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2022-03-03马柱山
马柱山
摘 要: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高效的課堂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在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制约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互动意识薄弱,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促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和理解,实现知识的交互与学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0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27
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氛围,遵循“生本教育”理念,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多维度、深入的师生互动,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效果不佳,存在如下一些影响师生体验和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忽视学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要兼顾知识学习与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课堂交流、互动与合作中获得知识、增进情感。然而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受传统教学理念制约,过分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基本都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方式简单、统一。另外,教师的课堂提问互动模式过于单一,并未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久而久之,这种单向的互动模式,会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互动效果大打折扣。
(二)互动内容死板、缺乏情感互动
教师在进行课堂互动时太过关注知识性内容,将学生思维限制在程式化问答中,以增强学生对重难点等知识的记忆效果,将课堂师生互动演变成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此外,师生之间并未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尤其是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没有及时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这种情况常常导致课堂互动变得更加枯燥、无味,不仅难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会导致师生之间情感越来越淡,很大程度上制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三)互动方式单一、师生问答居多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想真正提升语文课堂的互动效果,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科学、合理的互动模式,充分发挥互动教学的价值。当前教师在开展课堂互动时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片面依靠个人的主观方式,选择“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进行互动,这种以提问为代表的互动形式基本上都是通过“一对多、一对一”的形式进行的,涉及人数比较少,难以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互动方式导致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效果不佳。
(四)教学互动失衡、缺乏平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之间必须围绕文化知识展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并非教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灌输。教师还应尊重学生,使学生的观点和想法有发挥的舞台。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依然高高在上,将学生置于被动、弱势的地位,并未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由于师生之间地位难以实现平等,导致师生之间难以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接受能力等,致使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出现了失衡现象,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效果的提升[1]。
二、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一)树立互动性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的融入使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互动意识,培养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努力树立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逐渐增强自身的互动意识。教师作为互动教学的主导者、实施者,应立足于互动教学内涵,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其次,教师应转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互动中了解学生所需,迎合学生的态度与情感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参与课堂互动,获得情感体验,收获语文知识。最后,关注学生发展,师生平等互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提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因此,为了强化互动教学效果,教师应改变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跟学生同样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成为学生互动的“促进者”,放下权威,调整心态,重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保障互动有效展开[2]。
(二)设置互动教学目标,选择最佳互动内容
明确的互动教学目标,是保障互动教学顺利展开的关键。在设计互动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方面,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内容进行研究,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依据知识点、重难点等,科学设计互动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应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差异,采取与学生能力、兴趣相适应的方法,制定开放性、层次性的互动目标,这样层次和需求各异的学生都能参与互动讨论并有所收获、成长和发展。
为了增强互动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选择合适的互动内容。如果教师选择的互动内容比较简单,师生互动的意义难以实现。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互动教学时,应围绕互动教学目标,科学选择互动化教学内容,确保选择的互动内容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同时,教师在优化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还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将自己思考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一点并对症下药,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施多样化互動,增强课堂互动时效性
面对新课程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互动教学时,应采取先进的教学理念,革新点对点提问互动,让学生成为互动的主体,通过丰富的互动形式和内容增强学生的互动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小学语文互动的有效性。
第一,实践互动。互动教学不能简单局限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师在优化互动教学时,还应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模拟情境、户外观察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互动生成知识、掌握知识、丰富情感。同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逐渐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真正保障互动教学顺利展开。
第二,设置互动情境。为了优化互动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以更好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符合互动内容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互动中,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潜力。同时,通过互动情境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激活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氛围的吸引下与同学、教师之间的沟通话题越来越多,显著提升互动教学效果。
第三,情感互动。为了提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时还应重视情感的参与,真正实现有效的情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时应关爱自己的学生,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和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在心理上信赖和亲近教师,最终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第四,针对性互动。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明确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教师在优化互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开展互动教学,设置不同的互动教学目标、互动任务、互动评价模式等,促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互动学习中,在互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展现自我观点的快乐。
(四)关注互动效果,优化教学评价
互动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关注教学评价模式的优化和改进。一方面,从评价标准来说,在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对学生的互动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互动学习的结果,还要将学生的具体互动过程、互动积极性、互动表现和行为等纳入教学评价中,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互动情况,这样教学评价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另一方面,从评价的主体上来说,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中,也要提倡学生参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发现问题和不足,改进互动效果,优化互动教学评价,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互动学习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积极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学生的知识构建,让其综合能力获得发展已经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但是当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开展效果不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教师应立足于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内涵和现状,树立互动性教学理念、设置互动目标、选择互动内容、设计多元化互动手段、开展互动评价,不断提升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丽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研究[J].学周刊,2021(12):73.
[2] 李英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法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1(3):9.
[责任编辑 康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