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优化模式

2022-03-0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核心初中语文素养

杨 珍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不再停留于语言文字表面,而是要超越语言文字,探寻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训练点、生发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致力于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语文教学保障。伴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迫切性,且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限制,导致现阶段语文教学依然存在效率、质量低下的问题。为改善此种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要领会核心素养内涵,找准核心素养基本维度,结合初中生的语文基础、个性特点等积极优化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切实获得核心素养的额形成、发展与提升。

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以语文学科基本属性、逻辑规律、育人价值等为依据,学生在当下学习、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必备品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维度:其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即在理解汉语语言的基础上建立囊括文言文、白话文、现代汉语等在内的语言知识体系,能够在不同语境下结出于真诚交流、真挚表达的意愿以灵活、合理地运用语言知识的素养;其二为审美鉴赏与创造,即从欣赏美的视角对文学作品、文化现象等产生美的感知与体验,在审美实践中主动积累经验、形成审美鉴赏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语文知识以创造语言之美的综合能力;其三为思维发展与提升,即通过语文学习逐渐形成深刻性、连贯性、广泛性与敏锐性思维,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为文化理解与传承,即具备高度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力,善于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可辩证看待文化现象、自觉主动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素养[1]。

2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优化模式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不应当以知识灌输、技能训练为单一目标,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以语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促成学生关键能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文化品格。可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语文是初中教育体系内的核心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涵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责任,以核心素养为理念克服“满堂灌”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展现出超越语言文字的美学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中华传统美德等,让学生获得心灵启迪、文化浸润,是彰显语文课程深刻性与魅力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核心素养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有助于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收获、体验、感受与提升,是初中语文教学回归本质的重要条件[2]。

3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优化模式的实施路径

(1)知识内嵌,读写一体,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将原本相互分散的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结合为有机整体,以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构与应用语言知识,以此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以读带写,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吸收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期间的知识积累、内在感悟直接影响写作时的语言成果产出效果,进而影响到写作水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实行以读带写模式,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对学生建构语言知识体系大有裨益[3]。

例如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中,重点突出课文写作背景、论证结构、语言风格,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课文、拓展性材料了解何为驳论文、驳论文中的驳论对方观点的方法,并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体现出教材课文的论证结构,思维导图1以“摆敌论点论据”为中心,下设论据、论点两大分支,思维导图2以“反驳”为中心,下设论点、论据两大分支,其中论据贯通古今,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论证方法,并深入探究以品悟语言风格。在课文阅读教学结束后,借助多媒体呈现网络内的不正确言论,请学生先结合本篇驳论文说一说如何批驳此类错误观念,再请学生将口中所说转化为语言逻辑清晰、论点鲜明、论证方法得当且论证思维深刻的作文。

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经历阅读吸收—知识建构—知识迁移的学习过程,从阅读内汲取议论文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提升。

2、以写促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写作源于学生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在写作中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通过阅读以丰富写作素材、理清写作思路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饰与润美,有助于发挥写作对阅读的促进作用,在读写结合中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缩写》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小说体裁课文,说一说缩写小说需要把握的要点,即小说的“三要素”,并请学生以本单元一篇课文为核心用自己的语言保留课文主干、删除详尽的描写;保留主要情节、删除次要情节,以此帮助学生领会缩写的要义。接下来请学生阅读教材P85第六段内容,激发学生探究不同文体缩写方式的内在动因,在学生兴趣强烈时教师顺势引入不同体裁的文本,可以为学生学习过的课文,也可以是拓展性的阅读素材,请学生选择2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缩写。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以缩写技巧为中心,当学生产生现实需求、浓厚兴趣时引入拓展性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缩写技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还可以让学生在缩写中把握文章要点及思路,获得概括、综合能力的提升。

(2)创设情境,阅读鉴赏,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初中生审美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蓬勃的审美情感、丰富的审美经验及强烈的审美创造动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初中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创设情境,直观展示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阅读、品鉴中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进而创造美,对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1、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

情境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蕴含着生活情趣、生活智慧,是学生审美经验的直接来源,也是学生与美的环境进行交互的核心渠道。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善于运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真实且深刻的审美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4]。

例如在《山水画的意境》教学中,教师先以善于营造意境的古诗词入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调动学生对“意境”的已有认知经验,感受象外生境的中华传统美学思想。接下来借助多媒体展示我国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如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等,调动学生视觉感受以帮助学生走入画境,体会笔墨浓淡、线条变化中所体现的主观意识、审美追求、生动气韵、形神兼备特色。学生直观的审美感受调动其联想力、想象力,教师请学生场畅所欲言,说说所学的哪些课文同样体现出如诗如画的意境,让学生进一步体悟我国文学与艺术作品中含蓄、内敛的美感。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意境所带来的视觉体验与学生的审美经验建立关联,让学生超越语言文字获得审美享受。

