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

2022-03-03杨琦,高玉娇

学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杨琦,高玉娇

摘 要:高校贫困生是我国就业大军中的特殊弱势群体,由于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以及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欠缺,使他们陷入就业困境,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可从个案出发,以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根据金字塔模型制定帮扶计划,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成功就业。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01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1]。与此同时,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增,就业压力持续加大。2019届高校毕业生数量为834万,2020届高校毕业生数量达874万,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了35万人[2]。做好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是当前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关系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一、案例概述

学生小林(化名),女,本科大四年级学生,独生女,自幼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出生后曾有短暂被遗弃经历,后被家人寻回,仅靠母亲一人打工维持母女生活,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格内向腼腆,平时独来独往,不爱与人交流,但对待学习一直刻苦认真,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学业奖学金。大四上学期,在与任课教师交流中发现,平时表现优异的小林最近上课经常无精打采,回答问题时也心不在焉,辅导员找到小林了解情况,得知临近毕业,她对毕业以后就业的方向和领域感到迷茫,在网上投递了几封简历后都石沉大海,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法帮母亲减轻负担,害怕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有较强的焦虑情绪。后来经过心理辅导、经济援助、有针对性的就业规划设计等一系列措施,小林重拾信心,明确了就业方向,制定了就业规划,毕业前还顺利考取了选调生,成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

二、案例分析

小林成长环境较为特殊,由于幼年时期曾被遗弃的经历和经济困难的特殊情况,导致其在心理上较为脆弱,存在较强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情绪,需要心理辅导和经济帮扶介入,同时争取家人的理解与配合,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其正确看待自我,树立自信。由于持续增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焦虑的情绪在毕业生中较为普遍,通过多次与小林的深入交流,辅导员总结并分析出小林面临的是就业困惑,本质上为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问题,属于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范畴,决定利用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职业兴趣,找到就业目标。

三、理论基础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认为,职业生涯发展就是看个体是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在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该理论把职业生涯发展与咨询的过程看作学习信息加工能力的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按照信息加工的特性構建了一个信息加工金字塔(图1)。位于塔底的领域是知识领域,包括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中间领域是决策领域,包括了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五个阶段。最上层的领域是执行领域,包括自我言语、自我觉察、控制与监督。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可以针对这个金字塔模型中的任一方面,使用相应的咨询策略和方法[3]。

四、案例处置过程

根据CIP理论,可以针对金字塔模型中的每个方面使用相应的咨询策略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谈心谈话,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发现小林的异常后,作为她的辅导员,经常深入宿舍找她谈心,了解她的爱好和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等,运用积极关注、共情技术,认真倾听她的想法和困惑。多次谈话下来,小林慢慢卸下心防,开始跟教师吐露自己曾被遗弃的童年经历。因为体谅母亲一人辛苦养家,小林急于尽快找到工作,而近期连续的求职受挫又产生了较强的迷茫和焦虑情绪。

2.确定问题和分析原因。在取得小林初步信任后,与她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得知学生刚出生后不久,因家人重男轻女,曾被遗弃,第二天又被寻回,这次事件给她留下了很深的阴影,造成了现在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心态。之前小林的几次求职只是草草写成了一份简历,在网络平台上随便找了几家正在招聘的企业,然后就没了下文。经过询问,得知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在学习简历制作等求职技巧时也没有认真听讲,自己做出的简历并不规范,同时在筛选就业意向企业时缺乏准确定位,而并非完全由于自身能力不足造成这种局面。

3.初步评估,确定学生就业倾向。征得小林同意后,在专业测评师的引导下,要求她充分放松,利用MBTI职业性格测试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工具,测试学生的就业兴趣和就业倾向,测试结果显示小林为ISTJ型、常规型人格,特点为沉静认真,讲究实际,喜欢有次序、有条理的做事方式。根据就业倾向评估,结合学生专业和本人意愿,初步确定在教师、选调生、外贸公司单证员等几个方向进行求职。

4.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针对小林目前的心理压力、经济困难情况和就业焦虑情绪,结合测试结果,辅导员老师和小林一起设定了如下咨询目标:(1)缓解心理压力,树立自信。(2)借助学校资助政策,减轻经济负担。(3)认真学习就业指导课程,了解就业形势和国家相关政策。(4)制作规范的个人简历,寻找实习实践的机会,近距离了解职场,定向求职。

5.指导学生形成并执行计划。根据上述制定的目标,辅导员联合心理咨询人员、学生家长、校友资源、学校理事会平台等多方力量,共同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1)运用宣泄疗法和放松训练,疏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2)落实就业补助等资助政策,切实解决学生经济困难。(3)优化家校沟通,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得到家长配合,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4)合理调整就业期待,正确认识自我,转换职场角色,关注招聘信息,学习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等求职技能。(5)借助理事会平台和校友资源,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寻找合适的就业资源。

五、工作成效

通过上述一系列帮扶措施,小林的变化十分明显。首先,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能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与同学的相处更加融洽,学习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和求职规划,小林明确了自己的求职定位,转变了就业观念,在毕业前拿到了当地一家知名外贸公司的录用通知,同时还考取了选调生,最终她选择投身基层,成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

六、案例反思

1.加強辅导员自身理论学习。辅导员在平时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注重心理学、就业政策、就业指导理论多学科的理论学习。

2.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应贯穿始终,点面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应在学生低年级时就开始开展,进行职业认知、就业观引导等教育。辅导员需要全面了解毕业生情况,提前摸排特殊群体,按专业、性别、层次等分类精准帮扶。

3.扩大就业选择,创新就业手段。充分利用理事会、成功校友等优质的用人单位资源,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就业意向,采取点对点推荐模式,多路径拓展就业渠道。

4.更新传统就业工作理念,纳入多方资源协同育人。鼓励朋辈教育引领,邀请往届毕业生返校座谈,拉近学生彼此间的距离,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构建家校沟通机制,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就业服务中,全员参与,统筹规划。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对毕业生困难群体进行就业精准帮扶,拓展就业途径,加大帮扶力度,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助力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4]。

参考文献:

[1] 王燕,赵怀宝,刘书伟,等.生态学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1(3):101.

[2] 王玥琳.倒数180天,准毕业生们都在做什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3):14.

[3] 李振跃.CIP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10):71.

[4] 汤洁.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实例[J].文教资料,2014(27):144.

[责任编辑 胡雅君]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贫困大学生“精神资助”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对策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高校贫困生消费能力与消费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