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早期干预对腹部手术术后腹胀和疼痛的影响*
2022-03-02黄艳平
黄艳平,郑 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腹胀也被称为胃肠胀气,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8.0%~28.0%[1]。轻度腹胀是术后正常生理反应,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若术后48~72 h胃肠功能未恢复且腹胀严重,则会影响患者身体恢复,诱发水电解质失衡、营养失调、血液循环不良等[2]。疼痛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指身体官能性或实质性感受,被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定义为“第五生命体征”[3]。疼痛常会引起患者生理、心理等功能改变,影响其身体舒适性。因此,临床需要尽早处理术后腹胀及疼痛。目前,临床对术后患者多采用对症处理,虽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术后肠梗阻、疼痛加剧等现象时有发生,亦无法有效预测远期效果,且长期使用药物副作用多,术后康复速度缓慢[4]。近年来,中医学对腹部术后腹胀、疼痛有了深入认识。中医学将腹胀归为“腹痛”“积聚”等范畴,认为其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气机运化失常,故治宜疏经通络、调达气机、调和脏腑,以促进气血运行。中医学认为,外科术后疼痛的病机是因经脉受损,气机失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离经之血瘀滞于肌肤腠理和经络使经络不通而致疼痛,故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5]。中医学“未病先防”的思想在疼痛、腹胀的预防方面有重要意义。耳穴是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处,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通过相应刺激可调理阴阳气血、扶正祛邪[6]。铜砭刮痧法是基于砭石疗法将黄铜制作成虎符铜砭,用之进行刮痧的一种治疗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0月,笔者采用耳穴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对75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术后腹胀和疼痛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外科住院的腹部手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25~68岁,平均(45.24±4.21)岁;体质量指数18~33 kg/m2,平均(24.15±1.50) kg/m2;胆囊切除术28例,胆道结石取出术10例,直肠良性肿瘤切除术1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子宫切除术4例。对照组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25~65岁,平均(44.82±4.16)岁;体质量指数18~32 kg/m2,平均(23.93±1.48)kg/m2;胆囊切除术26例,胆道结石取出术10例,直肠良性肿瘤切除术14例,胃大部分切除术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子宫切除术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腹胀的诊断按照《外科学》[7]中相关标准。术后无排气排便且持续72 h以上,并包括以下1项或1项以上:①腹部胀痛,或腹部饱满,轻压痛,叩诊为鼓音;②肠鸣音减弱,<3次/min,或未闻及肠鸣音。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普外科腹部手术者;②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丧失语言功能或有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者;②合并癌症等慢性疾病或运动系统疾病者;③有严重的内科合并症或其他系统疾病者;④有耳穴刮痧及耳穴压豆禁忌证者;⑤正在抢救的病情不稳定者;⑥耳郭皮肤有破损者。
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手术及麻醉医师操作,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未进行胃肠减压处理。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合理饮食;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遵照医嘱用药;建立腹胀评估表及疼痛评估表,从术后麻醉清醒后开始评估;术后6 h口服西沙比利片(由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90526,5 mg/片),5 mg/次,3次/d,至肛门排气停用。
治疗组于手术前1天采用耳穴压豆,方法:耳穴局部采用750 mL/L乙醇消毒,将王不留行籽贴在6.0 mm×6.0 mm胶布中央,贴敷在耳部交感穴、胃穴、内分泌穴、皮质下穴及三焦穴;先进行压痛点探查,用大头针圆帽检查耳部反应区,探及压痛点,手法轻柔、缓慢;找到痛点后进行埋豆,用大头针圆帽按压痛点并出现1个凹区,将王不留行籽置于凹区,以小胶布固定。每次按压5~10 s,每小时按压1次,每日6次。待患者手术结束、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在对照组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耳穴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耳部铜砭刮痧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耳刮痧,先从耳前至耳部背面刮痧,最后至胸锁乳突肌停止。每次基础刮痧10 min,重点刮穴30 s,每日1次。在刮痧结束后采用耳穴压豆,方法同术前操作,按压王不留行籽使患者感到耳部酸、麻、微痛及热感为宜。以上治疗直至肛门排气。
两组均于术后5 d对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5.1 切口疼痛程度
