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实施的行与思
2022-03-02江苏省徐州市下淀中心幼儿园
江苏省徐州市下淀中心幼儿园 孔 苒
幼儿园课程是将幼儿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它的特质之源在于幼儿,它的核心价值就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年,笔者幼儿园一直都在致力于园本化课程的探索与实施,不断在审视课程与教师水平、课程资源等方面的适宜性,审视园本课程开发方案的科学性,审视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园长对课程的领导力,审视课程究竟离幼儿有多远?多年来的课程实施经验表明:课程如果不落实到每一个幼儿身上,不关注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发展,就难以实现课程的价值,这样的课程是空洞、缺乏生命力的课程。笔者幼儿园以关注幼儿为轴线,以幼儿生活为基础,以本土资源利用、挖掘和教师专业发展为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组成了园本化课程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一、优化一日生活,深入推进园本课程实施
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园本课程就是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面向幼儿的整个生活世界,一切对幼儿有意义及幼儿有兴趣的内容。不仅关注幼儿的兴趣,更要关注幼儿的经验、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关注幼儿的热点、焦点、盲点。
(一)优化一日生活,实现生活环节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幼儿的一日生活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因此,笔者幼儿园高度关注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让课程的实施贯穿于幼儿的生活。审议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弹性、科学组合一日活动流程,把时间的自主权给予教师和幼儿,研究入园、离园、饮水餐点、午休、穿衣、如厕户外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如自主进餐的专题研讨,更多放手给幼儿,让幼儿参与到进餐路线的设计、规则的制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进行自我管理。
(二)支持幼儿生活、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无处不在,教师引导幼儿生活中偶发性的探索,拓展幼儿游戏中的学习契机,给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从低水平的练习性游戏向高水平的创造性游戏发展。让幼儿从纯粹的玩到玩中学;让教师的教变为幼儿自主的学;让教师的课程变为幼儿的课程。
(三)审议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适宜性
审议原有的课程蓝本,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需要和兴趣出发,对主题方案进行删减、改造。从审议课程方案到审议环境、审议资源、审议课程内容、审议一日生活;教师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幼儿,不断提升课程的适宜性。
二、构建幼儿感兴趣的微主题生发课程
笔者幼儿园周边资源丰富,有全市最大的物资市场,如风景秀美的白云山公园,六朝松面粉厂、中药厂、铁路、高架桥等。笔者充分挖掘并利用周边环境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追随幼儿的问题和兴趣,以幼儿已知经验为起点,支持幼儿的活动和探索,构建自下而上的微主题生发课程。
几年来,笔者幼儿园教师紧紧追随幼儿,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管子畅想曲”“面面俱到”“苗苗计划”“昆虫记”“美丽的白云山公园”“身边的高架桥”“轨道交通的秘密”“悦读·阅读”等微主题生发课程。教师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给予幼儿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幼儿自发地探索和学习,教师持续地引领和推动,形成师幼积极互动的班本化学习情景和活动过程。
