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应用
2022-03-02敬丽萍
敬丽萍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庆阳 745700)
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现成的知识,而是高于知识的东西,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技能,可以分析事物的思想、眼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而要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利用已知创造未知,实现思维的飞跃,思想的成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知识以的东西重视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能力,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于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在此背景下,教师充分发挥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的价值,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改变,教学模式得以更新,思维导图是图文兼具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关键词为引导具有逻辑性,可以突出文章核心脉络、知识点、情感价值等,是条理化的思维图,在实际应用中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1 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
1.1 能够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
学习语文,要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基本文字、词语、句子、段落、文章之间的联系了解文本大意,体会文章情感价值,所以要把控一篇文章的中心大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其价值思想是一个过程,也是教学的难点。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难度虽然不大,但是要将不同元素联系起来,分析文章背后的成因也较有难度,这是因为部分文章的情感表现较为隐晦,需要连接不同元素的联系,把握文本中的关键信息,理清文章的脉络,将思维导图应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清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脉络和关键信息,从而高效地完成对文本的梳理,进而分析出文本的情感脉络,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分析文章的时间。通过思维导图建立不同元素的知识体系,并将不同部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对文本的分步阅读,让学生更好地把控住了文章的结构,实现了对文本情感脉络和线索的精准把控,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1]。此外,思维导图也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堂笔记,让学习记录更加清晰、合理,学生在构架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章的梳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突出重点,且有助于后期的复习,教师通过学生建立的思维导图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1.2 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
语文知识体系的构架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这是因为语文知识体系庞杂且繁多,所以要想让学生自主的构建知识体系是极具挑战性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很多初中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语文知识点十分零散,体系化特征不突出,学习和复习都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十分困难。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应该局限于单个的文章中,应该借助整体单元,建立不同单元间的知识体系,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也才能让学生从整体、宏观角度实现学科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统筹眼光和思维。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可以拆分文章知识,也可以结合不同的章节、单元进行知识的归纳、梳理,让学生从整体角度了解知识,进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通过原有知识建立新的知识,让新知识更好地融入知识体系中,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实现了由浅到深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3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拥有独立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根据,让知识实现了分解、整合、联结,将有机的整体分解开来,也可将零碎的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这是一种具体的、形象的知识形成形式,在其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的思考是主动的、自发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分层、整合、组合、归类,只要把控住部分知识的关键点,就可以完成不同知识的梳理,激活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延续性,学生和知识建立了一种主动的、良性的关系,将复杂的知识借助图标、图形等梳理出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条理化,有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2]。
2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应用策略
2.1 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语法学习能力
语言的表述是否得当,语言的应用是否合理,以语法为其规律,初中生虽然已经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语法,但是随着语文教学难度的升高,语文课程中涉及的语法难度也随之增加,尤其是部分文言文中涉及名词用作动词、主语缺失等,如果不加以分析,很多学生多无从下手,语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实际的学习中教师很少将其用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导致学生对语法的理解不够,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结合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语法讲解。
2.1.1 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病句修改
病句修改是初中常见的题目,包含了不同的语法知识,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所以在讲解病句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罗列出不同病句涉及的语法知识,将其形成一个具有联系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从具体的题目出发对有关语法要素进行理解,进而在训练过程中掌握相关语法的应用[3]。例如,教师可以将句子组成结构中的基本元素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选择几道经典题目对这些句子中的语法进行分析,通过语法分析,让学生了解关于句子的基本语病类型,如常见错误类型可以归纳为“主语缺失”、“主语错位”、“谓语失当”、宾语错位等,通过分析不同的语病,让学生在观察和练习过程中掌握语法的应用,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2.1.2 借助思维导图学习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难度加大,也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要部分,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十分吃力,其主要是因为缺乏方法,没有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词类活用方面的题目也十分灵活,十分考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可以以教材为核心,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词类活用句子,并以句子和词语为关键词形成知识思维导图,对词语活用的性质、结构位置、含义等都进行分析,形成词类活用的思维导图链,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初中文言文语法知识涉及虚词和实词、短语、语素,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词类活用、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理解了语法,学习文言文就不再难[4]。