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门类与内容探究
2022-03-02程李航
程李航
(长春艺术实验中学 吉林 长春 130021)
语文课程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文化课程,更是艺术类高中校本课程开放的主阵地之一,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切实结合现状与学生学习特征做好语文校本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工作,为校本课程门类与内容的确定指引具体的方向。
一、基础文化课程
1.合作机制下的新授课
在艺术类高中语文教学中设置校本课程的门类,基础文化课程仍然是首当其冲的必要教学模块。这一模块将为学生提供直接获取知识的空间,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为其未来学习活动参与以及文化方面应试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除了结合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征有选择性地为学生做好教学内容的取舍之外,还应在基础文化课程开展过程中注重做好教学系统的有序构建工作,以使学生以最佳节奏参与到文化课程内容学习环节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中,教师应首先在合作教学的基础之上构建新授课,打造小组合作机制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这一首诗歌的新授课程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课堂小组合作机制的运作下体验诗歌阅读的各个环节。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播放多媒体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分小组齐声朗读诗词。在小组朗读模式下,个人的朗读情绪将得到整合,以更饱满的情绪辅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踌躇满志的豪气,为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入奠定基础。而在后续进一步的阅读理解探究活动中,学生将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对诗词上下阕的表达方式与写作内容等基础知识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互机制下得到相对完善的答案,优化课程中的自主学习体验。通过课程各个环节中合作机制的建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化凸显,真正在新授课中对相对简单的诗词内容形成了完整的认知体系。
2.兴趣课堂下的训练课
在对高中语文课程内容进行取舍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选择基础部分内容展开教学,并在课程体系中通过训练课程开展,切实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其后续应对文化课程测试以及基础知识应用打下重要基础。而想要艺术类高中学生切实参与到相对机械化的训练课模块之中,教师应注重打造兴趣课堂概念下的训练课程,利用学生的主观性以强化课程教学质量。
例如在基础写作手法的训练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微写作训练活动,使学生在应用中提高对这些写作手法的应用熟练度,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然而微写作过程偏向于对写作手法的机械应用,因此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为了改变这种枯燥性,艺术类高中语文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微写作活动。即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几个主题以供学生选择,使学生在感兴趣的主题下自主选择写作手法,并在写作结束后开展各个主题下的展评活动。这一开放性活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观需求,使学生能够在兴趣选择下积极地参与到训练环节之中,最终真正实现了个人写作能力的提升。
3.数字改革下的复习课
艺术类高中文化课程教师更应通过教育系统的构建,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特征帮助其完成状态的调整,以切实促成学生文化课程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建立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数字化改革背景做好复习课模块的设计工作,结合学生学习需求辅助学生对知识进行阶段性的复习,以此帮助需要兼顾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为其文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看到艺术类学生因为需要兼顾艺术类专业学习与文化课程学习,所以在本身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知识体系构建不够牢固的问题,需要通过复习课程帮助学生利用文化课程时间系统地巩固知识以优化其个人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精准分析该单元中的重点与难点,并通过线上思维导图制作软件等工具的利用,强化文言文的虚词、实词等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真正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复习课程的质量,使学生切实从中建立牢固知识体系。
4.翻转课堂下的讲评课
在艺术类高中的语文校本课程打造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艺术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通过设置讲评课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错误资源,使其能够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为了提高讲评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讲评课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学习个性差异打造翻转课堂,以此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讲评者,并在过程中更好地利用错误资源,实现个人学习素养的切实提升。
例如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艺术类学生在探究马克思伟大精神的过程中因为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总结成果往往具有片面性,于是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成果视为对学生讲评的资源,并从班级中寻找总结相对完善的学生成为讲评课环节的教师。这将最大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从自己探究的角度审视他人的探究成果,并对他人探究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评价,结合个人的探究思路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讲评课程中的错误资源将更好地影响班级中的每个成员,促使艺术类高中学生学习质量的切实提高。
二、特色艺术课程
1.挖掘语文课程与艺术的联系
在艺术类高中语文教学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设置特色艺术课程门类,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语文教育内容与艺术专业课程相联系,以此推动艺术类学生专业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强化校本课程教育的实效性。为此,教师应始终以联系性的观点看待语文课程内容与艺术教育的联系,对课程进行系统地开发,以此使艺术类学生能够转变固有的文化课程学习观念,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个人学习素养的多维度提升。