以“生活中的管子”为例,追随幼儿的脚步,开展了妙趣横生的“管子之旅”。首先,由幼师带领幼儿走进周围社区,对物资市场进行挖掘和收集,审议后确定资源内容(包括资源名称、不同年龄班开展什么活动、有什么可操作材料)等,作为资源课程设计时的内容选项。其次,通过前期调查与研讨,预设了管子主题的思维导图,将管子主题分为四部分,“管子在哪里”“好玩的管子”“管子捉迷藏”“管子大变身”。再次,教师根据《指南》中的目标对管子主题中的活动内容反复进行审议,给幼儿提供支持,让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各班级还创设了相应的主题展示区,将管子的图片和轨迹呈现在班级的主题墙上,引领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管子的秘密。此外,还可发动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收集管子,和幼儿一起进行“管子探索大制作”。最后,将作品的图片上传到公众号进行评选,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受到家长的广泛赞誉。
三、让环境成为课程实施的载体
(一)改造适宜性户外环境
幼师应从幼儿游戏需要的角度来规划环境,充分利用操场的每一寸土地,让每个角落都发挥功能,不仅满足绿化和美化的要求,而且给予幼儿获得丰富经验、探索、发现、游戏、学习的机会,注重环境的渗透教育功能。
1.让每一处设施都成为幼儿游戏、探索的乐园
场地内添置了大型多功能玩具、攀爬设施,依靠南墙的地理优势设置了适合小、中班幼儿的攀岩坡,让攀岩坡和沙池、水池成为一个整体;车棚的围墙成为幼儿的涂鸦墙,任性、恣意地涂抹、绘画;南北走向的通道设置了植物攀爬的长廊,种植了蔷薇、紫藤、凌霄三种长藤植物;在长廊的拐弯处设计了种植园,沙池的旁边种植了耐踩的草坪和白玉兰、银杏、樱花等树种,让幼儿观察四季的变化。
2.让场地内的一花一草都成为幼儿学习的资源
改造后的场地不再单一、无趣。植物长廊、沙池、水池、涂鸦墙、种植园、草坪……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成为幼儿学习的资源。每天幼儿都在这里驻足玩耍,在草地里逮蚂蚱、捉虫子、打滚儿、嬉戏、追逐;在种植园里种植、观察、发现。到了春天,看油菜花开;到了夏天收获黄瓜、向日葵……这里成为幼儿最喜欢去的地方。
3.让户外每个活动区都成为幼儿创造的小天地
教师在场地内还划分了建构区、投掷区、交通区、休闲区、表演区等,投放了大型建构积木、木爬梯、轮胎、纸盒、油桶等游戏材料和各种器械,让幼儿随时随地游戏、运动、探索、创造。
(二)优化调整室内区域环境
1.把游戏空间还给幼儿
以《0-8岁幼儿园环境创设》为理论依据,结合笔者幼儿园教室的结构,对各班的游戏区域做了适宜性调整,由幼儿设计、画图、商量、自主掌控。合理有效利用阳台、楼梯间、平台、午休室等空间,拓展幼儿游戏的区域。
2.把游戏材料还给幼儿
什么样的游戏材料最适宜幼儿,怎样分层次投放游戏材料,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怎样整理与收纳?带着这些问题,教师走进游戏现场,观察幼儿的需要,聆听幼儿的声音,让他们讨论、自主决定。游戏区内更多地提供生态、自然、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充分利用整理箱,分层次放置,幼儿自己设计制作标记,随时取放整理游戏材料。
3.把游戏主题交给幼儿
幼儿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自主选择同伴,尝试合作制订游戏计划书,选材料,分工创设游戏场景,真正做到“我的游戏我做主”,充分保障幼儿自主、自由游戏的权利。
四、利用社区、家长人员资源参与,助力课程实施
发挥社区、教师、家长、幼儿的力量收集资源,班级门前走廊设置“资源集中营”,建立课程资源库。调研各类自然、社会、人员、文化等资源形成幼儿园资源地图。对资源进行筛选、梳理,带领幼儿走进这些资源,寻找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自主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操作和创造,让这些资源真正服务于幼儿,促进幼儿发展。丰富而又动态的游戏材料,持续推进着幼儿生成新的挑战性的游戏。
五、课程实施带来的思考
园本课程的实施让笔者做出了几个改变:从重视外显环境到外显和内隐相结合;从一套课程方案到多套方案和课程审议相结合;从收集资源到应用资源的转变,逐步探索出课程园本化的基本途径,提升了教师课程游戏化执行能力,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和高质量的发展。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让笔者经历了对幼儿一日活动价值进行审视和充分实现的过程;经历了对幼儿活动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的过程;经历了对幼儿活动的环境和材料进行预设准备和调适的过程;经历了对幼儿需要、兴趣、发展进行合理判断的过程。同时,笔者深刻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每个幼儿都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要尊重幼儿,帮助幼儿建立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感,倾听、记录、引导幼儿,呼应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接纳他们的思考,帮助幼儿完成课程的意义升华。