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
2022-03-02赵胤刚
赵胤刚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甘肃 定西 743000)
即便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需要保持,但为了缓解理论知识班级集体灌输在知识学习效率、质量方面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课堂有效提问是一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有关沟通的有效方式。学生问题回答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抽取问题核心,思考问题解决途径,迁移调用基础知识得出答案的完整问题解决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在老师的提问中学生进行积极动脑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但实际上,小学教师为了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里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课堂提问的质量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始终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课堂提问环节作用的发挥十分有限。本文通过作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验进行阐述,提出了自己一些建设的策略和方法,为以后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提供依据。
1 有效提问内涵剖析
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倾向于教师问题设置、提出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在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在分析问题内容的过程中,产生与已经掌握知识的冲突,或者是对问题答案的探索等心理,学生可以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结合教师适当给予的指引,自行思考问题的答案。由此不难看出,有效提问是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师综合对应章节的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差异,提出的带有计划、针对等特性的问题,可以全面激活、维持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和问题的探索兴趣[1]。实际上,有效提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迁移、应用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使用多种方式及思维得出合理的答案,借此促进学生在基础能力、思维体系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其基本的特性总结如下:第一,问题内容紧密衔接课堂教学中的章节内容。第二,问题难度贴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思维认知规律。第三,问题的类型会随着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差异出现变化。第四,问题回答及反馈的时间可以结合教学时长适当调整。
2 教师胡有效提问对学生教育教学的作用
2.1 有效的提问能够调动学生在积极性。
小学课程作为一门抽象处理日常生活场景而成的学科体系,基础知识点的抽象性和小学生的具象思维之间存在根本冲突,再加之班级式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方式的存在,导致课堂学习氛围长时间处于一种沉闷状态,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自然受到明显打击。教师可以借助适当的课堂教学提问,让学生从之前的被动学习中跳脱出来,结合本章节的基础知识点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2]。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环节使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带有趣味因子,甚至可以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将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解决进行关联,调动学生在知识探索、学习方面的兴趣。学生在经过自己努力得出正确答案之后,教师适当给予的鼓励将会成为学生后续知识学习的深层驱动力。即便学生得出了错误的答案,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在重新温习自己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找出其中思想认知误区,引以为戒,避免重复出现同一种类型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行分析、推理正确的问题解决逻辑思维,这都是学生获得知识学习成就感的有效方式。学生因为身体困或者别的原因,在课堂上有意无意间有的学生会有睡觉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新教中有意识的对这样的学生进行点名提问,这样会使他们注意力及集中,让他们的思维跟着老师的问题性行进,紧接着教师可以面向全体进行发问,全班学生的集体回答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总之,教师的有效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2.2 以问题回答丰富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环扣一环。有一定的梯度并且是难易结合的,学生在接受中是有一定在过程的,一般学生不会容易接受。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自身初级身心发展特征的影响,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在到达一定的时间节点之后,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思维转化效率下降就会变得十分明显,这对于后续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应用影响十分负面。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自行探索答案的过程中,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发散思维中去探索,在灵活应用的过程中,探索出多种有效得出问题答案的思路,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也能够在了解各门学科抽象思维的前提下,逐渐推进自身具象思维到个学科知识抽象思维的转变[3]。
2.3 课堂教学工作质量、效率拉进与预期的差距
学生在各科基础知识学习、应用中,受到自身基础能力、知识积累、理解能力等方面不同的影响,无法对全部基础知识进行记忆、理解,从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课堂溜号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的引入帮助学生将已经分散的注意力迅速聚集到问题答案及解释上。教师可以在课堂松散学习氛围有效调节的同时,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指引探索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学生学习状态维持较高水平的前提下,确保课堂教学工作的效率不断提高。
3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提问暴露出的缺陷
3.1 提问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不深刻
现代化素质教育工作对于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重要组成环节的课堂提问也需要关注质量的提高。有效性提问要求教师掌握课堂问题提问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但部分教师对于素质教育工作要求的强化师生沟通关系的认知却出现了片面化的发展倾向,认为师生之间频繁的问题提问便是以互动的方式有效进行理论知识传输的途径,导致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提出了数量过多的问题,对问题内容的质量关心不足。部分教师在提出课程基础知识问题之后,并不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给予关注,而是追求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这也使得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方面倾向于使用现成的答案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未关注最终答案得出的思考过程,致使学生原有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遭到削弱。在这种长时间单纯关注教师提问数量的前提下,学生反而会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产生一定的厌烦等不良心理,导致课堂提问环节原有的知识激发和探索功能发挥遭到限制。
3.2 问题内容缺乏针对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对于身边万物的好奇心相对较为强烈,对于各种未知知识吸收能力相对较强,但却并非意味着学生能够对全部知识进行接受[4]。从专业知识储备数量和能力发展层面看看来,教师师远远要超过学生,在问题设计和备课时,教师会不时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忽视,从而导致部分问题内容明显超过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范围,甚至于部分问题偏离了课堂教学章节的大方向。这些问题因为与课堂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反而影响到课堂提问原有的解答学生疑惑的作用。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课堂提供环节,使得学生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也会产生一定的思维混淆,影响到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5]。少部分教师在针对教材扩展内容进行提问时,设计的问题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学生完全不知道问题的最终答案,因为与基础知识的关联不够解密,无法凭借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探索。
