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2022告别又出发
2022-03-02
有人说,“可能没有哪个年份像2022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重大的剧变,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集体回忆和伤痛。以至于我们如此急切地想跟2022说再见,如此殷切地渴望2023年的到来。”岁末,多所高校举办了设计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不约而同地围绕“设计教育”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变革的世界要求设计教育者们运用前瞻性方法探索教育模式的转变,要求教育者之间、艺术设计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的广泛交流,通力协作。如武藏野美术大学校长长泽忠德所说,“世界在变化,设计也必须变化。设计能否超越设计?对于新的明天,对于万物互依的局势,我们需要突破所有界限,跨领域地进行思考”。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设计行业作为一门既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又深刻反映文化底蕴的行业,迎来难得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等设计教育规模发生明显变化,40年发展拐点可能到来。截至2021年7月30日,2021年全国设置设计学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2025所,设置专业数为8284个,学生超过69万,与2020年相比有所下降。而历年全国设计学及相关专业和高等院校数量及其招生人数是自2006年至2020年持续上升的。
一个世纪前,产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传统行业无法解决的问题,推动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诞生了包豪斯和设计学科;一个世纪后,信息技術的发展同样生成了许多传统领域和传统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呼唤着复合人才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中国本土化设计教育体系是与西方设计教育体系相对而言的,这两种设计教育体系在审美意识、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西方设计教育体系是伴随着西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产生并逐步成熟的,整个教育体系渗透着西方社会的审美意识、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在设计教学中比较注重理性抽象思维的培养。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积淀,在设计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意识、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构建中国本土化设计教育体系,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设计语言、造型方式、创意思维方式等的整合来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国本土化设计教育体系应具体体现为课程结构安排、教学框架等,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教育体系。这样一套设计教育体系是培养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本土化设计师的基础。
构建中国本土化设计教育体系,绝不是盲目排外,而是要以我为主,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促进我国设计行业更好发展。从各大论坛上国内外专家的分享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设计越来越被视为一种行动模式,而不仅仅只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它在社会过程和结构中创造价值,在塑造更宏观的整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承担起更广阔的社会责任。
春天将回馈冬天的坚守,我们走过风霜雪雨,期待春暖花开。2022,我们告别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