通中,由于时间或篇幅的限制,教师和家长往往难以做到深入地沟通,家访时,教师与家长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家长在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心后,也会提升自己的责任心。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配合、优势互补,构建教育共同体,才能创设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海阔.“双减”视域下,构建家校社共育新路径[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2):16-17.
[2]何新宇,瞿玉林,韦学华.推进家校共育 共育时代新人[N].合肥晚报,2021-11-26(T02).
[3]陈步学,焦德应,胡林.“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N].广元日报,2021-11-12(004).
[4]李超.强化家校共育,让“双减”落地生根[N].江苏教育报,2021-10-15(003).
重庆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法家‘以力生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转化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QNMK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