2、阅读鉴赏,形成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鉴赏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还包情感的交互与融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剖析与解构文本语言文字、思想情感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独特、个性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在《乡愁》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赋予学生“导演”的新身心,请学生自选片段长创作“脚本”。如一名学生选取了诗歌的第二段并以第三段相衔接,“镜头”中是一名中年人捏着手中的船票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被拥挤着赶上船踏上回乡之路,回到家中后母亲已经离世,中年男人处理好母亲的后世,跪在坟墓前失声痛哭。学生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转化为富有画面感及戏剧性的“脚本”,在此过程中体会到诗人思乡但难以回乡的无奈之情,对诗文内涵的理解更为深刻,且在自主创作中对课文的意象进行直观性的表达,体会到流露于语言文字、涌动在作者心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本首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也在创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合作探究,激活思维,培育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初中生思维深刻性、灵活性、连贯性不足,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结合其思维特点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于无疑中生疑,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积极思考,进而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1、设置争议,培养辩证思维

初中生思维品质较低、思维深刻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质疑问难意识,习惯与被动接受、认可学习内容中体现的观点以及教师的解读。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从无疑中生疑,通过巧设“争议”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5]。

例如在《故乡》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少年与成年后“我”与闰土间的相处细节设置争议:“可悲的厚障壁”是指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可悲的厚障壁”?学生通过剖析认识到,“我”与闰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再见面时造成了思想、交流上的瓶颈。教师顺势追问:是“我”不想与闰土交流吗?造成“可悲的厚障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鲁迅所回忆的童年趣事,理解鲁迅对与闰土相处岁月的珍视、眷恋,也理解了二人之间的隔阂并非是情感的消散,而是受到封建社会制度的迫害,是身份地位束缚下的悲哀。至此,同过教师的设疑、提问、追问,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更为深刻,学会从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其思维品质也获得大幅度提升。

2、合作探究,延伸多向思维

每一名学生的思维都有其特点,在思考及理解语文知识的角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理解层次、感受等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保护好学生的个性,以合作探究活动激发学生间思维的碰撞,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多元与广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

例如在《孔乙己》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文内的“留白”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并设置如下探究任务:

任务1: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到咸亨酒店,周围人有何表现?

任务2:文末用了一个省略号,孔乙己为何不说了?他有何难言之隐?

任务3:孔乙己最后如何“走出”咸亨酒店?

任务4:孔乙己的死是否惊动了社会?

任务5:文末的留白有何作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融汇情感、分享想法、整合观点,认识到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冷漠。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开动脑筋、深度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深度体验情感,促成学生与文本的深度交流与互动,将学生代入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当中,体会课文的讽刺意味,也让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延伸与发展。

(4)聚焦文化,拓展延伸,提升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室、校园,而是要走入学生生活、走进现实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我国文化,产生传承我国文化的自觉性。

1、讲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内的核心组成部分,蕴含着古人智慧、民族精神以及我国自古有之的传统美德。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指导学生将我国传统文化所蕴藏的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屈原(节选)》教学后,教师请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自主收集与屈原生平经历、主要成就、轶事典故、历史评价相关的资料,开展以“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现屈原诗歌中表达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体现出屈原的人格精神,可以对网络上的视频资源加以整合后创编“屈原故事集”,也可以自主撰写演讲稿以体现屈原的爱国思想,亦或是编排情景剧以演绎屈原的爱情故事,学生在实践中一股对屈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以屈原为榜样,学习其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度的爱国情怀以及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可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正确思想观念。

2、专题探讨,丰富文化积累

专题探讨是以主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实践性学习活动,学生在主题的引导下理解、感受与接触我国优秀文化,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阅读角”,以传承经典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诵读古诗、传唱红歌、观看红色电影等,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互融合,强化语文实践活动的趣味性、自主性,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的支撑下获得启迪、浸润与感召。再如教师可以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设置活动主题,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教学后以“我国著名的亭台楼阁”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收集与亭台楼阁相关的文章、视频、图片,体悟我国建筑背后蕴藏的风骨与精神,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语言任选一座亭台楼阁撰写“宣传稿”,体现出亭台楼阁的美感与意蕴,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切实的文化体验,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稳步提升。

结束语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四大基本维度。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优化模式是落实新课改理念、彰显语文课程深刻性与魅力、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质的重要基础。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整合语文知识、实现读写一体,以此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同时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品鉴以促成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此外,注重合作探究,激活学生思维以培育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最后要聚焦问题、拓展延伸,以提升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猜你喜欢

核心初中语文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