于术后1 d、3 d、5 d由医护人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自制0~10 cm标尺。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自行指出相应数值,分别对应0~10分。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5.2 镇痛情况
记录患者术后镇痛药物补救次数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
5.3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由医护人员观察及记录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即在术后每 2 h听诊1次肠鸣音,听诊时间为 5 min,观察肠鸣音是否恢复;记录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5.4 症状评分
采用0~3级评分法对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进行评分。①腹胀。0分:无腹胀。1分:肛门排气前自觉有轻度腹胀,切口无胀痛,腹部未出现膨隆。2分:自觉腹胀,切口胀痛且能忍受,腹部膨隆。3分:腹胀明显,切口胀痛无法忍受,伴有呻吟、烦躁感。②腹痛。0分:无腹痛。1分:有轻微腹痛,生活正常,对睡眠无影响。2分:腹痛明显且无法忍受,影响睡眠,要求服用镇痛药物。3分:腹痛剧烈,需要使用镇痛药物,影响睡眠。③恶心呕吐。0分:无恶心呕吐。1分:自觉有轻微恶心,胃脘部有轻度不适感,无呕吐物。2分:自觉恶心,每日呕吐1~3次,胃脘部不适。3分:恶心明显,呕吐次数每日超过3次,胃脘部不适,无法入睡。
5.5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在术前、术后5 d采集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以离心半径10 cm、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由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术后1 d、3 d、5 d 切口疼痛VAS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同一时间对比,治疗组术后1 d、3 d、5 d 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1 d、3 d、5 d 切口疼痛VAS评分对比 分,
7.2 两组术后镇痛情况对比
治疗组术后镇痛药物补救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对比 次,
7.3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
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
7.4 两组术后1 d和5 d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对比
两组术后5 d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均较术后1 d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1 d和5 d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对比 分,
7.5 两组术前和术后5 d血清DAO、D-乳酸水平对比
两组术后5 d血清DAO、D-乳酸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两组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5 d血清DAO、D-乳酸水平对比
8 讨 论
8.1 减轻腹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
对术后疼痛患者,西医常在术后留置镇痛泵,但因疼痛致病因素多,仅采用镇痛泵镇痛效果欠佳,且镇痛药物大量使用后不良反应多,容易产生耐药性。自古以来,中医学对损伤疼痛取得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中《五十二病方》记载了金伤、刃伤、外伤出血等多种外伤疾病及止痛、止血等措施。《素问·举痛论篇》曰:“痛而闭不通矣。”《证治要诀》云:“痛则不通,痛则不通。”由此可知,人体损伤则经脉受损,气机失调,经络不通导致疼痛,若经络得通则疼痛自消。因此,活血化瘀法对减轻术后疼痛有重要意义。耳穴连接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重要部位,亦是脉气输注之所。通过刺激特定耳穴可调节脏腑功能,引起经络感传,故能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9]。耳穴压豆是中医常用外治疗法,通过贴敷王不留行籽、按压耳部相应的阳性反应区,起到疏经通络、调理脏腑气血、理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10]。周淑敏等[11]研究发现,耳穴埋豆可减轻剖宫产术后产妇静息、宫缩疼痛程度,减少镇痛泵按压次数,与未进行耳穴埋豆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耳穴埋豆疗法的有效性。
铜砭刮痧法是将黄铜制作成虎符铜砭,因铜有高度的热传导性及杀菌消毒功能,且铜砭刮痧能产生人体最优的共振频率,刺激体表相应穴位,并产生相应的经络传导,起到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疏经通络等功效,故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12]。陈苏娟等[12]采用李氏砭法铜砭刮痧治疗乳腺癌,能减轻患者的癌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此可见,铜砭刮痧法刺激体表穴位进行经络传动,对缓解疼痛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耳穴铜砭刮痧法在手术患者中的运用临床鲜有报道,尤其是与耳穴埋豆相结合的作用更是缺乏论证,故证实了本研究的探索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物补救次数、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耳穴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按压及补救次数。分析其原因是耳穴埋豆法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交感穴内分泌穴、皮质下穴位),可调节人体自主神经功能,起到活血化瘀、止痛安神、疏经活络的作用;胃穴可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三焦穴可安神宁心,调和气血[13];皮质穴可调节人体大脑皮质功能,抑制大脑皮质兴奋性,减轻患者疼痛感[14]。此外,采用耳穴铜砭刮痧法,先刮透全耳,再选穴重刮,起到镇静、安神、止痛的功效,达到疏经通络、平衡阴阳的目的[15]。因此,耳穴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可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8.2 减轻腹部手术术后腹胀程度