例如,在学习《狼》一课时,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教师可以将涉及的词类活用知识归纳梳理成思维导图,并对其用法、含义等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清晰的思维导图学生对词类活用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学习文言文也会更加的容易,如有以下关键词:第一,“狼不敢前”,翻译为“狼不敢上前”,其中的前是名词,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上前;第二,“恐前后受其敌”,翻译为“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其中的敌名词,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攻击;第三,“一狼洞其中”,翻译为“另一只狼正在挖洞”,其中的洞也为名词,这里也将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打洞。教师将此类活用知识点总结成知识体系,并进行分析和对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要点,继而在训练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结合这些活用的句子对文言文的结构、词句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等进行分析,呈现出一个立体的语言知识环境,大大提升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材料读取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难度增加,文章篇幅也明显提升,这对学生的材料读取、提炼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且长篇幅材料在阅读和分析难度上也大大提升,长篇幅的文章涉及的知识点更多,在提升学生材料读取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文本的结构、表达手法所体现的效果、文本的意象解读等入手,利用思维导图将文本的这三个方面梳理出来,可以形成清晰、直观的文章关键材料知识网络。
2.2.1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初中生接触到的文章类型逐渐增多,有常见的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这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是教师应该明白,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章,需要的是学生有较为完备的阅读素养。所以,在此要求下,教师应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不同问题结构的特点,表达形式、布局等,之后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5]。例如,在学习《邓稼先》一课时,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教师在分析文章结构的过程中可以构建“记叙文”为关键词的知识体系,通过模块链的方式将记叙文的常见结构呈现出来,如:时间、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经过(事情的来龙去脉要)、结果(也就是结语),通过对文本关键要素的分析,然后分析结构,是采用倒叙、插叙的方法,还是开门见山的,通过对文本关键要素和结构的分析学生了解这篇课文是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为背景,用回忆的描写手法对他为中国的“两弹”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进行描写,凸显了他忠厚平实,诚真坦白的性格特点,赞颂了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借助思维导图,学生清晰地抓住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文章的脉络,也在分析和构架知识体系的过程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2.2.2 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表达技法
学生的表达技法是其阅读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提炼阅读要素能力的体现,表达技法比较抽象,教师要借助不同的文本内容来展开,由于其比较分散,所以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教师应该借助专题训练课堂,将不同的表达技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掌握其用法,理解其共性,进而逐渐形成自己关于表达技法赏析的思路。例如,在学习《猫》一课时,这是一篇状物散文,描写了以自己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全文以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通过形象的刻画和故事,传递出了人的情感,继而又通过人的感情变化,向读者传递出一定的人生哲思。此文中便涉及了描写技法,主要是对猫的描写,教师可以以“状物描写技法”为关键词,引出文中对猫神态、动物、习性、外形等子模块,以此形成“状物描写技法”的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分析对猫描写部分在文本中的整体作用,继而让学生通过形象描写突出作者情感价值的作用。借助思维导图对文本表达技法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表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总体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2.3 借助思维导图理解文本意象解
文本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理解文本的意象对于学生理解文本背后价值观和内涵有直接的作用,尤其针对古诗词的赏析更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象,教师仍旧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意象具体地呈现出来,将古诗词所体现的意象按照情感、场景的不同进行区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意象,感受意象,并通过意象可以分析出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价值。例如,在学习《望岳》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炼诗词中的意象,“望岳”通过诗人的刀斧神功塑造了“泰山”这一意象,教师可以将“泰山”这一意象作为关键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泰山气势雄伟、屹立不倒的形象,从诗句“齐鲁青未了”可以分析出“泰山”旺盛的生命力,“阴阳割昏晓”可以分析出泰山宏伟的气势,又从“造化钟神秀”可以分析出“泰山”屹立于齐鲁大地的特点,同时通过曾云、归鸟等,塑造了一个神秀、宏伟、青翠的泰山意象,最后以“一览众山小”结尾,彰显出泰山的地位。通过对“泰山”这一意象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雄心壮志,就如同这泰山一样豪迈气派,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难,不怕险阻,勇敢向前的决心。
2.3 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之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从主题表达和素材选择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实践写作中深入选题,提升作文创新新,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2.3.1 借助思维导图扩充学生主题表达
主题是作文的关键,如果主题选择不佳,后续的写作也会问题重重,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渐建设一个写作主题资源库,让学生有更多可选的主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先从学生常见的主题入手,然后引导学生发散想象,通过暴风式的联想引入更多话题,继而形成一个丰富的写作资源库,通过基础主题可以联想出更多关联性的主题,会给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材料。例如,在《最苦与最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将“最苦与最乐”作为思维导图的主模块,然后鼓励学生尽情地想象,将能想到的有关联的内容都罗列出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并采用比赛的方式,看哪一个小组想出来的主题最多,经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就想出了很多主题,教师将这些主题形成写作思维导图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写作,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2.3.2 借助思维导图优化素材选择
作文的主题是主体,而一个个素材是构成主体的“血肉”,作文是否足够吸引人,素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灵活地选择素材,教师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写作素材进行分析,通过对素材选择标准的分析,让学生知道要如何才能选择到好的素材,在建设知识模块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体系的联结性,可以借助生活中一些事情、实物展开设计,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素材的选择更加真实,避免出现过于空虚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黄河颂》一课时,教师在素材模块链中可以设置“生活”“感悟”和“想象”三个具体的选材标准,引导学生结合这几个标准进行选材,进而提高学生的选材标准。
3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的开展应该有一定的条理,必须通过教师的缜密梳理才能实现,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得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凸显出思维导图的优势,围绕语法、材料读取、写作等模块,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架知识体系,并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