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胥江河畔古宅遇新生

2022-03-03

现代苏州 2022年3期
关键词:沧浪姑苏苏州市

共享经济的诞生,催生了一批批规模不一的产业园区。对产业园来说,一个既定的建筑空间实体,同样需要根据周边的城市环境要求和产业发展升级,做出灵活应对。走在苏州古城的街巷里,很多创意产业园,既有颜值也有内容,不仅是市民休闲打卡的地标,更成为创新产业、创意艺术、时尚文化、新兴业态经济的承载空间。

在美丽的胥江河畔枣市街80号,苏州市安全生产产业园(谷·胥江社)日前正式开园,苏州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也在此落地揭牌。胥江水缓缓而过,产业园正如连通苏州城与太湖的胥江,静静于此守护着这座城市,打造着属于苏州人的“梦工厂”。

韩世忠院里的全省首个安全生产产业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打开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这幅长长的画卷,透过时代的墨色,走进两百多年前的繁华姑苏,仿佛听见了胥江河与古运河中的阵阵橹声,以及街市上往来的喧嚣声。枣市街位于胥江北岸,此地当年的热闹场景在《姑苏繁华图》中有了浓墨重彩的刻画,呈现出当年姑苏“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曾经,大批枣商在这里聚集,枣市街也因此而得名。民国及解放初期,因胥门外水运交通便利、场地开阔,逐渐兴建起工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更迭,工厂接连转移离开胥江。胥江与枣市街曾经的繁华景象渐渐远去,只留下只言片语诉说着当年盛况。

枣市街80号内韩世忠院,是苏州市控保建筑。韩世忠是南宋的民族英雄,清代嘉庆年间由于枣市街的枣贩规模空前,为了抱团取暖、维护同行的集体利益,商人们协商一致,决定成立行业工会,即雏形期的行业商会,地点就在枣市街80号,也在这里纪念抗金名将韩世忠与其妻梁红玉,即今天的韩世忠院。这处古宅占地约3500平方米,解放后曾为枣市小学,后成为原胥江街道办事处驻地。2017年,以原胥江街道、沧浪街道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沧浪街道。为盘活资产、助力辖区经济发展,2021年9月,街道将枣市街80号作为招商引资载体,迎来苏州市安全生产产业园(谷·胥江社)的入驻。

“谷·胥江社”,作为江苏省首个安全生产产业园,是姑苏区谷系列产业园的第六期项目,是集安全生产行业孵化、考试、培训、展示等全功能的安全生产特色产业园。产业园严格执行项目准入机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孵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纳税项目,全力打造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精品产业园区。据悉,谷系列产业园由拉瓦锡谷、中科创谷、城市智谷、苏州市大学生公共创业实训基地“谷·姑苏社”、长三角数字经济双创中心和苏州市安全生产产业园“谷·胥江社”等六个产业园组成,项目全部落户姑苏区。谷系列产业园是以材料学、数字经济为方向,形成产业升级的链式服务,服务于城市的载体升级、CBD建设和城市更新。

与此同时入驻“谷·胥江社”的苏州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承接全市安全生产考试任务,并配备“互联网+”智能化实操考核系统。今后,产业园将孵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行业企业与配套企业,促进安全生产产业链的形成,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和区域特色经济焕发新光芒。

“沉睡资产”活跃沧浪

自建城2500多年来,苏州古城的城市规模和规划格局基本维持着旧貌,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层层推进,古城中很多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近几年,沧浪街道在做好古城保护的前提下,将这些闲置载体资源盘活,为保护区、姑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活水。

苏州的古城是一个“大景区”,其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被视为“重中之重”。近年来,沧浪街道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古城保护,让旧厂房、低效土地用起来、动起来,让“沉睡资产”重新活起来。这两年沧浪街道排摸出30几处闲置载体,面积约11万平方米,根据不同载体情况建立“一楼一档”,积极对接意向客商,将更多优质项目匹配闲置载体。目前已盘活闲置载体9处,新引进企业(项目)23家,盘活载体面积约2万平方米。

盤活焕新的载体中,位于竹辉路201号的恒润大厦,原为苏州恒润进出口有限公司办公所用,后闲置,2020年起街道对该项目进行整体改造翻新。目前已完成公共部位及外立面的全面形象改造,定位以市区中小型创业型企业或新兴文创类等年轻一代企业为主。竹辉路527号的原生活家居楼,因生活家业务调整搬离,该载体自2020年四季度起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后经街道与管理方多次沟通协调,引荐文化类、商业类项目对接洽谈,目前初步明确引进小胖熊项目。小胖熊致力打造一站式B2B建材供应链,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改造立项审批。

虎年之际,沧浪街道也将继续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古城全面振兴和姑苏高质量发展上来,让家在沧浪、业在沧浪的人们“才有为”,幸福长驻。

猜你喜欢

沧浪姑苏苏州市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兰心诗钞》“均州沧浪”意象的“元典”元素分析
姑苏好时光
沧浪
姑苏城外寄乡愁
均州:沧浪之上,沧浪之下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