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来客

2022-03-03

现代苏州 2022年3期
关键词:游历高僧敦煌

距离离开敦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细数行囊,收获颇丰,已经把江南诗歌、江南诗人、江南手艺、江南画家、江南人的懊悔与勇气都收入其中了,只是微有遗憾——依然不知道是谁将323窟中的江南故事带去了敦煌。这天晚上整理323窟壁画中所涉及到的长干寺历史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僧人慧达,他曾经有过一段为期不短的江南游历。之前也曾经见过这个名字,但并没有引起重视。但这次我发现,他竟然就是后来名震敦煌的圣人“刘萨诃”。

刘萨诃信仰在莫高窟历史上非常盛行,在多个洞窟当中都曾出现过相关内容。原来当他还是年轻的僧人慧达的时候,竟然去过江南。在梁代慧皎所著的《高僧传》当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他的“江南之行”。 看到这种隐秘的勾连,我不禁一阵狂喜,他会是那个把323窟当中的“江南故事”带去敦煌的人吗?

南下的慧达与323窟故事

《高僧传》中记载,慧达在东晋宁康年间(373-375)来到当时的都城建邺(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他在城楼上发现了长干寺佛塔塔顶发出异色,于是每天早晚都去礼拜。一天傍晚,他见到宝塔下不时有神光射出,于是和其他人一起挖掘。在一丈多深的地底,发现了叠套的铁函、银函、金函。金函中间藏有三颗舍利、一个爪甲及一缕头发。慧达断定,这座塔应该就是供奉着佛舍利的阿育王塔之一。随后,慧达等人在长干寺旧塔旁立一座新塔,以供奉这些舍利。由于长干寺当中有“高悝”当年供奉于此的阿育王金像,因此慧达认为此处宝塔和金像都很灵验,所在留在这里勤加修炼。看到这里,我立刻就想到了323窟壁画中的“扬都金像出渚”故事。《高僧传》中又介绍说,在离开长干寺之后,慧达又前往了吴郡吴县,“停止通玄寺首尾三年”,朝夕礼拜通玄寺那一对浮江而至的石像。“通玄寺”和“浮江石像”,这说的不正是323窟中的“吴淞江口石佛浮江”故事吗?

我把慧达的江南之行仔细阅读了多遍,难掩心中激动。从长干寺到通玄寺,从佛祖舍利到浮江石像,慧达的游历很显然是跟323窟当中的江南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猜想他对于这些故事一定都会非常熟悉,而且进行过实地礼拜,甚至参与了故事的续写和进一步改造,已经完全具备了文化传播的基础。

北归的慧达和刘萨诃信仰

之后的查找中,我又发现,唐代道宣和尚在他的《续高僧传》记载了慧达在江南游历之后的经历。慧达回到了北方开始了他的布道活动。有的典籍还记载他去过天竺,并在敦煌莫高窟进行了大量的开窟活动。虽然一些资料可信度不高,但是北归的慧达在多年之后,确实成为了一代名僧,开启了北方颇为有名的“刘萨诃信仰”。《续高僧传》的作者道宣就曾亲往拜谒刘萨诃本庙,并考察刘萨诃在河西一带的影响。“村村佛堂,无不立像”,这是道宣笔下刘萨诃信仰的真实描述。

而莫高窟多个洞窟当中也确实出现了与“刘萨诃”信仰相关的内容,比如72窟、 203窟、300窟、98窟等等。在敦煌遗书当中也遗留多件《刘萨诃和尚因缘记》,表现出刘萨诃信仰在莫高窟的流行。而这种流行客观上带来的庞大信众,也给刘萨诃的江南游历内容传播到敦煌地区,奠定了良好的媒介基础。也许,323窟当中留下的的江南故事,就是凡人“慧达”成为神圣“刘萨诃”这一过程当中的副产品吧。

在敦煌和江南之间

发现323窟当中江南故事的源流线索,让我兴奋不已。顺着“僧人游历”这条主线,我又陆续发现,除了刘萨诃,还有很多僧人曾往来敦煌与江南之间:生于西域的僧伽和尚,曾路经敦煌,并在嘉兴附近的江南水乡传道弘佛;敦煌名僧释法颖,曾远赴江南,造佛像,写经书,被齐高帝敕为江南“僧主”;更有河西名僧昙无谶所译《涅槃经》传到江南之后,又由慧严、慧观和谢灵运等重加修订成南本《涅槃经》,南北同修,精义频出的佛界盛事。

看到这些,我心中不禁释然,这几个江南故事是否真由慧达或者他的信徒带去敦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探寻过程当中,我看到了在敦煌和江南之间真实的人员迁徙和文化流动——诗人、画家、僧侣、工匠,他们将这两个相隔万里迥然不同的文化链接了起来,也让我感受到了敦煌之于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真正意義:敦煌是一个历史文化生活的巨大容器,每一个人都能够在里面找到与其有关的东西,建立起与自己的生活的联系,并经由这种联系,实现与历史的重叠,与前人的呼应,无限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猜你喜欢

游历高僧敦煌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千年邮驿敦煌悬泉置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斑斓纵横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心中的镜子
游历阳光西班牙
敦煌飞天
梦游
唤醒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