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苍原》选段《情歌》的演唱技巧

2022-03-03张晓爽

大观 2022年1期
关键词:演唱技巧情歌情感表达

张晓爽

摘 要:《苍原》是我国歌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作品之一,推动了我国歌剧的快速发展。歌剧《苍原》是根据我国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蕴含浓烈的爱国情怀。而且《苍原》所使用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以及西方歌剧的相关内容,给整部歌剧增添了几分气势,使整部歌剧展现出来的音乐气势和独特的情感颇为震撼。其中选段《情歌》深刻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人物与情节安排十分巧妙合理。分析歌剧《苍原》选段《情歌》的创作背景及其演唱难点、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并分析歌剧的音乐风格以及带来的影响,为我国的歌剧创作提供经验。

关键词:歌剧;《苍原》;《情歌》;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苍原》是我国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爱国歌剧,这部歌剧充分将西方歌剧与我国歌剧特点相结合,可谓中西合璧的歌剧名作。《情歌》是该歌剧中一首女高音咏叹调,而且它的表现形式以及演唱风格都是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格显露无遗,具有巨大的音乐魅力。《苍原》主要是通过真实的爱国事件改编,所以整部歌剧是以爱国情怀为主,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推动整部歌剧的情节,利用音乐辅助故事叙述。《苍原》这部歌剧的影响力延续至今,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多得的优秀爱国歌剧的代表作品。

本文通过对片段中的《情歌》的演唱技巧,包括声音技巧和气息的运用等进行分析,探讨整部歌剧的思想和情感。歌剧内容的演唱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情感渲染,合理的气息运用对情感变化的表现以及人物角色形象的构成都有很大的作用。另外,本部歌剧的情感表现得很真实,爱国情怀浓烈,男女主人公形象鲜明,突出整部歌剧的氛围及表现力,十分值得欣赏。

一、歌剧《苍原》选段《情歌》的创作背景

(一)劇作家简介

书籍《苍原歌剧总谱》的作者是黄维若与冯伯铭。黄维若是我国知名的戏剧作家,在中央戏剧学院担任教授,创作过许多知名作品,获奖无数。黄维若担任编剧的原创话剧《样式雷》,在演出后受到了一致好评。冯伯铭也是我国知名的戏剧作家,有着丰富的戏剧学习生涯,所参与的作品也不计其数,他的音乐实力不凡,个性鲜明。冯伯铭曾是歌剧《运之河》的编剧,该剧在武汉演出后带动了歌剧的戏剧性与抒情性的发展。而且他还拓宽了整部歌剧的格局,充分运用民族音乐,使得整部歌剧的民族气息浓烈,将歌剧的音乐魅力表现得恰到好处。

(二)歌剧《苍原》的创作背景

《苍原》是我国歌剧史上一部著名的作品,该剧充分运用了咏叹调,这对于该部歌剧情感的表达以及人物形象的构建都有巨大的作用。该剧中的《情歌》唱段较为经典,可以重点学习该唱段的民族声乐特点,加深学生对民族声乐的理解。《苍原》1995年正式在辽宁歌剧院开演,作为一部经典的爱国歌剧,一经演出就获得了成功。

《苍原》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因此情感表现得比较真挚。查阅资料可知,《苍原》讲述的是17世纪蒙古族将领率领自己的族人回归我国故土的故事,在这次回归途中,死伤惨重。悲怆的故事使得《苍原》这部歌剧气势磅礴,充满爱国情怀。该剧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于爱情和自由的渴望,用来表达希望以及对生命的尊重。这部歌剧所表现出的凄美之情、坚韧之情都使观众为之动容。在这部歌剧鲜明的故事情节中,观众也能够很好地理解整部歌剧所展现出的主题思想,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情感冲击都无比的强烈。

歌剧《苍原》选取东归历程的英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整部歌剧的表演呈现一种悲凉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人物坚韧的性格,让观众能够在欣赏戏剧的同时感受到震撼。而且随着整部歌剧的推进,观众也能够很好地理解戏剧故事。在《苍原》整部歌剧中,主要采用的音乐形式是宣叙调和咏叹调,而且在歌剧的很多部分增加了合唱、重唱的部分。

另外,《苍原》作为民族歌剧,民族音乐应用较多,其中包含中国蒙古族歌调、俄罗斯小调等,整部歌剧可谓中西合璧,合唱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也表现出了恢宏的气势以及人物的决心。随着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展现,表达的情感也越发强烈。整部歌剧参演的演员达200人,所表现出的场面也非常浩大,这也是歌剧相对于其他表演形式的重要区别。

