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启示

2022-03-02张小燕商亭吴正仲

设计 2022年23期
关键词:启示整体特色

张小燕 商亭 吴正仲

关键词:区域形象体系理论 城市公共设施 启示 策略 整体 特色

引言

当今社会,城市规模日益庞大。作为人与城市沟通桥梁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城市的建设水平,还能让使用者体会到来自城市建设者的关怀。比起过去,虽然我国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有了显著提高,但城市之间依旧存在区别不明显、区域形象不鲜明等问题。如何从城市公共设施角度去解决城市形象问题?文章认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应用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指导现代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意义

区域形象体系(RIS)源于企业形象,是对企业形象的发展与创新。区域形象体系(RIS)是区域形象影响系统(Regional InfluenceSystem)的英文大写字母缩写,它是以地域因素为基础,以文化资源为核心影响因子的系统构建。区域形象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城市区别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无形财富[1]。区域形象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构建科学合理、契合相宜的区域性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每座城市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和自然资源均有差异,区域形象能够综合展现各个城市的特色与风貌,是公众对一个地区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和感受。因此将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应用到现代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区域历史进程中保存下来的文化资源是区域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的文化印记,是区域发展的智慧结晶与精神财富,也是区域形象塑造的文化基石。区域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历史宝贵财富,其包含了民间风俗、服饰文化等诸多类型,也是在城市形象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区域形象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正是对区域文化的挖掘与梳理过程。只有充分挖掘一个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才能构建出特色鲜明、形象饱满的区域形象体系[2]。因此基于区域形象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可以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受众的文化归属感。例如一提到法国巴黎,人们便会想到世界闻名的凯旋门、卢浮宫、凡尔赛宫等,这些知名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和当地区域文化紧密结合的。正是因为巴黎建筑背后独特的文化,使得人们对巴黎情有独钟。利用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设计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有利于传承当地文化,体现所在城市的鲜明特色。可见,通过整合该地区的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构建彰显区域形象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不仅有利于展现区域文化特色,促进区域品牌形象的传播,形成区域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同时,还能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应用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策略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应用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可以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整合区域历史、经济、人文、自然等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整体形象的内涵,还能提升城市形象的品质。区域形象体系理论应用于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一)以整体系统性为准则

系统整体性,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之一[3]。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本身就具有完整的系统性[4],很多设施在建设之初如果缺乏宏观整体把控,将整体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割裂开,后期更改调整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从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另外,目前很多城市存在多种公共设施功能不合理或重合的弊端,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所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必须服从于城市整体的环境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设施之间的一种关联性,这就是必须遵守整体系统性原则[5]。公共设施种类、性质和功能复杂多样,作为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城市设施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公共设施可以通过形态、色彩、材质、肌理等方面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寻找相似点,设计力求自然。故在具体设计时,街道上同一功能、不同形态的公共设施,可以通过采用相同的材料与肌理来体现其共性。而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同种材料及相似形态来设计,力求整体设计上的和谐统一。诸如路灯、公交站台、电话亭等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必须统一精心设计,使其色彩、尺寸、形态等统一,形成一道城市景观,起着美化、点缀城市的作用。通过对公共设施类别、性质以及使用人群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的深入分析与挖掘,将公共设施造型、色彩、功能与城市环境互融,构建公共设施的系统整体性。

公共设施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每一个公共设施都是公共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应树立整体意识,从城市整体出发,构成群体环境的各要素。例如福州三坊七巷街区中垃圾箱造型统一借鉴闽派建筑中的马鞍墙元素,以此为原型,并进行现代化的简约处理,使流线相对平缓又不失凌空,箱体外侧则选取两侧建筑形制,木色色调和小巧的造型与周边建筑环境很好地融为一体[6]。因此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时以大局為重,相互呼应,突出整体特色,充分体现和展示城市形象。

(二)充分体现城市地域特色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近四十年发展中,城市化发展令全世界瞩目,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城市同质化、相似化的问题。许多城市建设缺乏当地特色,建筑形象、公共设施不具亮点,导致城市宣传形象受关注度不高。所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不仅要考虑与整体环境相统一,还要考虑城市地域特色。

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地域传承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这一切都强烈地呼吁公共设施设计的地域个性化。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地域[7]。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应结合城市特点设计出符合城市文化与性格的特色产品。因此要想发展建设好我国公共设施设计,在功能性合理的情况下,必须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基石,彰显城市自身特点。通过对自然、人文、历史等所在地域元素的概括与提炼,构建区域视觉识别系统,凸显具有区域典型特色的文化内涵。如苏州以传统园林闻名遐迩,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候,利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元素,结合新材料,借鉴古典园林符号,使得这座博物馆成为苏州文化的代表。因此,公共设施设计时应该结合地区特色进行设计、通过提取地域抽象的文化元素具象化,以此彰显城市文化内涵。

三、基于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实践—以福州公交站台设计为例

根据区域形象体系(RIS)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定位,在遵循整体系统性原则和区域个性化原则基础下,文章以福州为例,探寻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色,发掘属于福州的设计特色。

(一)区域形象元素的定位

1.福州榕树-遮蔽风雨、净化环境的历史印记

福州位于闽江边,是福建省省会城市。福州市树是榕树,故福州也简称榕城[8]。福州榕树记录着福州的历史记忆,见证着城市的兴衰发展。从中国古代起,福州榕树便已蔚然成风。据南宋梁克家所撰《三山志》记载北宋时期福州城内天气炎热,由于地质气候等原因,城内极易发生洪涝灾害,老百姓们苦不堪言。官员张伯玉认真勘察地情后,“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暮不凋”。正因为“编户植榕”命令的下达,以至于福州“熙宁以来,绿荫满城,行者暑不张盖”。榕树生命力旺盛,易于生长,榕树的大量种植不仅使得老百姓免受洪灾之苦,为福州人民遮风避雨,也给当地的福州人民创造了舒适宜人的生活居住环境,为城市的环境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生态环保、幸福吉祥的文化符号