3.3 问题的提问、回答、解疑环节衔接不顺畅
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对于课堂提问的真正价值在思想上的认知不够全面,只是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出现了一种为了问题提问而提问的现象。教师通常会按照已经准备好的流程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甚至于连问题最终的答案都包括在备课计划中,在学生经过初步的探索思考之后,由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较为雄厚,探索能力较强,能够再一次经历答案得出的过程,而部分能力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对于教师给出的答案依旧存在一定的疑惑,但教师却并未针对这部分学生存在的疑惑给出正面、积极的回应,使得学生在提问环节参与程度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得学生在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方面的能力发展有限,学生也会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以及回馈,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基础知识学习和课堂提问环节。
3.4 用于学生问题思考的时间缩短
我国素质教育工作要求小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在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借此推进学生各门学科核心能力的发展。部分教师在这一目标的要求下,确实结合互联网教学平台准备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实现了课内和课外内容的有效衔接。但教学内容方面的持续扩充却并非意味着教学时长能够有所延长,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为了完成远超教材内容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通常能够将课堂提问这一环节消耗的时间进行压缩,甚至于有关教学基础应用方面的问题提问使用抢答方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答案,导致学生用于问题答案思考探索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学生基础知识应用、掌握不够熟练的情况下,会造成问题提出之后的冷场现象,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会明显削弱。
4 学生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4.1 综合考虑学生兴趣及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周边事物的接触频率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于尚未真正经历过的事物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学习某些抽象知识的过程中,通常会针对各种基础知识点产生疑问。如果学生的疑问尚未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准确反馈,则需要教师结合有效提问确保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紧密贴合。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其有效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问题解决中迁移应用,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必须要在有效性提问使用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保障设计的问题情境和内容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认知规律[6]。结合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具象化教学情景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化理解,进一步激活、维持学生在问题探索方面的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回答在自己过生日时通常都会做出的行为,学生一般都会给出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的答案。教师在得到学生吃生日蛋糕这一回答之后,提问课件中的妈妈为孩子买了蛋糕,孩子们一般都会感到高兴并特别兴奋地吃着蛋糕,他们比较单纯兴趣点都在蛋糕这里,他们一般都不会考虑到妈妈当时十月怀胎的辛苦,教师借助妈妈给孩子过生日的契机,播放视频和课件教育学生要学会尊敬长辈,妈妈为了你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作为孩子一定要从小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教师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做人,教师便可以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到情感教育和情感知识的学习当中。这种结合学生社会经验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新知识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提问中的参与程度。
4.2 问题提问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有效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学生问题探索、思考中理解不同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帮助教师在按照既定教学进度计划落实教学工作时,促使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能够不断提高。即便部分小学教师能够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但却因为问题提出的时机存在缺陷,不仅使得教师在问题设计、思考的精力白白浪费,甚至于影响到学生问题的正常思考,导致课堂提问环节反成为学生问题死牢、思维发展的阻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机提出针对性问题。在课前备课环节,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容易出现思维发展阻碍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全方位挖掘,确保学生能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向。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共同学习有关课文阅读后需要懂得的寓意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亲身的反复阅读,来理解课程内容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教师需要在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发散思维等方面进行考虑。但又考虑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基础知识理解相对较为薄弱,很容易出现思维的发展停滞现象。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生思维发展出现停滞环节,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然后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得出想要的结论。
4.3 关注问题彼此之间的关联
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仅能够在学生学习思维激发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迁移应用中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全面发挥,对于学生学科探究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仅需要帮助学生通过亲身探索得到问题答案,甚至于可以引发学生对于其中各种基础知识点的反问,这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深层挖掘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价值。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去参观了历史博物馆之后,在这里学生会对历史的东西特感兴趣,他们也会有好多问题希望老师来解答,好多学生会提出各种历史性的问题,这时候教师根据问题认真的思考后给他们进行一一解答,有些学生思维活跃,老师的解答他们并不满意,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不同的看法,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再加之老师的回答,他们会给老师讲解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在学生和老师双方答案不统一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面对答案分歧进行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维和动脑获得更多的经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以教师问题设计激发学生问题反问的提问方法,在学生发散思维、质疑思维培养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总结
总而言之,有效性提问在小学课堂 教学环节中的引入和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结合学生在思维发展障碍以及问题思考陷入瓶颈的时机提出贴合学科教学内容的问题,引领学生结合基础知识持续进行问题的探索,并且问题的内容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情境产生关联,这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探索问题答案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