二、歌剧《苍原》选段《情歌》的演唱难点

首先,音域跨度大。在《情歌》整首歌曲中,存在较大的音域跨度。在开始处的“送哥送到太阳升”中,就存在一个八度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对于演唱者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的要求较高。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用平稳的气息撑住,在声音的力度上不可过强,需要从弱到强,逐渐提升。音域跨度大,整首歌的难度就较大。其次,情感变化大。本首歌曲中,前两段的节奏和旋律均存在较大的不同,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情感具有较大转变。在较多的比拟句中,均表达出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忠贞情感。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应有一定的力度,将八拍子的力度精准地表达出来,同时,还要唱大连线。在歌曲的结尾处,到达了女主人公感情宣泄的最顶点,这种较大的情感变化,也是本歌曲的难点所在。最后,具备较强的民族风格性。在《情歌》全曲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蒙古族的音乐特点,如节奏自由、装饰音等,尤为亲切、细腻、悠长,实际歌唱环节需要保证民族风格与演唱技巧的良好融合。

三、歌剧《苍原》选段《情歌》的演唱技巧

(一)声音技巧的运用

在《情歌》中,整体的音域跨度较大,这就要求演唱者需要有非常好的演唱能力,包括气息控制、发声方法等都要合理。发声讲究技巧性、科学性,只有掌握好了这些技巧,才能够有更好的音乐表现。节奏的变化可以丰富歌剧的情感表达,刻画人物的性格,提高歌剧的音乐素养。因此,演唱者要注重音乐的节拍与变化,充分体现出故事情节的转折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演唱应该保持气息的平稳,声音不能在一开始就放得很大,而应该是一种逐渐过渡到高音的状态,表现出故事情节的走向,从而展现出这段歌剧中的女主人公的悲痛之情。

另外,歌剧中的前面两段旋律与节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情感有了转变。在这部歌剧中不但要表现出女主人公伟大的爱情故事,而且要充分展现歌声中表达的浓烈情感。最后三次歌词“唱也唱不完的快乐”是情感的再一次升华,反向烘托了女主人公鲜明的悲伤之情。在整体的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对演唱力度的把握,这对于推动整部歌剧的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构建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情歌》选段的演唱技巧十分讲究,所以分析其声音技巧的运用以及气息对演唱的影响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整部歌剧呈现的是悲伤的氛围,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头腔共鸣,注意整体歌曲的对外表达,这样才能够表现出整部歌剧的魅力。

(二)气息对演唱的影响

在《情歌》选段中,由于音域跨度较大,所以演唱者的气息控制能力一定要强,需要掌握音域变化的范围,并且保证气息不断加强。在《情歌》开始演唱部分气息相对较弱,而且整体的节奏缓慢,所以换气较为方便。在后面的节奏较快阶段,换气的难度就增大了,歌唱者一般是一句一换气。当节奏变得舒缓时,歌手就可以自由发挥了。在歌词“如果你是牧马的人儿,我就化作悠长的牧歌”,在结尾处之前不能换气,不然会影响整体的歌唱效果。在歌唱时,要学会掌握好气息,找准正确的换气点。

另外,在歌剧中的叙事部分,要保证气息的平稳性,保证故事情节的正常发展以及情感的铺垫。到最后的高潮部分需要演唱者加大力度,将歌唱时的气息释放至顶点,从而达到爆发的效果,也将歌剧的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高潮。

(三)吐字咬字技巧

声乐是歌唱、音乐与语言良好结合的一门艺术,是一种可以将歌曲中的情感及思想明确表达出来的方式。声乐演唱环节,整个歌唱环节均要注重吐字及咬字清晰这一问题。保证咬字吐字的清晰度,是声乐学习的关键所在。所谓的歌唱艺术,其实质上就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若想完整地演绎一首歌,不仅要具备声音运用上的技巧,还应掌握语言方面的规律,在准确的吐字咬字下,使演唱具备丰富的情感。在演唱《情歌》时,做到字正腔圆存在较大的难度,例如在“我就化作河上的清波”中的“清”字,若没有清晰分辨前后鼻音,则很难进行完美演唱。此外,“从你的胸膛轻轻流过”中的“胸”字,在发音的把握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际演唱环节,应该尽可能地将口腔打开,使声音响亮,产生极强的共鸣,与平时的念字发音存在较大的不同。歌唱中韵母是否流畅、连贯、准确,会直接影响到歌唱声音的圆润情况。

