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022-03-03吴奇隆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软件科学

吴奇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多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直观有趣、把抽象变直观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电子板书,远未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最大效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对课堂导入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不受空间或时间的限制,把课本内容中涉及的场景、画面、过程等展现在课堂上,避免了材料难以搜集而展不开良好的引入,使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更加快捷,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一课教学中,原本的教学导入过程是,在屏幕上播放一些特殊材料做成器械的图片,先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让他们认识许多新材料,接着把一些材料的实物发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想想手里的这些材料能够用来做什么,这是一段普通科学课的课程导入。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的探究热情不高。鉴于此,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游戏“Poly Bridge”,它是一款益智游戏,游戏内容是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组成结构制作一座或多座桥来保证车辆能够过河。游戏看似简单,但要让桥能支撑车辆的重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游戏中桥面支架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和结构,这些材料都有着独特的属性,通过仔细研究搭建才能达到游戏目的。这样,在教师演示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对其中不同材料各种属性的探究热情持续高涨,迫不及待地想进行下一步活动。这相比较传统的教学导入,更加流畅有趣,也大大增强了课堂活跃度。

二、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解释科学名词的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由于多数学生很少接触科学名词,常常会把一些科学名词代入自己日常生活经验中,造成科学名词意义的错误理解。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这些错误的理解扭转过来。但如果只是单纯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解释正确的意义,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会受到先入为主的思想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概念转为直观图像。

如,在教学四年级《不同的声音》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明白什么是音调,即声音的高低的含义。但由于这个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可能会有偏差,容易与声音的强弱大小混淆。于是我想用一个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声音软件的声谱图来给学生观察,一边听声音高低不同,一边看声谱图的变化情况,我选择了foorbar2000视图中的可视化功能来实现这个想法。事先需要准备好一段比较简单的录音,我选择了木琴的不同音阶的敲击声音,从1到7分别敲击。然后用foorbar2000软件播放这段音频并开启视图中的可视化的声谱功能,声谱就会实时变化,声音越高,谱线也就越高,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声音的高低是这么一回事,通过同时看和听,理解更加容易了。利用这个功能,可以精准地实现一些高低音的判别,用视图来代替耳朵分辨声音高低,并且让学生视听结合加速理解,打破一些科学概念先入为主的僵化思维,我认为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信息技术摆脱时空限制

科学课的内容有时候涉及的知識范围比较广,不同领域的知识会让师生受到一些时空的限制,而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把各类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联想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这一单元时,由于宇宙空间是神秘深奥的,需要学生事先了解很多课外的知识,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这节课必然是一节灌输大量科普知识的枯燥科学课了,学生听得累,教师讲得也累。在这里,就可以使用一款能够观察虚拟宇宙的软件。以Celestia软件为例,它是一套开放原始码的 3D 天文软件,在Linux操作系统下编写,能存取NASA影像资料库的星球和星系目录。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打开软件演示一下,让学生飞越到美丽的虚拟宇宙星空,然后再结合软件点出本课的课题,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自然就被激发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能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可以在Celestia中调整视窗锁定的影像范围,让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银河系的星体,介绍讲解什么是恒星、星系等等。用软件中的模拟星空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探索宇宙的兴趣,这样不仅能让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更热烈,还能让他们带着疑问在课后继续查阅宇宙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样,在上六年级下册“化石的奥秘”单元的教学中,在介绍恐龙这一课时,由于恐龙距今年代久远,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解或者播放相关图片等实在无趣,这虽然可以让学生提前使用网络搜集各种恐龙的资料、大灭绝的原因猜测、科学家研究的化石资料等等,但并不生动,无法让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活动。这里就可以引入一些AR应用软件,学生拿起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即可看到模拟出的恐龙3D建模,还可以和虚拟的恐龙互动。这样,不但能让科学课变得内容丰富,还能促进学生的分享交流能力。这都是多媒体技术让科学课可以突破课堂内的限制,把课堂内容延伸到知识更广阔的信息世界。

四、信息技术深化实验教学

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发地想一探究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做到以上这些。教师可以在实验之前播放视频或者实验的演示动画,在播放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暂停在某个时间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接着继续播放到关键的节点再次暂停,直到视频结束,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把实验的注意事项总结出来,这样,学生做整个实验时才会更加集中精神从而提高实验成功率。例如,在四年级《空气中有什么》一课教学时,其中要探究蜡烛燃烧到底要消耗多少空气,这个实验书本上虽然有文字描述了整个实验过程,但是并没有向学生解释实验的原理,于是学生做实验的动机不强,这样就会忽略实验中的细节,从而错误操作,很可能最后不能观察到瓶中水面上升,导致实验失败而得不出结论。为了避免实验失败,我在实验前运用虚拟实验软件把实验过程演示一遍,并且适时暂停讲解原理,当学生明白原理后,我也不用再反复强调其中的注意点,学生自己就会注意到实验的细节(迅速拧上瓶盖,做完后保持原状)。这样,不但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实验知识,还能增加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五、信息技术在课堂小结中的使用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等原因,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在一节课的后半段,容易产生疲劳感,少数学生就会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时,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地调整课堂状态,就会造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教学效率下降。这里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继续听讲的兴趣,再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分类》一课教学中,在本课最后一段时间里,学生已经明白了分类的方法和标准了,就可以用课件的形式进行生物分类,让学生定下分类依据接着拖动课件上不同的生物来分类,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理解,是很好的总结的方法。又如,《地球上的水》一课的最后总结,教师如果反复讲珍惜水资源是很枯燥的,这里可以播放一些保护水资源的宣传视频:本来美丽的草原逐渐荒漠化,本来鸟语花香的森林被滥砍滥伐,动物失去它们的栖息地,等等,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对环境中的水资源破坏很大。接着再播放一个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类比视频,通过将地球上所有的水和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相比较,得出人类只能利用地球上的总的水量的十万分之三,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水资源其实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不然若干年后人类可能就会因为水的限制而使科技发展停滞不前。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谈一谈所知道的关于水资源的知识。这样的总结既活跃了课堂,又能收到良好的课堂小结效果。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的最后,同样可以设计一个场景:使用一个小游戏,提供旅游、探亲、日常购物等不同的情境来做一个模拟购物,让学生利用这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自己选择应该购买的食物,从而巧妙地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毋庸置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系统中的多媒体越来越精良,更多的多媒体技术会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中得到应用。各种多媒体软件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任何设计得再好的课件,或精彩绝伦的视频,都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不能像做会议报告一样上课。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些因素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多媒体的长处,在课堂上巧妙适时地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软件科学
禅宗软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软件对对碰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科学拔牙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