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首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诗词浪漫主义的写作特征,引导学生结合诗词的写作风格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进行融合分析。这将语文课程内容与艺术教育的专业内容进行了联系,不仅能够利用学生熟悉的艺术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语文诗词,更能够切实在课堂中辅助学生对艺术鉴赏教育内容进行巩固,促使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切实提高。
2.融入艺术资源优化教学模式
想要打造特色艺术课程门类,教师还可以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适当融入艺术资源的方式,对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这能够使学生在语文人文审美元素鉴赏的过程中结合艺术鉴赏方式,在二者结合的模式下实现两方面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以此推动校本课程质量的切实提高。
例如在《荷花淀》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性地将课文中的情景编排成课本剧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配乐开展文章的鉴赏。将艺术资源引入课堂之中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课程的灵活程度,使学生能够在配乐辅助下更积极地完成对文章中元素的赏析实践,感受其中的人文审美价值,更能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实现个人艺术鉴赏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切实促进学生学习素养与艺术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3.开展课程融合艺术创作活动
在艺术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既定语文课程中开展艺术创作活动的方式,使课程兼具培养学生艺术专业能力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具有艺术特色的校本文化课程中得到语文学习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
例如在《长征胜利万岁》这一文言文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以一些革命歌曲和一些长征时的影像让同学们感受当时的场景,将文章抽象的意象以浓缩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视野之内。这种抽象的总结方式能够激发艺术类高中学生丰富的创作思维,于是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在课程中通过不同创作方式开展创作活动,可以举行一些诗歌朗诵。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为学生后续理解长征胜利的心情,还将真正推动学生在定向创作过程中实现创作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三、人文教育课程
1.系统接触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文化为核心关键词做好课程的取舍,将打造校本课程中的人文教育课程门类。设置这一环节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元素,在感受与体验其内在文化元素的过程中优化个人的语文认知素养,并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艺术创作认知,为其艺术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奠定重要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对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开发,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建立文化角度之下的深入理解,还将真正提升个人的文化传承素养,并建立起民族自信意识,在未来的艺术创作活动中能够更多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真正实现艺术专业素养的有效提高。
2.深度解读诗歌文化
诗歌文化富有韵律美,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能够使学生在课程中感受诗词歌赋中的韵律,把握其中特有的人文价值,以此极大地优化学生的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得到个人艺术素养的最大化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应从多角度丰富诗歌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使其韵律美得以得到最大化地展现,从而促使艺术类高中学生实现个人艺术素养的最大化提升。
例如在《虞美人》这一首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基于数字技术将根据《虞美人》改编的歌曲资源引入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对这一现代的艺术创作进行聆听赏析,在实际的乐曲中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感。而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音频文件中建立的审美体验,对诗词中的韵律进行进一步的品读,使其最大化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得以最大化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特征感知能力,并实现审美素养的切实提高。
3.拓展文学经典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基于课程内容构建延伸系统,引导学生对课文背后的文学经典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这将极大地丰富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在未来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能够将艺术与文学文化进行灵活结合,打造更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真正强化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例如在《芣苢》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引导艺术类学生更为系统地接触《诗经》这一我国传统文学典籍。这能够使学生从《诗经》中不断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在后续的创作实践中从中获取灵感,真正以文化底蕴支撑个人实现艺术创作质量的提高,促使学生实现个人艺术能力的最大化提升。
综上所述,在艺术类高中的教学中打造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师需要结合艺术类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做好对原有语文教学体系中内容的取舍工作,进而设置相对具体的教学门类,有针对性的做好课程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推动艺术类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创造高效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