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诗意

2022-03-03

现代苏州 2022年3期
关键词:龙舟敦煌江南

继323窟中发现江南故事之后,我又在敦煌图书馆当中有了不小收获。当我翻开那本《敦煌曲子词选读》的时候,发现里面藏着无数江南生活的片段。敦煌曲子词是莫高窟17窟藏经洞当中所藏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是“词”这种文学体裁兴起于民间时的最初形态。这些曲子词一度销声匿迹,后来随着17窟藏经洞的开启而重现世间。

春雨、龙舟、江南

先是一首《西江月》吸引了我的注意:“女伴同寻烟水,今宵江月分明。舵头无力一船横。波面微风暗起。拔棹乘船无定止。渔歌处处闻声,连天江浪侵秋星,误入蓼花丛里。” 读着这首词,眼前浮现出一群少女结伴泛舟,夜游秋江的情景。明月在天,微风吹浪,渔歌声声,误入蓼花,船无定止,任其东西。展现出一种悠远自由的意境。虽然无法确定其描写的具体地点,但我感觉跟江南风物已经极为相似。

接下来又读到了一首《浣溪沙》:“卷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鱼竿。棹向碧波深处去,几重滩。不是从前为钓者,盖缘时世掩良贤。所以将身蔽下,不朝天。”这首词让我想起了晚唐时隐居甪直古镇的诗人陆龟蒙。陆龟蒙一生布衣,曾在《甫里先生传》中描写自己的生活:或寒暑得中,体佳无事时,则乘小舟,设蓬席,赍一束书茶灶笔床钓具棹船郎而已。虽然不在庙堂,但他依然关心黎民疾苦,是“晚唐一塌糊涂的泥塘中的光彩和鋒芒”。

而除了这种“神似江南”的作品之外,还有几首确实直接写的就是江南了。比如这首《破阵子》:“日暖风轻佳景,注莺似问人。正是越溪花捧艳,独隔千山与万津。单于迷虏尘。雪落庭梅愁地,香檀枉注歌唇。拦径萋萋芳草绿,红脸可知珠泪频。鱼笺岂易呈。”词中描绘了一位江南女子思念出征的丈夫的情景,词人所说的“越溪”,正是越国美女西施浣纱之处。我猜想,她的夫君也许正在河西,与匈奴人性命相搏。

另一首《浣溪沙》让我禁不住轻轻读出声来:“浪打轻船雨打篷,遥看篷下有渔翁。蓑笠不收船不系,任西东。即问渔翁何所有?一壶清酒一竿风。山月与鸥长作伴,五湖中。”词中的渔翁自由自在,一派隐士风范。结束处所说的“五湖”,在很多典籍当中就是特指江南的太湖——当年范蠡携美归隐太湖,开启了世人所向往的功成身退的隐逸生活。

而最为惊喜的还是一首《泛龙舟》,词中直接写出了那个春风十里的江南城市——“扬州”。“春风细雨沾衣湿。何时恍忽忆扬州。南至柳城新造口,北对兰陵孤驿楼。回望东西二湖水。复见长江万里流。白鹭双飞出溪壑,无数江鸥水上游。泛龙舟,游江乐。”东西二湖、万里长江、鹭鸥翔集、春雨龙舟,词中满是一个游历在外的江南人,对家乡扬州的思念之情。

读到这里,我不禁掩卷感叹,虽然相隔万里,但这些古老的诗歌当年循着河流,沿着丝路,从江南流传到了敦煌,滋养了无数敦煌人的心灵,并跨越千年,最终成为了敦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江南诗人

循着诗歌这条线索,我又在另外一本书中,发现了一位在敦煌生活多年的江南诗人张球。虽然书中对他的介绍只有寥寥几句,说他来自于江南,是张氏归义军期间重要的文人。但通过网络可以查找到不少专家已经对这位来自江南的诗人有过深入的研究了,比如复旦大学的陈尚君老师、社科院的杨宝玉老师等等。从他们的文章当中,晚唐时期寓居敦煌的江南诗人的形象,逐渐浮现在我眼前。

张球是越州人,少时读书于江南,颇有才华,壮年行游西北,之后进入归义军政权当中任职,历经数代节度使,在河西生活了约30年,最后终老敦煌。张球还曾开馆教学,在那个敦煌刚刚从吐蕃人手中回归大唐的特殊时期当中,深谙中原和江南文化的张球,协助这座城市重续了汉文化的火种。

从他留下来的一些诗篇当中,我读到了一个长居敦煌的江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比如“天山旅泊思江外,梦里还家入道垆”,这里的江外便是江南;比如“镜湖莲沼何时摘,柳岸垂泛杨碧朱”,诗中的镜湖便是今天绍兴的鉴湖,是贺知章等诗人归隐之处。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归夜于灯下感梦》:“长思赵女娟,每忆美人舟。何为江南子,因循北海头。连天唯白草,雁过又成秋。喜归无恐色,抛却暮云愁。”诗中的张球,并没有近乡情怯,他是那么发自内心地想要拥抱江南。

壁画中的江南诗意

而这种诗意不仅仅展现在曲子词和张球的诗歌当中,在莫高窟窟前常设的《1650——历史的回响》展览中,我也感受到了“江南诗意”。

展览中通过复制壁画展现了大量的古代生活场景,其中一幅“树下弹琴图”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莫高窟85窟壁画《善友太子本生》中的一个场景:善友太子于果树之下弹琴,利师跋国公主迷醉于琴声。画面中树木葱郁,两人对坐,一人抚琴,一人倾心,极富诗情画意,让我想起宋代诗人白玉蟾的那句诗“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突然之间,我有了不一样的领悟。我要寻找的江南,难道就只存在于那些确定的人名和地名背后吗?绝不是如此。我心中的江南,文化史上的江南,不都是“树下弹琴”这样的诗意生活吗?

一瞬之间,豁然开朗。于是开始寻找这种诗意生活的场景。陆续发现了454窟《维摩经经变》中的“对弈图”,它描绘出两人山间对弈,群峰起伏,林木葱郁,仿佛有清风起于棋盘间。一位居士在旁观棋,一派闲适意态。正是古人诗中所谓:“黑白胜负无已时,目送孤鸿出云外”;而在320窟《观无量寿经变》中有一幅绝美的“坐看日落图”,一人背倚危峰,独坐松下,正悠然举目远眺,目光所及,层峦叠嶂,水波荡漾。落日西沉,染红天际。寂然无声之中,与天地同呼吸。正有东坡先生所谓“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之意。

在莫高窟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中,我想这样诗情画意的场景一定还有很多,等待我去慢慢寻找,它们是江南,也是每一个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共同憧憬吧。

猜你喜欢

龙舟敦煌江南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千年邮驿敦煌悬泉置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龙舟
观云
敦煌飞天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