四、歌剧《苍原》选段《情歌》的情感表达

(一)歌剧中女主人公娜仁高娃的人物情感表达

歌剧选段《情歌》是一首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所表达出的戏剧人物的情感也比较真挚。以主人公娜仁高娃为例,其与舍勒相爱,非常幸福,当她误以为舍勒被处死后,伤心欲绝,捧着舍勒带血的长袍歌唱《情歌》,充分表现出了对于舍勒忠贞不渝的爱情。在娜仁高娃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其在思想上也逐渐成熟,当其被要求将舍勒交出,为部落献身时,艾塔雷在背后下了黑手,娜仁高娃为了整个部落着想,劝说舍勒牺牲自己以换取部落的回归。舍勒没有理解娜仁高娃的意思,他认为娜仁高娃这样做是为了渥巴锡。这时,为了拯救自己的部落和证明自己的清白,娜仁高娃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展现出勇敢、坚强的品质。有的学者称《情歌》是咏叹调类型中的抒情作品,从相关的歌词中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娜仁高娃对于男主人公的真情实感,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而且《情歌》中的歌词大多是排比句式,加强了女主人公强烈的情感表达。

另外,歌剧中还用了一些比较形象的事物,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未来的看法,这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纯真的状态。这首歌曲运用咏叹调,将女主人公的情感充分表现了出来。

(二)歌剧中部分歌词的情感表达

《情歌》这首歌曲中,女主人公对于男主人公的真挚情感表露直接。例如“送哥送到太阳升”“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以及连续好几个排比句式的歌词,这些都直接表露了女主人公对于男主人公的爱恋之情。她爱着男主人公,不忍离去并坚定认为他们的爱情一定会成功。

五、演唱者对《情歌》的演唱与诠释

咏叹调在歌剧创作环节,存在较强的戏剧性、抒情性,基本上所有的咏叹调均可以进行独立的演唱,其自身带有较强的歌唱性。对于咏叹调而言,其无论在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还是在演唱者的音域要求上,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咏叹调选自歌剧,所有咏叹调中均会包含歌剧人物的情感。因此,演唱者实际进行咏叹调演唱时,需要对歌剧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行严格的把握。对于《情歌》而言,其属于一首抒情式咏叹调,进行作品演唱时,需要对歌曲的节奏、旋律等进行正确掌握。并且,演唱者还应对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加以了解,把自己当作歌剧主人公,深刻体会其经历的一切。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以轻柔的慢板,将主人公悲伤、哀怨的情感表达出来。演唱短调时,应通过轻快的节奏向观众展现辽阔的大草原,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更应掌握人物的情感变化,诠释出歌曲的内涵。

六、结语

《苍原》是我国歌剧史上著名的民族音乐歌剧,其中《情歌》这段的表现力十足。该歌剧运用了民族音乐、咏叹调、宣叙调以及各种音乐器材,使得整部歌剧的情感表现、人物性格都十分震撼,成为经典之作。在整部歌剧的表演中,舞台效果比较鲜明,而且观众在歌剧中可以随着戏剧舞台剧的表演,清楚地感受到人物情感的变化、角色形象的塑造,能够如身临其境,足见《苍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堇卉,李华东.浅谈歌剧《苍原》选段《情歌》的演唱处理[J].大众文艺,2018(3):153-154.

[2]吕傲.浅谈中国当代歌剧《苍原》及《情歌》的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19(8):57.

[3]詹元.中国歌剧《苍原》风格与演唱分析[J].艺术研究,2021(1):132-134.

[4]杜阳.歌剧《苍原》的当代价值思考[J].音乐生活,2021(7):74-77.

[5]李婷.情感表现在演唱中的重要性:歌剧《苍原》咏叹调《情歌》演唱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J].音乐生活,2012(12):74-76.

[6]智艳.恢弘悲壮的史诗性歌剧及其舞台呈现:曹其敬与歌剧《苍原》中的导表演艺术[J].艺术百家,2014(3):99-103.

[7]卢俊立.音乐与剧情完美结合成就的一部史诗性巨作:歌剧《苍原》成功因素探析[J].品牌(下半月),2014(8):87-89.

[8]祖雪莲.论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演唱特点及情感表现[J].当代音乐,2019(3):135-136.

[9]邹威特.谈咏叹調的文本理解和表演创作:以歌剧《苍原》中的“情歌”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0(2):116-124.

[10]张红革.从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演唱看娜仁高娃的情感诉求[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9):234-235.

[11]李怡帆.歌剧《苍原》中娜仁高娃的音乐风格与演唱特点分析[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12]刘美成.咏叹调《情歌》的“声”与“情”探析[D].成都:成都大学,2021.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演唱技巧情歌情感表达
彝寨情歌
七夕情歌
绵绵情歌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