榕树是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典范。榕树分支多,树冠大,分布在全城各个角落,其根最有特色,盘根错节,可谓一树一景点(如图1)。福州以榕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很多,每一株榕树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榕树已扎根到福州人民的生活之中。榕树之于福州,不仅是给人们带来物质功能,为福建人民遮蔽风雨、净化环境,更是体现福建本土文化、风俗人情的载体。在福州人民的心中,榕树是万能的神。许多村头种植榕树并将其当成风水树和标志树,许多民间信仰从榕树起源,人们过节将榕树作为装饰插在生活用品中,象征“荫庇”之意,以此祈祷幸福吉祥。因此,榕树是福州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历史印记,也是福州人民与所处地域之间的情感纽带。榕树形象不仅可以唤起福州人民对于幸福、平安等美好精神的向往,同时可以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互动。

(二)“榕荫”公交站台-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应用城市公共设施案例分析

公交站台是城市建设中最基础的交通设施,是视觉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建立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区域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福州目前最为常见的公交站台(如图2),在视觉上并无明显特征,缺乏地域特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站台与路牌分为一体,且相隔一定距离,用户与设施之间信息交互不强,忽略了公众的行为方式与心理感受。烈日或暴雨天气,公众候车阅览站牌时使用不方便,體验感不佳。

因此,文章将深入人心的榕树形象与福州公交站台联系在一起,旨在建立城市公共设施与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

1.公交站台造型应用区域“榕树”形象

经过剖析福州地域文化特色,笔者将福州市树榕树(如图1)进行视觉形态语言剖析,梳理榕树的造型构成规律(如图3)。经过头脑风暴、草图绘制,通过对人们使用行为、心理诉求的分析以及前期对榕树形态语言的推敲,完成榕树从具象到抽象、从设计构想到实际形态的转化。榕树视觉造型采用对称图案(如图4),其树冠由三个半圆形构成,形态饱满,形成遮风避雨的视觉感受。图案颜色由浅至深、层层递进,模拟了榕树的生长规律。依据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文章设计了一款“榕荫”公交站台(如图5、6、7)。

此款“榕荫”公交站台顶棚以榕树造型元素进行设计,将榕树的总体形象(如图5)进行提取、精简、组合和整合,圆形的顶棚配上弧形的太阳能板,节能美观。通过将福州榕树进行视觉形象的可识别性转化,体现地域个性化,构建绿色生态、遮风避雨温暖向上的区域城市形象。

2.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此“榕荫”公交站台顶棚材料采用铝合金镶嵌的绿色玻璃,符合福州四季常青的城市面貌,同时绿色清新舒适,给有“火炉”之称的福州带来丝丝凉意(如图6)。座椅采用玻璃和铝合金材质相结合,结实耐用。两边同时都增加电子显示屏,使得等待公交车的行人能便捷地知悉下趟公交车信息,遮阴避阳,雨天解决人们淋雨观看站牌等问题(如图7)。城市公共设施色彩的装饰性是基于城市色彩的基调之上,并非单一的,是在相对统一整体的色调背景下,赋予公共设施色彩新的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9]。站台整体造型色彩和周围的环境相统一,体现了区域形象体系理论系统整体性原则。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使得城市已然成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系统,一方面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幅度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公共服务的便捷性[10]。“榕荫”公交站台将站牌与公交站台进行一体化设计,在一侧增设电子显示屏,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了用户端与设施端之间的信息触点,服务于人民,增强了公交站台设计的功能营造。以人为本,方便乘坐公交的用户能够及时获知车辆的发车班次,高效便捷,提供使用便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用户时间。此方案外观造型符合榕树形象,能与榕树本身的寓意相呼应。同时整体造型和周围的环境相统一,有效地协调了城市-用户-设施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系统整体性原则。

3.体现地域特色

榕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人们心中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环境建设添砖加瓦,更是为城市带来精神力量。榕“容”谐音,象征“有容乃大”之意,寓意深厚。在福州城市的历史发展中,榕树成为一种很重要的人文景观。榕树对于福州人,不是一种普通的纳凉避暑之树种,而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沉淀。

因此文章选用福州最有代表性植物“榕树”为形象元素,提取关键形象进行几何化表达,整体外观造型美观大方。通过榕树造型元素与公交站台的结合,将榕树四季常青,傲然挺立的精神代表福州人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品德[11]。公交候车设施以榕树的造型来呈现,一方面寓意人们受到榕树的庇护和保佑,有出入平安之意,寄托了人们的朴素情感。另一方面体现福州榕城个性特色,彰显了福州绿色生态的城市形象。此“榕荫”公交站台设计传承榕树精神,通过对榕树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提取榕树中的视觉元素,将福州打造成遮风避雨的港湾。文章通过构建温暖积极的区域识别形象,引发受众精神层面的情感共鸣,很好地体现了福州个性特色,提升了福州城市的辨识度。

结论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时,不同的城市自然资源、气候特点、文化风格各异,利用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要有不同的公共环境设施方案。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设计[12]。文章以福州公交候车设施为例,剖析榕树文化,将其与公共环境设施结合探讨适应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的普适性规律。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结合新能源与新材料等技术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将会不断涌现。人们在智慧生活的同时,从城市整体出发,应当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将区域形象体系理论(RIS)应用于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将变得愈发重要。

猜你喜欢

启示整体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完美的特色党建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