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民俗文化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03魏跟喜

学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民俗文化农村小学

魏跟喜

摘 要:随着全新一轮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三级课改体制已经逐步渗透,要求实行学校、地方、国家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学校结合当地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开发校本课程,以此确保教学内容更具多元性、灵活性和地方性,也能够适合当地的小学生学习。本文分析阐述地方民俗文化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校本课程;农村小学;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16

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欠佳,导致教育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农村学生受环境影响,眼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农村地区所具有的民俗文化也是一种特殊优势。因此,可以在农村小学的数学、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上,结合农村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以供农村小学生学习使用。

一、关注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参与

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农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农村小学开发校本课程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当地土生土长的老一辈人探究学习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了解的内容可以结合自身的喜好进行,以此提高探究效率[1]。比如,可以是感兴趣的民间传说,也可以是娱乐、美食等问题,这些内容从表面看似简单,但究其内里每一个问题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其背后也都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源进行记录,并将其整理成文字、图片资料,以此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同时,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还应对这些资料进行核实、整理、归纳、加工,只有经过层层选拔、完善,才可以作为校本教材内容的资源。同时,学校方面也可以召开校本课程应用交流会,不仅有校领导和教师参加,也可以邀请一部分学生代表,在会议上征求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校领导和教师应对学生的建议特别关注,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这对开发校本课程大有裨益。

二、建立长效机制,鼓励教师热情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对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农村小学更应坚决贯彻教育部门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坚持收集农村民俗文化资源,并与小学教育科目进行有机融合,还应在此基础上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长效机制,农村小学教师也应努力转变自身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学校方面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确保教师能够自发自觉地参与到校本课程建设开发过程中。同时,学校也应考虑到开发校本课程会牵扯教师的精力,因此,需要设定一定比例的工作量,确保教学与开发校本课程工作不相冲突,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工作质量。再者,学校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模式,鼓励教师互助学习,共同研发,以此提高校本课程的研究效率。此外,学校也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模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能力,比如,可以委派教师深入到上级教育部门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也应定期请一些专家学者来到学校对教师开展培训,从多元化层面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三、改变传统理念,完善课程体制

在农村小学开展校本课程应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应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转变自身传统的管理理念,仅在学校内部研究校本课程,这具有较强的局限性,而且也与地方民俗文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确保全民参与的性质不相符。因此,学校应建立人本教育体系,通过民主、科学的方式开展管理[2]。比如,校领导应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并确定组长、组员等职位,开发小组成员不仅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也可以邀请本地村民、学生家长,以此形成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化,比如,部分本地村民会了解一些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的地方民俗文化内容,这些都是可以被利用的宝贵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也可以就自己了解到的地方民俗文化内容进行交流,而校领导可以将这些内容做好文字记录,并在会议结束后,查找相关资料,确定文化主题,并与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将民俗文化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再者,校领导也应注意开发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并非朝夕之功,它是一个系统化、动态化的过程。因此,课程开发小组应经常保持沟通,可以通过开碰头会或利用互联网交流的模式,将一些创新想法进行交流沟通。

四、突出民俗文化,丰富教育资源

农村小学中的两大基础学科是语文和数学,语文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字欣赏、表达能力、语言核心素养,而数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因此,在搜集地方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将这两个主要科目与搜集到的民俗内容进行融合,逐步完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的主要课程内容。由于地方民俗文化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在搜集相关资源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产贸易民俗、衣食住行民俗、人生礼仪民俗、节氣节日民俗、科技生态民俗、文学语言民俗、游艺民俗、民间民俗等内容开展搜集工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农户家中,以访谈的模式进行自主搜集,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文献资源进行广泛搜集,并将搜集到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将其中的知识点按照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先将书籍的目录编制好,并以此为依据,向目录中填写细节,以此确保校本课程书籍的完善性。同时,也应将搜集到的民俗与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比如,生态民俗可以与美术课程进行融合、民间歌谣可以与音乐课程相融合,民间游戏则可以与体育课程相融合,这种多元化、全方位的地方民俗具有较强的民俗特色,在与各学科知识相融合的情况下激发农村学生的乡土情怀,唤起学生童年的记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推动农村小学地方民俗校本课程研发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优化教学内容,体现艺术价值

农村小学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多元角度搜集地方民俗文化,并将搜集到的内容做好归纳整理工作,可以分为民俗类、生产贸易类、人生礼仪类、生态科技类、节令岁时类、文学语言类、民间游艺类七个层面,教师可以将上述内容进行整理,将知识点分解后,与不同的教学科目进行融合。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制定不同的校本课程内容,可以将1-2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3-4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5-6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以此确保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也能确保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在自身角度理解校本课程内容[3]。比如,教师在通过校本课程引导不同学段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主题,让1-2年级的学生对教材中民俗知识的理论内容进行总结,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3-4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应带领这部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阐述出地方民俗文化的特点,也应开展动手实作,以此形成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提高中年段学生的民俗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而对于高年段的学生,除了应完成上述学习内容之外,也应鼓励学生自行编写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字,通过学生、教师、校领导逐级考查后,有机会将这部分内容融入校本课程中,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意识,让农村小学生能够自发、自主地进行学习。

六、明确评价对象,开展多元评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村小学在开展地方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对课程评价进行关注,以此促进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学习,并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效果。课程评价体系应体现出其综合性和整体性,需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等。在开展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综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此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评价。再者,还应注意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评价学生的质疑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注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应注意保持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学生的特长,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认同本土文化的情感意识,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七、结语

总而言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民俗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利用开发农村校本课程,能够改善国家教育过于集中的现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国家校本创生调适能力。再者,也可以让学生认知到家乡文化,深度理解家乡文化内涵,在培养学生乡土情怀的同时,也能简化学生的学习难度,易于学生理解和认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

参考文献:

[1]   彭琼,楊洲.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2.

[2] 武仲祥.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优势浅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9):2.

[3] 张晓瑜,郑丹.非难为 怕不为——一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4):3.

[责任编辑 窦伊沙]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民俗文化农村小学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