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022-03-02李文苑
李文苑
(曲靖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阅读活动的有效组织与精准实施,既可以帮助学生探寻文本内容,把握深层涵义,还使其在语言表达、情感体验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得到提升与发展。但在现阶段高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目标缺失、方法单一、衔接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其主体发展。因此,本文从教学问题、教学过程、提升策略三个环节着手,对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行分析。
一、现阶段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其一,目标不明确。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础技能,也是知识输入的关键环节。目标偏差、定位模糊是大多数教师在其教学引导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和阅读质量。同时,阅读目标的制定又是课程开发、教学推进的重要步骤,脱离实际学情、偏离教材内容,将对其育人价值的发挥和言语功能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其二,组织不严谨。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衔接的组织过程,其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否是关系整体教学的基础性指标。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组织方面,仍存在主导式、牵引化等问题,缺乏严谨性,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保持良好的阅读状态和思维联系。其三,理解不透彻。阅读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阅读的延伸,其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也是推动其思维发展的关键行为。但在实际教学中,因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清晰的认知架构,进而造成学生大多处于浅层学习、低阶思维的课堂状态,难以实现其深度阅读的发展目标,这也是现阶段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高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
(一)引导性
引导性是阅读活动有序实施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阅读目标和教学计划,以此正确导引其阅读方向,保证阅读整体的衔接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尊重和关注个体的差异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情的主观化需求。同时,阅读引导作为教学推进的关键环节,教师还应综合考量其引导的方式与方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选择,切实提升其阅读能力,促进其多元发展。
(二)实用性
实用性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要突出和强调的重点之一。高职教育不同义务教育,在其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专业需求和发展需要,适当引入与高职学生紧密相关的社会性知识或专业性技能,既可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使学生在其阅读学习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核心能力,进而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大成就。此外,遵循实用性教学原则,还可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这将对高职学生的素质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拓展性
拓展性是提升阅读能力、深化言语素养的导向目标和教学要求。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其主题和内容,有针对性的推荐和推送一些阅读材料或文本书籍,拓宽其渠道、丰富其内容、延伸其领域,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了解阅读、认识阅读、喜欢阅读。
三、提升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组织方面
1、注重阅读技巧
缺少阅读技巧是现阶段高职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阅读兴趣和探究动力。因此,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技巧的教授与培养,并根据文本内容和发展需要,合理选择和引入适宜的阅读方法,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阅读内容,把握整体方向。如在《简·爱》(节选)的教学中,考虑其文体特征和表现特点,教师可指导其有关小说类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该文体的阅读水平,保证其阅读效果。如“要素阅读法”:将人物、情节、环境作为整体阅读的中心要素,引导其关注故事发展走向和结构层次,缕清和表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顺序,了解人物的内外特点和情感特征,并基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阅读目标更加清晰、主旨更加明确。此外,基于实际阅读,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如泛读、精读、跳读、略读、写读等,了解每一种方法的具体作用和适用条件,使其在阅读学习中有所选择、有所考量。
2、丰富阅读形式
阅读是一项兴趣化、主观化以及行为化的学习活动,其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可有效保持其阅读状态,培养其阅读素养,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和理解主题语境,把握关键信息。同时,不同的阅读形式,所带来的情绪感受也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习型阅读、职业型阅读、消遣型阅读、检索型阅读等阅读形式,以此帮助学生更为充分的了解语言特点,强化其阅读行为。如在《对一朵花微笑》的教学中,为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探究其写作意图,教师可采取学习型阅读形式,运用朗读法、讨论法、讲练法等方法,提升其阅读能力,掌握其哲理言语。此外,教师还可采取反思解疑的方法,并结合趣味化的阅读形式,如配乐朗读、角色分读、情景选读等,既可以丰富其阅读内容,提升其情感色彩,又可在阅读导引中感知其中深意。
3、预设阅读任务
预设任务单是推进语文阅读教学深度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一方面以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其课本内容展开检索式、探究式以及目标化的阅读活动,这对学生阅读方向以及阅读主题的把握产生一定帮助,另一方面借助阅读任务,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文本架构、梳理阅读细节,并在不断思考中形成思路、建立提纲,从而保证阅读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如在《云南冬天的树林》的教学中,为掌握文中的描写手法和审美情感,理解其独特的表现意境,教师可通过预设任务单的方法,如“文章可大致分为几个部分其并概括其大意”“作者是如何观察自然以及对自然秉持怎样的态度”“分析‘云南的树叶’具有怎样的品质”等,并运用文章对比的方式,如“写云南冬天时为何要写北方的冬天”“与老舍《济南的冬天》相对比,在其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等,以此引导其了解白描手法和作用。此外,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如读书笔记、关键注解、目标信息等,使其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切实加强其阅读效能。
4、构建阅读环境
环境是影响阅读效果的外部因素之一,其积极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升其阅读质量,增强其感观体验。因此,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合理使用现代化教辅设备,为其开展和提供体验式、可视化以及动态化的阅读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中体会其感受、了解其内涵,这将对其深层次阅读起到一定帮助。如在《秦腔》的教学中,秦腔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人文经历和社会经验,对秦腔文化缺乏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将秦腔戏剧通过影像、图片等方式进行多元化呈现,为其营造独具传统风格的阅读环境,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秦腔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为加强阅读的直观性,把握作者的情感思想,教师还可根据语段内容,辅以图像展示,如“秦腔快板”“开演活动”“二杆子人物”等,以此帮助学生读出作者对秦人、秦腔以及秦川的深刻理解。
(二)文本方面
1、从人物入手
