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精神资助”的实践与思考

2016-08-15朱晔

求知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人文关怀

朱晔

摘 要:多年的助学实践证明,资助贫困大学生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帮困助学机制精神,是实现经济困难家庭脱贫的一个有效途径。江苏省泰州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项工作的日常管理中,特别注意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从而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养成平和心态,鼓励贫困大学生自信自强。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精神资助;感恩教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5-04

作者简介:朱 晔(1980—),女,江苏泰兴人,泰州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贫困大学生群体”这一概念出现的标志性时间是1998年。1998年中国高校招生收费全面并轨,免费上大学成为历史。1999年5月,教育部宣布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这直接导致高校贫困生数量大规模增加。自国家实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且逐年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以来,社会各界也纷纷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1.激发感恩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变“捐助协议”为“道义契约”,加强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然而,有的贫困大学生在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价值观扭曲,缺乏感恩意识等。特别有部分学生受到资助后,并无任何感恩之心,让捐助方很“受伤”。所以,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有必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江苏省泰州市交警支队370名警官从2007年5月起每人每天节省1元钱,每周节省出2000元资助一名泰州高校贫困学生。在捐助过程中,高校学工、团委等部门不是单纯地组织结对帮扶,而是注意引导贫困生参与互动。可喜的是,部分受捐助的贫困学生主动提出签订“道义协议”,每周奉献4小时,利用周末时间走上街头,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晨阳认为,签订“道义协议”的意义在于为慈善事业做了一个探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创新与探索。不少市民认为,“道义助学”的实施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讲诚信的氛围,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一滴水”行动的“滴水之爱”感动了校园,感动了社会。泰州海关、泰州长运公司等7家单位也加入到献爱心的队伍中来,活动内容也有了拓展。泰州市交警支队决定,每周从“一滴水”行动节余资金中拿出500元,用于帮助困难群体,已资助近百户困难家庭。

类似的“道义契约”还有受助学生承诺毕业后有经济能力时会回赠助学金;受助学生在有经济偿还能力的时候,分期分批或一次性返还助学金。对于受到惠助渡过难关的学生来说,一要珍惜惠助,努力自强自立成人成才;二要积极树立回报社会的理念。在我们的社会大家庭中,乐善好施和知恩图报形成良性互动,蔚然成风,社会的道德天空就会变得璀璨夺目。

2.注重以人为本,培育自尊平和心态——变“单纯资助”为“情感关怀”,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他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高校贫困生的消极心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而且极易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和出现偏执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应结合国情以及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实际,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救助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 去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其次,高校在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过程中,应提倡经济资助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先自助、后他助”“以酬代补”的原则来建立高校学生经济资助运行机制。最后,加强学校、班级、宿舍等育人环境建设,发挥学生会、社团、心理医生和心理辅导员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使贫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泰州学院团委、学工等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贫困大学生中存在心理“贫瘠”状况的学生日益增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自卑、成绩差、经济贫困、人际关系差。为了促使每位大学毕业生都成为一位真正的“健康”人才,泰州学院采取了“点对点”式的心理教育方式,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一个温馨的小房间,门牌上标明“心理咨询中心”,满脸愁容走进去的学生,出来时脸上已经挂着自信的微笑。这样的情景在泰州学院已屡见不鲜。温馨的氛围、亲切的老师让心理咨询中心赢得了“阳光小屋”的称号。

泰州市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时,也特别注意对受助者提供更多的“细节关怀”。从2006年开始,泰州团市委还形成了相关的制度,统一称受助孩子为“希望学子”“动感英才”等,并将“助学金”改为“奖学金”。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学生发言时说:“别看只是一两个字的变化,但却感到是一种尊重。”

3.投身创业实践,激活自信自强动力——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让他们学会“自救”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帮助贫困生助学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常常把助学金送到了贫困大学生手中,“授之以鱼”却未很好地“授之以渔”。其实,应对贫困生进行“励志”教育,唤起其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其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获取自信,励志图强,学会“自救”。

这几年,泰州市各大高校都在尝试推进贫困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2012年,泰州市慈善总会和兴业银行共建兴业慈善创业孵化园,扶持贫困大学生集聚创业知识、创业经验、创业资本,练就过硬的创业本领。该项目搭建起集“资金支持、项目扶持、基地孵化、成功创业”为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初期经营场地难找、资金短缺、规模较小、经营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比起以往直接提供资金救助,这是将资金、学校管理以及学生智慧与技术结合起来,培养他们服务市场经济的创业本领。

为了使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有序健康发展,工商部门放宽了准入门槛,免费颁发营业执照,并允许这类市场主体自行申报出资额,以减少创业成本。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创业孵化园还聘请校内外专家、专业教师、创业成功人士等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包括管理、营销、技术、法律、财务、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纯市场化运作,帮助项目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已收到30多份学生创业项目申请,已有超过10个项目通过了初选。

参考文献:

[1]杨永刚.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浅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1).

[2]王立国.以人为本,变“堵”为“导” ——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陈莉莉.依托绘本体会感恩[J].中国德育,2014,(3).

[4]赵晓勇.媒体引导:从“爱心奶奶”到“爱心城市”[J].传媒观察, 2009,(7).

[5]段丽莉,王晓琦,殷旭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形成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7).

[6]崔钰勤,张廷贵.注重细节关怀,深化心理教育[J].中国教师,2014, (6).

[7]赵 博.论加强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必要性[J].黑河教育,2009, (6).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人文关怀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