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之下,如何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2022-03-03刘俊博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减培训家长

刘俊博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及课外学习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过重的书包、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已使学生不堪重负。

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正是在这样一个关乎未来中国教育质量和一代又一代受教育者前途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高瞻远瞩,着眼于中国教育的现实关切和未来走向,做出了“双减”这一重大决策和理性选择。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全面贯彻履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依法办学、全面执行国家教育制度和政策、切实担当“国之大者”政治责任站位,不断提高对“双减”意义的认识,提高全面落实《意见》精神的政治定力,切实实施“双减”。

“双减”之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生态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问题集中体现为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辅导負担过重。但是这些问题不仅仅源于教育部门,更不能归咎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及中小学。目前,教育生态问题集中表现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协同育人方面的“缺位”“错位”“越位”,家、校、社三方没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教育长处,如学校为了弥补学生家庭生活体验的不足,组织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挤压了主要课程内容,而家庭却为了弥补学校学业指导的不足,盲目参加校外辅导,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社区,无力承担社区教育责任,无法支持家庭和学校。

在学校、社区和家庭这三个方面,学校的问题相对好解决,社区的教育功能完善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庭教育不专业甚至出现严重的误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家里“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由于家庭教育的“越位”。家庭教育应该多关注孩子的生活体验,注重学生价值观和生活技能的教育,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人才选拔体制和社会评价机制框架下,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无疑是必要的。学业成绩对家长来说,是孩子升学、找到理想工作和人生幸福的保证。对于他们来说,高考不“减负”,谁敢给孩子“减负”?家长“看重孩子学业成绩”的这种朴素认知不应该被简单地批判和指责,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加上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帮助家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双减”之前家庭教育“短板”的原因

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潜能认识不足。从小学到高中,学段越高,家长对孩子潜能的认识会越准确。对孩子特点和潜能认识最浅的是在小学阶段。仅以小学阶段的“全民学奥数”现象为例,家长期望孩子能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更好的教育机会。实质上,家长并不清楚自己孩子的潜能和特点,原本面向少数有数学特长孩子的奥数,则变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叩门砖”,促使学生和家长们盲目追逐。所以,作为家长,应当和孩子、学校老师多沟通,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潜能和特长,充分挖掘和发挥孩子的优势,探寻并逐步确定符合自己孩子实际、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成长成才之路。

二是培训机构追逐利益,夸大和贩卖焦虑。在这个媒体融合、自媒体高度发达且管理疏松的信息时代,培训机构一方面不惜投入重金在主流媒体做广告,另一方面则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利用自媒体宣传自己,甚至夸大其词标榜自己,同时贩卖教育焦虑,吸引、拉拢甚至“绑架”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来补习。“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不送孩子来培训,我们就培训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这类广告令许多家长甚至不顾自身经济条件,在子女培训方面非理性地投入大量资金,导致恶性竞争加剧“内卷”。培训机构表面上是关心孩子,实际上打着心系孩子教育和祖国未来的幌子,目光始终贪婪地盯着家长们的钱包。因此,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切断课外培训机构与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利益链,让义务教育更加公平合理。

“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一是家长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任务。“双减”正在解构原先错位的家校关系,重新定义家校关系。家长首先要认可并坚信学校在知识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信任学校在作业辅导和课后服务方面的专业性,将指导孩子课程学习的权利、时间、责任还给学校。其次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道德情感、艺术审美、创新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最后,家长要重新认识孩子,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社会存在。同时,要主动规避盲目且不切实际的攀比心理,进而产生不必要的教育焦虑。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并加以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独特的优势和信心。同时,要正视和接纳孩子的不足,鼓励孩子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砥砺意志、完善心智。

二是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在立足点要平等,于出头处争自由”,鼓励各尽其能、积极合作、合理竞争的社会机制,让每个受教育者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学校、社区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从根本上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

三是媒体必须承担起舆论引导的主体责任,引导公众特别是受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成才观和幸福观。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以及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前途和未来。社会观念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要痛下决心、知难而进,决不能畏首畏尾。新闻媒体必须要承担起引导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大力宣传“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宣传学校在义务教育、“双减”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及成效,引导和帮助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有关部门也必须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把握好舆论导向。

如今,家长对学校的“双减”工作也表示支持,孩子的假期没有了辅导班和学校补课,作业量也少了,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去图书馆,回老家探望父母……在家长看来,如今家庭氛围轻松了不少,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了,孩子也更阳光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双减”效果的初现。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要把“双减”进行到底的信心!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双减培训家长
教师培训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会议·培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