人物是文本阅读的关键和中心。从人物形象展开阅读,不仅能明确其性格特点,突出其思想品质,还使学生在人物刻画、形态塑造、精神感知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如在《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教学中,本文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讲述两代父子的情感关系,为使学生了解和感受这份“兄弟”之情,教师可从“我”的父亲、“我”做父亲这两个人物出发,探寻情感,挖掘内涵。如描写“我”的父亲时,可提取关键词语:绝顶聪明、很随和、爱好广泛、热爱自然、富有童心等,以此突出其理解、尊重和包容孩子的人物形象;描写“我”做父亲时,可从“学拼音回信”“不跟我划清界限”“带同学回家”“对儿子恋爱的态度”等事件进行分析,从中勾画出平等、理解、尊重、信任的人物图像和父子关系,以此加强两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此外,在人物形象的具体阅读中,教师还应指导其学习方法,如外貌描写、对话语言、肢体动作、心理活动等,都可从中挖掘人物特点,拓展阅读思路,使阅读更有目标,也更有方向。
2、从语言入手
语言是阅读的基础工具,也是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语言内容进行分析,一方面可加强学生对整体背景的把控,明确其语义风格,并在人、事、物的想象感知方面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对语言细节的挖掘与整理,可帮助其了解语篇结构,保证其表意的精准性和严密性,更能加深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的理解。如在《我为什么而活着》的教学中,考虑其语篇情感较为深奥且富有哲理,对于高职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对此,教师可将“三种激情”作为语言阅读的切入点,即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深入挖掘其语言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崇高价值。同时,在语言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采取探究式阅读的方法,如“罗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该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哪些句子让你有所感悟”等,这不仅能明确其语言目标,提高其理解效果,还使学生在言语探究的过程中,增进体验,深化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和思想观念。
3、从情感入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言语阅读的灵魂所在,也是其情感价值的核心要素。现阶段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过于关注和重视应试理解的学习,忽视其中心情感的把握,最终落入应试窠臼之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指导策略,从情感入手、从核心品读,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阅读之乐、体会阅读之意、感知阅读之情。其一,以景入情。单纯以文字化的方式进行阅读,难以激发和提升其阅读兴趣,影响其情感体验。对此,通过情景化的方式引入阅读,使其处于身临其境的情感氛围之中,一方面可提升其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可体会其抽象情感。其二,以悟促情。从言语细节中领悟情感真谛,并通过换位思考、转变角度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其中心思想的理解,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共鸣。如在《鞋》的教学中,本文以鞋为线索,表现“守明”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幸福憧憬。为加强学生对主题情感的理解,教师可采取以身代入、品读感悟的方式,突出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其中心思想的把握。
4、从问题入手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相关模块进行多层次设疑,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巩固其言语基础,还使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理解,也对其语言思维的发展起到一定帮助。同时,在阅读提问环节中,教师还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方法。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其在引入方式和实施方法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考量,如判断式提问、说明式提问、论证式提问、探索式提问等,以此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训练质量,并通过个性化的提问导引,兼顾其整体发展。二是内容。问题的内容设计是衡量阅读教学有效与否的基础指标之一,也是培养其深度思维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应紧扣主题思想、划定语篇范围,并根据其阅读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问题内容,并给予不同层次学生相对适宜的问题选项,进而实现其共同发展。
(三)综合方面
1、加强读写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在高职语文阅读活动中,以读写融合的方式展开渗透,将对其语言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一,读中补写。读中补写是在语篇阅读的过程中,以略写内容为导入点,让学生根据其实际环境和语义情景,将其内容进行补充与拓展,既考验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程度,又锻炼其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能力,并将其语言化为己用。其二,读中仿写。仿写是一个转化、吸收的过程,结合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写作特点,融合、借鉴,以此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丰富其言语知识。同时,在读中仿写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写作类型和语言特点,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写作机会,提供不同种类、不同文体的仿写资源,另一方面要关注其语言特点,保证学生在其迁移应用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其三,读中续写。基于原篇语义的理解和情节发展的考虑,以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对其文本内容进行续写,如“填补情节”“转变角色”“更改走向”等,这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产生促进作用。
2、组织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实践化的阅读行为,通过对文中不同角色进行扮演与对话,不仅能提升其互动兴趣,增进其阅读理解,还使学生在相互协作、共同创演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其对文章细节的认知,从而体会深层次的情感与思想。如《牡丹亭》(节选)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本内容,选定人物角色,让学生结合人物形象,如机智勇敢的“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杜丽娘”、封建礼教塾师“陈最良”等,展开课本剧表演。同时,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其部分细节进行创新与优化,进一步提升其学科素养,增强其编创能力。另外,在其具体实施活动中,教师还应把握两个环节:一是角色设计的贴合性。其角色扮演应与课本材料相融合、相契合、相贴合,避免脱离主旨、偏离主题的现象。二是角色过程的控制性。课本剧的表演是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应遵循这一原则,保证剧中角色行为的客观性表现。
3、实施小组合作
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基于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考量,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难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影响其课堂授课的整体效果。对此,实施小组合作,一方面可促进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发展,提高其学习效益,另一方面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切实满足教学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如在《清水里的刀子》的教学中,教师可按照交叉匹配、差异互补的方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混合编组,并结合学情提出小组问题,如“马子善老人一家为何要宰牛,他们对宰牛的态度是怎样的”“清水里的刀子有何寓意”等,使其在相互讨论、共同探究中理解其深意、体会其内涵。此外,在小组合作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设计不同种类的讨论题目,优化阅读思路、考量内在需求,进而为合作阅读的实施提供目标与重点。
综上所述,通过从教学组织、文本阅读、综合运用等环节入手,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不仅能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阅读途径,丰富其语言策略,还使其在思想情感、方法技巧、言语应用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并帮助其形成积极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架构。同时,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还需教师把握引导方向、强调实用技巧、拓宽阅读领域,切实加强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其阅读兴趣,从而为其语言发展打下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