腹胀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病理表现,西医治疗一般是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或服用促进肠胃蠕动的西药,可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仍会发生腹胀或肠梗阻,效果不佳。中医学将其归为“腹痛”“积聚”等范畴,认为手术是金刃所伤,此时正气受损,气血亏虚,脾胃运化失司,运化传导乏力,导致机体气机不畅,肠腑内浊气壅滞,形成有形之邪阻塞脉络,进而导致腑气不通,形成腹胀[16-17]。耳与经络关系密切,十二经脉直接或间接上达入耳,小肠经、三焦经直接循行入耳,胃经、膀胱经循行分布在耳部周围。通过耳穴刺激可诱发循十二经脉感传;针刺十二经脉,感传亦可远达入耳[18]。耳与五脏六腑亦有密切关系。《灵枢·五阅五使》曰:“耳者肾之官。”《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耳聋不聪。”指出耳与人体五脏六腑密切相连。基于上述理论,刺激耳穴经循经感传产生“得气”感,可起到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西医学认为,耳廓上分布着丰富的神经、血管,刺激相关耳穴可改善机体器官功能,起到抗炎、镇痛、安神理气、活血等作用[19]。耳穴埋豆与耳穴铜砭刮痧法均为中医外治疗法,目前耳穴埋豆对胃肠功能的作用被诸多研究肯定[20]。张玲等[21]研究发现,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率为96.7%,高于单纯穴位贴敷的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艳萍等[22]研究发现,基于常规处理采用耳穴埋豆、艾灸治疗胃肠道术后患者,其肠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肛门排气、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多项研究均证实,采用耳穴埋豆法可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耳穴铜砭刮痧法具有铜砭刮痧和耳穴贴压的双重作用,借鉴黄铜刮痧增强“气”的深度渗透能力及穿透力。铜砭刮痧可促进机体微灌注,保护细胞,产生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刺激耳部穴位,具有疏经通络、排除毒素的作用[23]。然而,关于耳穴铜砭刮痧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临床缺乏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DAO、D-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耳穴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可减少腹部术后腹胀发生,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DAO、D-乳酸是反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DAO主要分布在小肠黏膜上层绒毛的细胞内酶,其活性与黏膜细胞核酸、蛋白合成密切相关,其表达越高表明肠道机械屏障完整性被破坏,肠道屏障损伤程度越高。D-乳酸是经肠道细菌发酵并释放入血,若肠道菌群失调、黏膜屏障被破坏,肠道内的细菌数量堆积过多,导致大量D-乳酸释放,其表达越高表明肠道黏膜损伤越严重。腹部手术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被破坏,而采用耳穴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可改善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分析其原因,采用耳穴压豆法,选取脾、胃、肺等穴位及耳穴周围分布的经络进行作用,可双向调节脾、胃、肠等脏腑功能,恢复大脑皮质正常的神经调节作用,并能改善自主神经活动,促进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胃动节律,增强肠胃蠕动,有利于胃肠道气体排出[24];同时,耳穴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法可促进胃肠血液循环,调节大肠血流量,降低胃肠紧张性,改善胃肠道屏障功能[25];此外,刺激耳穴及耳部循经脉络可产生神经冲动,调动支配内脏的神经纤维在中枢部投射在邻近部位的神经元,有效抑制对应脏腑的病理性,并刺激与呕吐相关的脾穴、胃穴等穴位,缓解术后恶心呕吐等症状[26]。然而,耳穴铜砭刮痧法开展时间不长,其治疗范围及作用原理需进一步明确,且要求操作者手法熟练、力度控制度高。若力量轻则不能渗透,力量过重则会损伤耳部皮肤,因此,操作人员要熟练学习中医学经典理论及耳穴相关知识,并反复实践,善于总结,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耳穴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可显著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有效预防腹胀发生,减轻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但本研究尚有不足,研究样本量少,研究时间短,使研究结果处于初步结论;加之耳穴铜砭刮痧开展时间短,缺乏诸多研究加以论证,需要临床对耳穴铜砭刮痧技术进一步完善。因此,未来需要扩大样本量,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并不断完善耳穴铜砭刮痧操作,明确耳穴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